汉五年秋,未央宫前殿金钉朱门轰然洞开,晨光穿透三十六根蟠龙石柱,在玄色地砖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刘邦头戴十二旒冕旒,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端坐上首,下方文武分列两班,玉带与甲胄碰撞声中,新朝首次朝会在晨钟九响后徐徐拉开帷幕。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刘邦叩击御案,声音在空旷大殿激起回响,“萧何、李超,你俩随朕历经百战,可知当以何策安邦?”
萧何踏出半步,象牙笏板叩地有声:“陛下,臣以为当首行‘与民休息’。关中历经数载兵燹,百姓流亡者十之有三,阡陌荒芜,粮仓空虚。臣请陛下诏令:免田赋三年,释放因战乱沦为奴婢者,鼓励垦荒,贷耕牛农具予流民。”他身后的竹简案卷堆积如山,每一卷都记载着各地灾情奏报。
李超抚着新染黑的鬓角,上前半步补充:“萧何说得在理。秦亡教训犹在眼前——律法严苛反致民心尽失。咱得删繁就简,在约法三章基础上,制定《九章律》,宽严相济。同时设立乡学,教化百姓尊奉礼法。”他袖中藏着连夜誊抄的前朝律法残卷,墨迹未干。
殿中忽起骚动。武将行列里,樊哙粗着嗓子嚷嚷:“陛下!俺只懂打仗!这种地教书的事儿,哪比得上多招些兵卒,把匈奴和南越都打下来痛快!”周勃也跟着喊:“项王虽死,各地豪强仍有不臣之心,当以武力震慑!”
刘邦大手一挥止住喧哗:“樊哙、周勃,你俩先消停会儿!昔年秦始皇穷兵黩武,二世而亡。朕意先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他转头看向张良,“子房,你游历天下见识广,可有话说?”
张良轻摇羽扇,鹤氅随风微动:“陛下圣明。臣以为可效仿周朝分封,广封宗室子弟镇守西方。但需设郡县以监之,形成‘郡国并行’之势,既保刘氏江山稳固,又防藩王坐大。”他话音未落,陈平就拍手笑道:“妙啊!这么一来,内有郡县政令通达,外有封国屏藩皇室,准能长治久安!”
朝会持续至日中,殿外银杏叶被秋风吹得簌簌作响。当《九章律》编纂、轻徭薄赋、郡国并行等国策逐一敲定,刘邦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还有一事。朕打算定都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震慑西海。萧何、李小子,营造新都这事儿,就交给你俩。”
萧何与李翔同时出列领命。李翔望着竹简上“长安城规制图”几个朱砂大字,想起父亲昨夜的叮嘱:“筑城如治国,根基不稳则大厦倾颓。”他暗自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这不仅是建造一座城池,更是为大汉王朝立下千年基业。
散朝时,夕阳将未央宫的飞檐染成血色。李超望着儿子与萧何并肩远去的背影,忽感一阵眩晕。陈平适时扶住他的手臂,羽扇轻点:“李公可是忧思过甚?新朝初立,百废待兴,保重身体方是要紧。”
“陈平,”李超望着天边火烧云,声音低沉,“方才朝会上,诸位各抒己见,看似君臣和睦,实则暗流涌动。分封同姓王虽可保刘氏江山,却也埋下诸侯坐大的隐患......”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且陛下对韩信、彭越等异姓王的忌惮,怕是迟早要生事端。”
陈平闻言,羽扇轻摇间掩住嘴角笑意:“李公不必多虑。水至清则无鱼,这天下啊,总要有些浑水才好摸鱼。”说罢,拂袖而去,袍角卷起几片落叶,在暮色中打着旋儿。
未央宫的宫灯次第亮起,将长乐未央西个鎏金大字照得熠熠生辉。这场关乎大汉国运的朝会虽己落幕,可新的博弈,才刚刚在长安城的街巷间、在诸侯的封地中、在每个臣子的心底,悄然拉开帷幕。
(http://94xsds.com/book/787836-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