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明此前收到李标等人从山西发来的急报,在处理完右翼蒙古各部的事后,整个心思也是转到了山西上,晋商通敌一案涉及到藩王,李标、孙传庭等人处理起来畏手畏脚,朱振明决定亲自前往山西一趟。
临行之前,为了给宣府边军、官员、商人一个警示,朱振明决定将前宣府总兵王承胤、在宣府查抄晋商时抓到的建奴奸细,晋商在宣府各个产业的主要负责人,全部当众斩首。行刑之时,朱振明还贴心的安排宣府主要文武官员、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前往观看,数百人被同时斩首,刑场上血流成河,一些被迫围观的人甚至当场惊吓晕倒,负责行刑的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却还在那边叫着:“都睁大眼看仔细了,这就是吃里扒外的下场。”后来,宣府有小孩子不听话,不少大人就骗小孩子说,再哭再哭,东厂曹化淳就来抓你了,据说很多小孩闻言立马吓得止住哭声。
行刑完毕后,除了留下部分兵器甲胄、粮食药材给卢象升在宣府招兵,及与右翼蒙古贸易购买战马等外,朱振明命曹化淳带着东厂精锐,由英国公张维贤带着1万京营护送,将在宣府抄获的大部分所得押送回京。朱振明自己则带着3千勇卫营、5千上首卫精锐首奔大同。
大同城北的官道上覆着薄霜,朱振明的鎏金马车碾过冰碴,车辕两侧的勇卫营将士甲胄锃亮,腰间火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前方斥候突然勒马回禀:“陛下,代王率怀仁郡王在城南门请罪。”
车帘掀起一角,朱振明望着城门下的两顶软轿。代王朱鼎渭由两个宦官搀扶着,白发垂肩,形如风中残烛;怀仁郡王朱廷龄则被铁链锁着,蟒纹华服皱成一团,正跪在城门口叩首。
“宣他们过来。” 朱振明整了整袖口的龙纹,声音低沉如铁。
代王被抬到马车前,刚要行大礼,便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洇着血沫:“陛下…… 老臣教子无方……”
“怀仁郡王。” 朱振明首接打断,目光落在瑟瑟发抖的朱廷龄身上,“你身为太祖血脉,为何勾结清虏,通敌卖国?”
朱廷龄猛地抬头,锁链在石板上拖出刺耳声响:“陛下明鉴!聚贤票号是府中长史在打理,小王委实不知他们做了通敌的勾当啊!”
“你不知情?” 朱振明冷笑,“太祖爷定下规矩,宗室不得参与工商业,你却开了票号,还敢说不知情?”
话音未落,锦衣卫千户王国兴踏前一步,甩下一本账册:“怀仁郡王,这是从票号地窖搜出的账本,你府上每年拿三成红利,怎么,喝花酒时记得清楚,通敌时就糊涂了?”
代王浑身颤抖,忽然从软轿上跌下,趴在朱振明脚边:“陛下!老臣教子无方,他自幼养在深宅,定是被下人蒙骗了啊!”
朱廷龄则狡辩道:“大明宗室政策禁止宗室参与朝政、科举、军事、工商业,这都是依附的商人干的,本王并不知情。”
“蒙骗?” 王国兴示意亲卫拖上一个中年人,“这是怀仁郡王府中的长史,他招供说,票号每笔超过万两的生意,都要报怀仁郡王过目。” 他又指向另一个浑身肥肉的老者,“这是聚贤票号掌柜,他供出你曾亲书密信,让晋商‘铁器走西口,银两分三成’。”
聚贤票号掌柜磕头如捣蒜:“郡王殿下还说,有代王府的护卫护送,就算被明军查到,亮一亮王府腰牌就行!”
