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十分清楚,要对付骑兵,最靠的住的只能是城墙。
除了在战略要地筑坚城御敌,在野外环境下如何能快速筑起一道临时的城墙?
这个问题在200年前,另一个军事天才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
他就是曹操。
曹操和马超在渭河缠斗,为了防止马超的西凉骑兵袭击,曹操听从娄圭的建议,从渭河中取水,在河岸取沙,一边堆沙,一边在沙上泼水,利用天寒之机,一夜之间筑起一座冰沙城,面对拔地而起的冰墙,马超骑兵无计可施,士气大为低落。
有了先辈经验借鉴,刘裕则更进一步,把城墙变成可以移动的,构成城墙的主体就是高大的战车。
为了防止高速运动中的骑兵把战车的撞倒,刘裕把战车设计的更加高大厚重,战车上还能站立数十名士兵,士兵的体重加战车的自重,再用铁链把这些战车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坚固的防御城墙。
这种的高大沉重的战车最大的问题是运输,在有更大战船的晋国水军助力下,这个问题早已经不是问题。
在缺乏攻城重武器的魏军面前,这个移动的城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
对突破这个临时长墙并无良策的长孙嵩,很快发现了另一个让他绝望的事:晋军作战物资和人员补充近乎是源源不绝的。
有了背后强大水军的支持,晋军战阵内的长矛、弓弩、箭矢这些战斗消耗品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战船上运到阵内。受伤的士兵,一刻不停的被抬到战船上救治处理,新补充的士兵马上就能站到原来的战位上。
长孙嵩这哪是在和军阵内2000多晋军在对战,而是和黄河水面上所有晋军在作战。
这么打下去,毫无胜算。
正在进攻却月阵两个侧翼的魏军更加绝望,他们惊恐地发现,他们除了要防备正面阵内不断射出的箭矢,刺出来的要命的长矛,还要时刻防备侧面从晋国战船上飞过来的箭矢。
阵亡的魏军将士堆尸成山,被拓跋嗣任命的作战指挥官之一的冀州刺史阿薄干也在阵前被晋军斩杀。
仗打到这份上,就是在送人头了。
不利的战局下,长孙嵩体现出一个统帅的冷静,他是战场经验丰富的沙场宿将,不是战争赌徒,几番权衡利弊后,他果断地下令停止了进攻。
眼看魏军逐渐退去,不依不饶的朱超石率领宁朔将军胡藩、宁远将军刘荣祖打开军阵乘胜追击,一顿大杀大砍后才心满意足的收兵回营。
这一仗,被晋军斩杀和俘虏的魏军数以千计。
两国首次交锋,刘裕完胜。
这是却月阵在历史舞台上唯一的一次亮相。
任何阵法都没有绝对完美的,却月阵也是一样。
却月阵的成功,得益于对周边环境的高度依赖。
组成却月阵最重要的是那些高大厚重的战车,如果没有战船运输,完全靠人力和畜力搬运简直是不可想象,这就决定了却月阵的使用只能在河道沿岸。
对战却月阵时,如果不是单纯只用骑兵猛冲,而是用一些攻城器械,比如冲车,抛石机,却月阵的防守不可能像土石垒成的城墙那样坚固。
如果得不到战船上的物资和兵源的及时补充,陷入到消耗战的却月阵,只要作战物资消耗殆尽,士兵伤亡率增加,破阵只是时间问题。
种种限制让却月阵只是昙花一现,但即便是这倏然一现,却月阵的威力也足以令人感到震撼。
拓跋嗣得到长孙嵩的战场报告,对晋军的战斗力惊讶不已,十分后悔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于是改弦易张,命令长孙嵩、叔孙建各自挑选精兵备战,如刘裕西进受阻,他们则伺机渡黄河南下,进攻东晋的彭城(江苏徐州)、沛郡。如果刘裕西进速度慢,则仍继续在岸上紧紧跟随。
拓跋嗣自然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对这次的失利一直耿耿于怀,没过几年,他终于找到机会扳回了一局,狠狠地出了一口怒气。
(http://94xsds.com/book/406378-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