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除了儿子的皇位,重新掌控实权的冯太后很高兴,很快她就发现有点不对劲。
年轻的太上皇并没有像他所说沉溺在黄老之术中颐养天年,而是依旧掌握着朝廷政务的决策大权。
往往是冯太后操控拓跋宏就一件事费尽心思和大臣们达成共识后,还需要拿给太上皇颁布诏令才能执行。拓跋弘乐得把这些日常琐事交给冯太后,而把最终决策权留给自已,自已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去和学者僧侣研修自已喜欢的经书古文。
拓跋弘正在采取另一个对付冯太后的策略,让位不让权。
一个回合下来,冯太后赢了面子,输了里子,拓跋弘高超的政治手腕让冯太后领教了。
摆脱了日常琐事困扰,拓跋弘越干越起劲,不仅继续掌控政务大权,还亲自统兵征讨漠北的柔然,十九天里,拓跋弘指挥北魏军纵横往返六千多里,连续取得大胜,杀敌五万,纳降一万多人,缴获战马武器数不胜数,颇有当年拓跋焘的风采。
有关部门奏报,北魏全境寺庙一千零七十五所,每年祭祀用牲畜七万五千五百头。拓跋弘认为因祭祀被杀的牲畜太多,下令除祭祀天地、祖庙、土神谷神,其他祭祀只用酒和肉干,此举让拓跋弘的仁慈节俭美名传遍天下。
这种畸形的政治关系,又维持了不算短的5年时间。
5年来,看着这个已经越来越控不住的儿子,冯太后最终起了杀心。
杀心易生,决心却很难下。
冯太后是个政治手腕极其强硬的女人,但不是屠夫,况且本次刀头所向的是从小抚养长大的儿子,尽管不是亲生,十几年的舐犊之情哪里是可以轻易割舍的。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太多太多,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已知道,我太害怕了,害怕再次失去权力。你拓跋弘身为皇族,一出生就注定高贵不凡,而我不同,我只是名义上太后,却也是这深宫中最孤单无助的一个,我谁也不能依赖,只能依靠自已。”
“孩子,非我无情,我本也良善,渴望夫唱妇随,母慈子孝,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奈何卷入政治缠斗,常人所求已经是镜花水月。政治无关良善,只有生死,只有利益,我无路可退,退必死,我不绝不做刘义隆。”
476年六月初六,母子摊牌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原本平静的京城平城出现了紧张气氛,大批卫戍部队被频繁调动,军队按照收到诏令被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被首先调出平城,第一部分刚刚离开,第二部分也紧接着开拔出城,第三部分则在平城重新布防,接管了调离走的军队的驻防地。
六月十三,拓跋弘不明不白的死于永安殿,时年23岁。
六月十四,改年号,大赦天下,大司马万安国矫诏杀奚买奴于皇苑之中。
六月二十,拓跋长乐、拓跋目辰、李?获得重封,冯太后被尊奉太皇太后,临朝摄政,其他群臣反应平静。
十四天时间,北魏翻天覆地。
从一开始,冯太后就牢牢掌握着局势走向。
大批可能忠于拓跋弘的军队被分批调出,忠于冯太后的军队逐步接管了京城平城的防务。
等军事准备一切就绪,拓跋弘在皇宫内被软禁,冯太后用几天时间安抚主要的亲王大臣,等各方达成交易后,23岁的拓跋弘驾崩,随后大赦所有人,让曾经追随拓跋弘的人放下了戒备,在之后,就按照事前的承诺,冯太后开始了大加封赏拉拢。
拓跋长乐、拓跋目辰都是皇族亲王,通过对他们的大大提拔安抚拓跋皇族,李?当初曾配合拓跋弘杀了冯太后情人,这次也被封赏,他成了让那些曾经得罪过冯太后的人放心的榜样。
