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将尽,积雪初融。
襄州至京城的使节往来络绎,高溯方从京中返封地,途经林西县,命人备马歇息两日。
临近晌午,林西县署后堂,柳从礼正翻看新近送来的折子,高溯与韩花之并肩立于窗前。桌上一张北境地图,墨痕纵横。
“京中风雨己止一阵。”高溯淡声开口,“皇兄亲征之议暂缓,倒不是因旁人劝谏,而是因边地早春雪融,道路未通。”
柳从礼抬眸看他:“只是缓,终究还是要调兵?”
“十万兵马的粮饷银饷,朝里翻遍了,也不够。”高溯慢条斯理,“所以——让我来想办法。”
他抬手,食指在地图上轻轻一顿:“空田案,不过是撕开了一角。那位尚书,才是整张皮的主人。”
柳从礼眉心微动:“真要擒王?”
“擒王,抄家,就有十万兵马之资。”高溯声音平平,“只是水至清则无鱼。旁支旧党,我不会动。可这人,不能留。”
柳从礼默了片刻,终道:“陛下就这么信你?”
“亲兄弟,也未必尽信。”高溯神情淡淡,声音低下去,“只是比起旁人,我手干净些。”
屋中短暂安静,韩花之上前一步,低声:“殿下,若在林西县稍作停留,是否要避一避耳目?”
高溯垂眸,似笑非笑:“避什么?我与柳大人多年旧识,来走一遭,谁挑得出错?况且……”
他抬眼望向窗外廊下,淡声道:“我正好要去见一个人。”
午后,柳从礼另去点验公事。高溯与韩花之出了县署,随意走了两条街巷,才缓步至一处不大的院落前。
杏树初绽,院墙外透出淡淡花香。门扉半掩,廊下传来女子低低的笑声。
“姑娘,‘孝’是上面一横,下面一个‘子’……”
“我写好了!”童声清脆,软糯稚嫩。
高溯负手而立,略略颔首示意韩花之退后,抬手敲了敲门。
霜杏应声出来,一见是他,之前林言之告诉她许击就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让她小心应付,再次见到愣了愣,忙屈身行礼:“王爷。”
“林姑娘在?”
“在,稍等。”霜杏飞快退去。
不多时,林言之便亲自迎出门,抱着阮聿,眉眼含笑:“殿下屈尊,何事亲来?”
“路过,便来看看。”高溯声音不紧不慢,“听闻你这几月,生意又做大了些。”
“哪里敢大。”林言之把阮聿放在脚边,抿唇一笑,“不过是跟风罢了,赚些粮米银钱,免得将来没个底气。”
高溯移开目光,只似漫不经心:“倒是安生。”
林言之淡声:“好过西处奔波。”
屋内,纸墨余香未散,阮聿踮着脚去抓案上朱砂笔,奶声奶气喊:“娘亲我还要写!”
林言之轻笑:“再写一行,就不许闹。”
高溯看着她,微微一顿。
小儿乖乖立在她脚边,白白净净,神情清秀,眼瞳乌黑。那眉眼轮廓,与林言之并肩时,隐约透出几分不同于她的冷淡,却说不出像谁。
他只觉有些眼熟,不知怎的,心底泛起一丝说不清的疑意。
韩花之也看了一眼,挑眉低声道:“殿下,这孩子……”
林言之听言抬眸与他对视,神情平静,眉眼间看不出情绪。
院中春光明亮,孩子乖乖立在她身侧,仰着头看人,眼底澄澈。
高溯缓缓移开视线,语气不动声色:“近来……还好么?”
林言之低下头,替阮聿理了理领口,才抬眼轻笑:“一切安好,承王爷念及。”
小儿察觉大人神色,学着样子正襟危坐,脆声道:“娘亲说,客人来了要有礼。”
高溯看着那张白净的小脸,目光微敛。那眉目轮廓,落在春日明光下,说不清与谁有些相似,只觉心底一丝莫名的念头悄然生起。
高溯低低一笑,将那一瞬疑惑压在心底,语气平和:“好孩子。”
随即转身,衣袍扫过春风,淡淡杏香飘散,似什么未曾问出口。
高溯看着她弯腰牵住孩子的手,指尖轻点纸面,姿态温柔从容。那一瞬,他忽然觉得,所谓天下风雨,朝堂翻覆,与这小院似乎己隔了两重。
他不再细看,似是随意转开话题:“柳从礼还在署里,我先去见他。改日再叙。”
“殿下慢行。”
门扉掩上。韩花之低声:“殿下要查那空田案旧事,需再问她一问么?”
“不急。”高溯抬步往巷外走,语声极轻,“水深不语,看着便是。”
一瓣杏花落在肩头,他拂落,眸色深深。
春风正暖,远处传来孩童稚声,落在这安静小巷里,像一线温凉,也像未曾说出的旧事,淡淡悬着,未曾落地。
(http://www.94xsds.com/book/858064-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