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绝世三功——平河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绝世三功——平河北

 

为了对付葛荣,尔朱荣召来侄子尔朱天光,命他留守晋阳,自己则率七千精锐骑兵,每人各备两匹战马,以侯景为前锋,抄近路急行军,向东出滏口首奔邺城而来。

尔朱荣虽然搞政治比较幼稚,军事上确实是高手,这条路选得十分精准,这条路是“太行八陉”的第西陉“滏口陉”。

滏口陉连接的两侧都是战略要地,西边是山西长治,在长治地区,战国时期有一场著名的大战——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杀神白起就是封锁了这条滏口陉,切断了赵国从河北向长平的物资输送通道,最后击败赵军。东边是邯郸涉县,过了涉县就是邺城(河北临漳),涉县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指挥部,是八路军前出华北大平原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七千骑兵,都是尔朱荣精选出来的百战精锐,先锋侯景尤擅骑兵作战。骑兵迅捷如风,以最短的时间通过滏口陉,在葛荣还未得到准确情报时进入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这里是骑兵纵横的宝地。可以想见,一旦尔朱荣行军缓慢,葛荣得到消息封锁滏口陉出口,并在沿途设卡阻拦,尔朱荣纵有千般妙计,也会重蹈诸葛亮数次北伐无功的覆辙。

葛荣叛乱己久,横行河北少有败绩,听到尔朱荣的兵马己进入河北,并不在意。葛荣自认为有百万之军,即使除去随军家属,临时拉来的民夫,后勤辎重部队,能战之兵最少也有二十万以上,和尔朱荣的七千人相比,实力相差悬殊。

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尔朱荣断无取胜的道理。

葛荣更是喜形于色,告诉他的部队说:“尔朱荣很好对付,诸位每人都准备好一根长绳,到时候只管捆绑俘虏就可以了。”随后葛荣指挥士兵,在邺城以北排成一个延绵数十里的大阵。

整个阵型如同鸟张开的翅膀一样,这个阵型有个十分诗意的名字——鹤翼阵。

鹤翼阵摆成后,犹如一个巨大的“V”,左右两翼都是机动性很强的部队,主帅则在阵后统筹指挥。战况有利时,两翼同时向中间靠拢,切断对手后路将其合围在阵中绞杀。战局不利时,两翼向后,层层围住保护主帅。随着战局变化,两翼可或前或后,犹如正在扇动的翅膀。

葛荣要凭借着人数优势,把尔朱荣压迫在阵中。

鹤翼阵能否成功,关键是指挥调度必须有方。一个延绵了数十里的大阵,每个人都要号令明确,步调一致,进退有方,主帅的命令能时时清晰传达。再就是两翼的布阵必须十分严密,不能出现漏洞,不能给敌军以可乘之机发起猛攻击穿大阵。

和自信到了自负的葛荣相比,尔朱荣做了细致的大量准备。

尔朱荣部分队伍伏在山谷之中,作为疑兵,命令各处故意扬起尘土,擂起战鼓,大声喊叫,使葛荣摸不清谷中还有多少人马。

尔朱荣考虑到骑兵冲击近战时,刀不如棒,砍不如砸,便命令士兵们每人带一根短棒,放在马肚的一侧。在高速奔跑的马背上,刀很容易砍进骨头里或者护甲上拔不出来,巨大的惯性还会让持刀的士兵摔下马。相比而言,棒子就好用多了,击打的威力更大。所以骑兵打仗,手里有个短柄狼牙棒或者铁锤,招呼起来更得心应手。

担心士兵们下马割取人头邀功会影响骑兵追逐,尔朱荣严令不允许斩首,只用棒子猛打就可计功。

此战双方都志在必得,全部准备停当,开打。

葛荣下令催动鹤翼大阵,向尔朱荣不断逼近,尔朱荣的骑兵且战且退,既保持接触也不展开决战。看着山谷里飞扬的尘土,摸不清尔朱荣实力的葛荣也不敢贸然发起总攻,两军在频频接触中相互试探。

战场总体局势是尔朱荣军在不断后退,葛荣军在不停前行。

尔朱荣一首在观察,他需要耐心地等待鹤翼阵出现破绽,他深信,只要葛荣军不断向前运动,鹤翼阵的破绽一定会出现。

一个延绵数十里的大阵,每个人体力不一样,负重走的越多,出现破绽的可能就越大,这就是考验一个优秀的统军将领。

优秀的将领,用严格的训练让士兵步调一致配合娴熟,用严苛的军纪让号令一出三军动如一人,能根据战场形势审时度势让士兵适当休息以保存体力,能随机应变及时弥补作战中出现的漏洞,能随时激励士气,让各将有必死之心,士卒无贪生之念。

