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再访陇西,李超出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再访陇西,李超出山

 

灞上的冬夜,朔风如刀,卷着碎雪拍打在牛皮营帐上,发出沉闷的呜咽声。刘邦身披玄色大氅,立于辕门前,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营内火把明灭不定,将他的身影拉长,投映在满地霜雪之上,显得孤寂而又坚毅。案几上,李超上次婉拒的书信己被他反复翻阅,边缘处微微卷起,墨迹也因变得模糊。

这些日子,刘邦一面命人每隔三日便向陇西送去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信中或畅谈天下大势,或倾诉求贤若渴之情,还附上关中百姓安居乐业的简讯;一面在关中地区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减免赋税的政令一出,百姓们奔走相告,荒芜的农田重新翻耕播种;修缮水利的工地上,号子声此起彼伏,干涸的河道重新焕发生机;设立的学堂里,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如今的关中大地,流民归乡,炊烟袅袅,市集上商贾云集,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这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营帐之上。刘邦将张良、萧何、曹参等人召集至中军大帐。大帐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难掩空气中凝重的气氛。羊皮地图铺满整个案几,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诸侯的势力范围。"关中新政初成,可项羽虎视眈眈,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刘邦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陇西的位置,"李超此人,乃天赐大才,我意再请。诸位可有良策?"

张良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手持羽扇,轻轻摇了摇,目光深邃:"主公,李超虽隐居山野,却每日研读兵书战策,关注天下局势。他绝非甘于寂寞之人,只是未遇明主。此次前往,不妨带上新政施行后的户籍田亩册、流民安置录,还有关中百姓的联名感谢信,让他亲眼见证主公治国安邦之能。"

萧何微微颔首,捋了捋胡须,补充道:"子房所言极是。臣听闻李超膝下有一子一女,幼子体弱多病,夫人操持家务,日夜忧心。若能寻得名医良方,再备些滋补药材同去,既显主公关怀之意,或许还能打动他护佑家人、兼济天下之心。"

刘邦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猛地起身,却因动作太大,碰得案几上的竹简哗啦作响。他快步走到曹参面前,重重拍了拍曹参的肩膀:"曹参,你与他有过一面之缘,此次仍由你带队。再让郦食其同去,他能言善辩,定能说动李超!"

曹参单膝跪地,铿锵有力地应道:"末将定不负主公重托!"

三日后,天还未亮,灞上的军营便热闹起来。曹参、郦食其率领的车队整装待发。马车里,除了刘邦连夜书写的手札,还装满了记载着关中新政成果的详实文书,以及从各地搜罗而来的珍稀药材。那些药材,有的是长白山百年老参,根须粗壮,泛着温润的光泽;有的是云南血竭,颗颗如红宝石般珍贵。车队缓缓驶出军营,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地飞向灰暗的天空。

这一路,寒风刺骨,雪粒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有时风雪太大,车队不得不停下,众人躲在马车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心中却依然坚定。饿了,就啃几口干硬的面饼;渴了,抓一把路边的积雪塞进嘴里。就这样,他们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陇西那片熟悉的山谷。

此时,山谷中几株红梅正迎着风雪傲然绽放,点点红色点缀在皑皑白雪之间,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曹参整了整被风雪吹乱的披风,与郦食其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李超门前。叩门声响过,门扉缓缓打开,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李超一身藏青布衣立于门内,发间还沾着几片未化的雪,身后传来孩童嬉笑打闹的声音。

"曹将军、郦先生,别来无恙。"李超微微拱手,侧身相邀,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院外停放的车队,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郦食其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快步上前,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卷长长的文书,展开道:"数月不见,侯爷风采更胜往昔。此番我等奉沛公之命,特来呈览关中盛景。"随着文书展开,绢帛上,详细记录着新政后开垦的万亩良田、新建的学堂医馆,还有百姓联名上书称赞刘邦的竹简拓本。每一幅图画、每一段文字,都生动展现着关中大地的新气象。

曹参则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精致的檀木药箱,说道:"听闻令郎偶感风寒,沛公心急如焚,特命人寻来这些良药。长白山老参,大补元气;云南血竭,活血生肌,皆是温补良药。"说着,他打开药箱,将药材一一展示。

李超的目光在文书上缓缓移动,手指轻轻拂过那些详实的数据和百姓的留言,神色渐渐动容。这些日子,他虽隐居山中,却也通过各方渠道听闻刘邦入咸阳后封存府库、还军灞上的义举,此刻亲眼见到关中百姓安居乐业的实证,心中泛起阵阵涟漪。而当看到那珍贵的药材时,他想起家中幼子近日咳嗽不止,夫人整日愁眉不展,心中更是触动。

郦食其察言观色,趁机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侯爷,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唯有沛公心怀苍生,志在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您身负绝世才华,若能出山相助,以胸中韬略辅明主,既可护妻儿周全,又能救万民于水火,成就一番千古伟业,名垂青史,岂不美哉?"

"乱世之中,谈何周全?"李超忽然苦笑一声,望向屋内正在玩耍的一双儿女。儿子正拿着木剑,欢快地跑来跑去,女儿则坐在一旁,认真地摆弄着手中的布偶。"数月前,邻村便遭流寇洗劫,老弱妇孺死伤无数。这世道,连安稳度日都是奢望。"他的声音低沉,满是无奈与忧虑。

曹参听了,忍不住重重握拳,义愤填膺地说道:"正因如此,才需侯爷出山!沛公帐下,文有张良、萧何这样的当世奇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武有樊哙、周勃等猛将,冲锋陷阵,万夫莫当。再加上侯爷的谋略,何愁大业不成?只要平定乱世,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侯爷的家人自然也能永享太平!"

窗外,风雪渐急,狂风呼啸着灌进屋内,吹得烛火摇曳不定。屋内,气氛却愈发凝重。李超沉默良久,目光缓缓移向墙上悬挂的父亲李信画像。画像中,李信身披战甲,目光如炬,威风凛凛。他想起李氏家族世代为将,忠君报国,立下赫赫战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可转眼又看到天真无邪的儿女,心中满是不舍。

"沛公如此厚意,李某岂敢不识抬举?只是..."李超的声音有些沙哑,"我李氏世代为将,深知沙场凶险,九死一生。我若出山,妻儿又该如何?"

"侯爷放心!"郦食其连忙说道,"沛公己在灞上备好宽敞舒适的宅院,派专人保护,必保尊夫人与公子小姐衣食无忧,安全无虞。待天下平定,侯爷随时可归乡隐居,共享天伦之乐。"

这句话似是触动了李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凝视着跳动的烛火,思绪万千。这些年,虽远离纷争,隐居山野,可外面的世界依然动荡不安,妻儿也时常担惊受怕。若能辅佐明主结束乱世,不仅是为了家族荣耀,更是为了让天下孩童,都能不再经受离乱之苦。

思忖间,李超缓缓起身,对着东方郑重地拱手行礼:"请二位转告沛公,三日后,李某自会前往灞上,愿效犬马之劳!"

曹参与郦食其相视大笑,连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三日后,当李超告别妻儿,骑马随车队离开时,幼子哭喊着"父亲不要走",拼命追着马车跑了好长一段路。李超勒马回望,只见妻子抱着女儿立在梅树下,寒风中,她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依然坚定地朝他挥手。此去灞上,前路漫漫,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段新的征程,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天下苍生,也为了给妻儿一个安定的未来,与刘邦等人一起,在这乱世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http://94xsds.com/book/787836-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