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早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少年早慧

 

继拓跋珪、拓跋焘之后,北魏即将迎来又一位伟大的帝王。

拓跋珪在淝水之战后的乱世复国,重创后燕和后秦,开启了北方统一的序幕。

拓跋焘灭赫连夏、占领关中、平定东北的北燕,西收河西走廊,终结了百年混乱,统一的曙光再次普照北方大地。

而如今的主角换成了拓跋宏,他要带着北魏走上巅峰之路,培育南北再次统一的星星火种。在他的影响下,他故去90年后,更加灿烂强大的统一文明在东方扬帆起航,傲世寰宇,直至今天依旧光芒万丈,焕发着勃勃生机。

身在帝王宫中,拓跋宏的少年时代注定不同,甚至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五岁时母亲被杀,十岁时父亲莫名其妙地死去。双亲前后故去,这个涉世不深的孩童必须独立早熟,独立应对残酷的环境。

鉴于之前儿子的教训,冯太后对虽然只有10岁却聪慧异常的皇孙拓跋宏怀有深深的戒心,唯恐拓跋宏长大后效仿拓跋弘,对自已的权力格局发起挑战。

危机感超强的冯太后对这个可能的威胁加以警惕,以极其严苛的手段对待他。

冯太后对拓跋宏的管束极严,也可以说是监视得极严,一旦发现拓跋宏有过失,就严厉处罚。一些趋炎附势的宫人,也趁机诬陷,少年的拓跋宏时不时挨罚、被打、饿饭。

在寒冬腊月的北风中,身穿单衣的拓跋宏被关在小屋中3天无人照看,冻得瑟瑟发抖,幸亏有人偷偷送饭,否则幼小的生命随时可能夭折。

幸亏拓跋宏聪慧异常,展现了极高的情商,父亲的下场让他知道,以此时他的背景和手段,绝不是祖母的对手,只有言听计从才是避祸之道。因此,小小的拓跋宏对这位手腕超群的祖母太后至为恭顺,尽量使她高兴欢乐,朝廷事情无论大小,都任由她自行决定。

看到拓跋宏的恭顺,又加上拓跋丕、李冲等人的不断劝谏,冯太后终于慢慢放下戒备之心,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拓跋宏。

随着亲情不断升温,两人接触越来越多,拓跋宏对这位祖母保持畏惧的同时,更多的被对方的魅力和能力所折服。

作为祖辈的冯太后,对时局分析认知的高屋建瓴,处理政务时的刚毅果决,对遇到的问题无所畏惧,拿捏臣僚心理时的恰到好处,这些都让年轻的拓跋宏对自已的祖母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钦佩,处处模仿。在冯太后的言传身教下,拓跋宏逐渐继承了冯太后的行事风格,看着自已成为孙辈的榜样,冯太后自然欣喜不已。

作为孙辈的拓跋宏,雅致聪慧,在冯太后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督导下,日夜手不释卷,不断研学儒学经典和经史子集,经常就一些文章论点、治国治军的成败事和冯太后交流学习心得,政务不管大小,全部由冯太后裁决后再颁行,他对冯太后十分恭顺,始终抱有孝养之心。

对这个孙子的出色表现,冯太后十分高兴,认定后继有人。为劝导拓跋宏,冯太后亲自作《皇诰》十八篇。

密切交往中,两人的行事风格也越来越像。

冯太后贵为太后,相比同时期的南朝而言生活算比较节俭,平时穿戴没有花纹的丝织品,饮食和之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停止各地进贡的娱乐用的鹰鸟。而拓跋宏也是有样学样,衣着简单,骑马的马鞍都是铁和木制成,没有金银玉器的雕饰。

冯太后对给自已地位形成威胁的人手段强硬,对身边服侍的却很宽容。一次吃饭,厨子端上来的米粥里浮出一只飞虫,在一旁的拓跋宏大怒,要处罚厨子。冯太后笑着摆摆手,把虫子挑出后正常喝下,放了吓得已经毫无人色的厨子。

亲政后的拓跋宏,一次侍从进献热汤时失手,导致热汤洒溅烫到拓跋宏,一次在自已喝的粥里也发现了小虫,对这些无心之过的人,拓跋宏也都一笑了之,并没有进行处罚。

拓跋宏几乎完美继承了冯太后的行事风格,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真挚,越来越深厚。

一年,冯太后带着拓跋宏和文武群臣、番国使臣巡行大同北部的方山,期间大摆筵席。看大家喝得高兴,兴致盎然的冯太后让众人各自表演当地的舞乐以助酒兴。于是拓跋宏在酒筵前翩翩起舞,冯太后则喜上眉梢,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拍为拓跋宏抚掌作歌,拓跋宏更是放开嗓音和冯太后歌声相和,群臣见状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祝福,拓跋宏也举杯向冯太后祝福。一时间,酒筵之上欢声笑语歌舞四起,与祖孙俩和歌高唱者有九十余人,一派祥和欢快的气氛。

此时北魏的外部环境,也正处于自开国以来十分有利的条件。南方的刘宋,此时经过刘裕建国,刘义隆三十年治世,刘邵弑父夺位,刘骏功过五五分的治理,之后刘子业、刘彧、刘昱的荒淫滥杀,在建国六十年后,已经被萧道成的齐政权所替代。而两国的边境,也从开始的黄河流域退守到淮河地区。

北部的柔然,在几代人的爆锤下,实力也大打折扣,对北魏已经基本不够构成实际的威胁。

外患暂无,祖孙和睦,他们二人联手,即将去迎战新的敌人。

和以往不同,这次他们的敌人虽然无形,却又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每个人,这就是鲜卑民族的旧俗,他们必须要对这些旧俗革故立新。

这场变更,将影响到他们这个帝国,以及他们身后的几个强大帝国。

这场变革,避免了我们华夏大地变成像欧洲那样的小国林立,为迎来一百多年后的又一次大一统准备好了基础。

如今,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赞美这场变革和这场变革的主导者,都不为过。

当然,彼时冯太后和拓跋宏是不可能知道自已的举措会有多大的影响力,他们的初衷很明确,就是要解决困扰政权稳定的最核心问题。


    (http://94xsds.com/book/406378-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