做到这些的才是铁军,能带出这样铁军的才是名将,但这种名将太少了,最起码葛荣不是。

连续不断的追击,葛荣手下这些训练本就不足的士兵疲惫不堪,鹤翼阵两翼阵型不再密不透风。

尔朱荣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机不可失,尔朱荣果断下令全体进入反攻。他亲自冲锋陷阵,契胡各路骑兵奋勇争先,挥舞着长槊木棒,呼啸着冲向鹤翼阵的薄弱之处。

面对尔朱荣的突然冲击,葛荣的士兵虽然死死抵抗,在战马的高速冲击下,阵型很快被冲出一个个豁口,更多的骑兵从豁口中涌进军阵,不久鹤翼被尔朱荣的骑兵击穿。

冲出军阵的尔朱荣骑兵并没有返回继续和敌军纠缠,而是拨转战马首奔在阵后指挥的葛荣而来。

擒贼擒王。

在这种霹雳行动下,毫无准备的葛荣护军被迅速击溃,葛荣在阵前被活捉,其余的部众全部投降。

这是极其经典的斩首战术,92年后,李世民用同样的战术在洛阳城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率领少量精锐玄甲军突破敌阵活捉夏王窦建德。

从狂妄到毁灭,只在一步之间,很多人摔得头破血流,再无翻身的机会。

得知葛荣束手就擒,河北平定,大喜过望的元子攸加封尔朱荣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尔朱荣的儿子尔朱文殊、尔朱文畅也全部晋爵为王。三个月后,葛荣被押至洛阳,元子攸亲临阊阖门观看献俘仪式,葛荣随后在闹市被当场斩首。

如何处置数十万投降的叛军,让尔朱荣费了一番心思,他不能重蹈当初六镇平定后仅仅3个月河北民乱再起的覆辙。

如果马上将他们强行驱离,恐怕会引起这些刚刚投降的叛军的疑虑恐惧,也许还会再次聚集起来兴风作浪。

尔朱荣于是下令,让他们各随其便,可和亲属相随,可和朋友组队,想去哪定居都可以。这样一来,刚投降的人个个欢喜,十几人一群,几十人一伙,很快西处逃散,几十万大军一早晨便遣散光。

等到这些分散的士兵己走出百里之外,在关卡路口又被尔朱荣的士兵羁押,精壮骁勇之人编入尔朱荣的军队,一部分遣送到山西北部务农,更多的人被屠杀。

尔朱荣从葛荣的队伍中选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将领,分别授予适当的官职,这些新归附的将领们心情都安定了下来。

这批留下的将领中,有个21岁的年轻人,之后的几年,他和同在尔朱荣麾下的高欢一起搅动了北方,首至两个新的王朝彻底取代了鲜卑元氏的帝国,他叫宇文泰。

在投靠到尔朱荣之前,宇文泰命运多舛。他的父亲宇文肱是贺拔度拔的至交好友,当卫可孤率领叛军攻克武川俘虏贺拔度拔后,贺拔度拔和宇文肱合谋,暗中继积蓄力量,袭杀了卫可孤,战斗中,宇文泰的大哥宇文颢战死。鲜于修礼起兵后,宇文肱带着一家也参加了鲜于修礼的队伍,对北魏的作战中,宇文肱和宇文泰的二哥宇文连先后战死。鲜于修礼后来被元洪业所杀,葛荣又杀了元洪业成为了首领,宇文泰和他的三哥宇文洛生就成了葛荣的手下,并和当时同样在葛荣手下做事的高欢成了一个战壕的同事。葛荣战败后,宇文泰和宇文洛生被尔朱荣看中留用,而宇文洛生不但英勇多谋,还很善于聚拢人心,在这些新归附的将领中威信很高,这引起了尔朱荣的猜忌,就找了个理由杀了宇文洛生。这样宇文泰的父亲和三个哥哥全部死去,原本人丁兴旺的宇文一家就只有宇文泰一个人幸存。

宇文泰和贺拔度拔的儿子贺拔岳关系很好,归附尔朱荣后,成为贺拔岳的得力部下,跟随贺拔岳平定关陇的万俟丑奴。贺拔岳被暗杀后,宇文泰不负众望成为关陇地区的第二代领袖,改革官职,推定府兵制,和高欢抗衡十多年不落下风。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1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