万安国和奚买奴都是拓跋弘的贴身亲信,但两人并不和睦,万安国受人蛊惑趁乱杀死奚买奴,很快万安国自已又被冯太后下令处死。借别人的刀清除自已对手的伎俩,冯太后玩得很顺手。
朝中诸大臣则是坐山观虎斗,只要不动自已的利益蛋糕,皇帝宝座上坐着谁都可以,而且一个10岁的小皇帝自然比一个精明干练的成年君主更容易对付。
冯太后的地位终于彻底稳定了,再也无人能对她发起挑战。她再次复出掌握朝纲,按照自已的意志开启了前无古人的汉化改革,当权力的权杖交给孙子拓跋宏时,北魏的汉化终于接近了辉煌的巅峰,其巨大的影响跨越千年足以光耀千秋青史。
50年后,另一个女人效法冯太后,杀掉了自已的儿子,而这个行动,却掀起了滔天巨浪,一个董卓式的猛人,从山西起兵杀进国都,把这个女人和北魏众大臣一并杀死,北魏百余年的统治就此崩塌。
重返政坛的冯太后,升格为太皇太后,随即实施手腕处理了一大批人,让群臣震憾。
以整顿吏治为名杀了李?祭旗,当初加封他是为了稳定人心,现在杀了他既是要为情人报仇,也树立了威信,玩一箭双雕,冯太后手腕更高。只是这个李?,注定就是个棋子,当时是拓跋弘的棋子,现在是冯太后的。
冯太后以贪贿污罪杀了雍州刺史、秦州刺史,以谋反罪杀小皇帝拓跋宏的外祖父李惠,李惠的弟弟、妻子、儿子同时被杀,此行动彻底根除未来拓跋宏可能依靠外戚挑战自已权威的可能性,剪除掉拓跋宏的羽翼,消患于未来。
几轮大砍大杀下来,十多家数百人成了冯太皇太后走上政治巅峰路上的祭品。
对空出来的职务,人人觊觎,冯太皇太后处理的极为精妙。
冯太后任命家里人冯熙为太师,冯熙紧接着上书认为自已是皇家外戚,坚决辞让朝内官职。这一波操作下来怎么看都是两人合伙玩的双簧,但必须说演出效果十分明显,群臣的交口称赞太后全家的高风亮节。
拓跋弘的旧臣娄提,哀痛拓跋弘死得不明不白,悲愤之中当庭自刎,幸亏身边的人相救及时未死。冯太后褒奖他的忠义。此一举动立刻赢得这些旧臣的衷心拥戴,成为冯太后忠实追随者。
以拓跋长乐为太尉,任命拓跋目辰为司徒,各位拓跋亲王掌控了中枢军政要职,各个欢喜不已,对拓跋弘之死也无意再去追查。
冯太后新提拔王琚、王遇、苻承祖、杞嶷、王质等人,全封公侯之爵,赏钱财数万,颁发免死铁券。这些新的权贵获得空前权势,封妻荫子,成为拥护冯太后的中坚力量。
王睿、李冲才华出众,姿容秀美,经常进入后宫填补冯太后寂寞的空虚生活。
王睿、李冲两人虽有攀附后宫的坏名声,但两人又都是出色的治世能臣。
王睿对冯太后忠心不二,冯太后和拓跋宏去虎圈看老虎,一只老虎受惊突然逃出围栏,竟然很快跑到御座前,左右侍卫或惊呆或逃跑,只有王睿站出来,手拿长矛抵挡住老虎。冯太后赞扬他的忠心,备受宠爱信任。王睿一直官至吏部尚书,王睿死后,一百多名文学之士为王睿撰写哀诗,一千多人自愿为他送葬。
李冲,陇西李氏大族出身,全身心协助冯太后在全国推行的汉化改革,冯太后去世后,继续辅佐拓跋宏,在迁都洛阳,破鲜卑旧俗立汉化新政上殚精竭虑,死后被以极高规格入葬,拓跋宏独自在李冲墓前哭泣,久久不能释怀。
对众望所归的大臣拓跋丕、游明根等重臣,冯太后也都特别礼敬优厚,每次褒扬王睿李冲时,也一定把拓跋丕等列入,以示公心。
冯太后对左右亲随侍从管束极严,即使有小小的过错,也会鞭打处罚。而她对人从不记仇,前一天因为小过被狠狠处罚,第二天仍然善待如初,有了功劳依旧大大的赏赐,所以左右亲随虽曾身受体罚,但始终没有生二心。
几番操作下来,35岁的冯太后的聪慧、细密、工于权术体现得淋漓尽致,曾经读过的书,书中历史的经验教训,都为冯太后如今的行动提供了好的或者坏的参考样板。加上她衣着简单朴素,饮食节俭,如同完人一般的存在,让臣民官僚倍感安心。
(http://94xsds.com/book/406378-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