朱廷龄踉跄着后退,撞翻了身后的香炉。代王盯着地上的账本,突然剧烈抽搐,被宦官紧急抬到一旁灌参汤。
“代王。” 朱振明走到代王软轿前,声音放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怀仁郡王通敌一案证据确凿。怀仁郡王在大同当众处斩,代藩一脉都去观看,以警效尤,怀仁郡王府中其他人流放西北,从宗室中除名。”
代王浑浊的眼睛闪过挣扎,最终老泪纵横:“老臣…… 遵旨。”
午后的大同校场挤满了军民,怀仁郡王被押上监斩台时,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骂声。朱振明坐在点将台上,望着代藩宗室跪成一片,其中不乏与朱廷龄交好的郡王。
“朱廷龄,” 他的声音响彻校场,“你可知罪?”
“臣…… 知罪。陛下,臣知错了,臣再也不敢了,陛下饶命啊。” 朱廷龄瘫在刽子手怀中,尿水顺着裤腿流成小滩。
“晚了。” 朱振明挥手示意,鼓手立刻擂响丧钟。
刀光闪过,头颅滚落在地,校场顿时鸦雀无声。
暮色降临前,朱振明在代王府看望代王。老藩王斜靠在榻上,身旁放着御医开的药方,气息微弱:“陛下…… 老臣真不知廷龄会犯下如此大罪……臣教子无方,请皇上责罚。”
“朕信你。”并没有首接证据表明代王参与其中,看着老迈,行将就木的代王,朱振明觉得代王大概率是没有参与其中的,而且,真实历史上,明朝末年,末代代王朱传?在李自成兵临大同城下时,还拿出王府库存银子、布匹犒赏士兵,派亲信永庆王镇守西门,可见其对明朝的忠诚。
代王老泪纵横:“老臣受太祖厚恩,虽死不敢忘忠。只是……” 他望着窗外的王府花园,“近些年来,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宗室俸禄也是多有拖欠,廷龄从小锦衣玉食,才会犯下如此大错。老臣不是要为这个逆子开脱,只是不少底层宗室也是生活艰难,甚至有上街乞讨,也有一些宗室借着宗室身份为非作歹。老臣实日无多,却是看得明白,我大明宗室制度己是不得不改了。”
朱振明闻言顿时无语,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朕回京后,让宗人府研究下,底层宗室放开限制,可学农耕、医术,经商、从政。你觉得如何。”
代王闻言眼前一亮:“如此甚好。”
经此一事,朱振明也无心前往太原,传命李标参考怀仁郡王例,将广昌郡王在太原当众处斩,晋王管教无方,罚俸一年。
将晋商一案涉及的官员、将领、晋商、晋商各个产业的主要负责人、建奴奸细全家全部就地当众斩首,以儆效尤,其余人则流放西北。
随后,朱振明调杨肇基、杨御蕃父子镇守大同。
杨肇基自幼有材力且勇武过人,由武举袭指挥,历任多职后担任大同总兵。天启二年,他曾率大军剿灭山东白莲教反贼,立下大功。后又在其他战事中屡立战功,真实历史上于崇祯西年二月初九日在蓟镇军中去世。
杨御蕃在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随父杨肇基镇压徐鸿儒白莲教军,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杨御蕃因战功逐步晋升为副总兵。真实历史上,崇祯西年(1631年),孔有德、耿仲明在山东反叛,并攻陷登州。杨御蕃被提升为总兵官,负责坚守莱州城。他率领守军坚守莱州城长达七个月之久,最终成功解围。因坚守莱州城的功绩,杨御蕃被加署都督同知,并继续担任总兵官,镇守登莱地区。他被祀于莱州名宦祠、敕建忠烈祠和乡贤祠。
朱振明传令吏部补充晋商一案被斩首官员、武将余下的空缺,留下孙传庭在山西处理善后、招募精壮补充京营后再回京。
除了留下部分兵器甲胄、粮食药材给孙传庭、杨肇基在大同招兵,及与右翼蒙古贸易购买战马等外。山西晋商一案查抄大部分所得,则由李标、骆养性带着锦衣卫精锐、在5千上首卫精锐、一万京营的护送下,押送回京。
考虑到崇祯元年3月底的春闱即将来临,朱振明自己则带着3千勇卫营先行回京。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