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聚兽阴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聚兽阴风

 

雨止月上,县署前堂却未曾熄灯。

柳从礼披衣夜坐,方才斥退巡夜胥吏,便有清和快步而入,递来一纸急函。

“是州府回咨。”

柳从礼展函一看,眉头微蹙。纸上仅寥寥几行:

“北堰仓契一案,州档存疑,近日将派员复查,勿自专断。”

清和倒吸一口气:“这分明是州府有人动了手脚,要你停查。”

柳从礼却道:“非但要停,还要我交人。”

清和惊讶:“交谁?”

“仓役黄信。”

“那人不过是小吏,难道他们要以他遮旧案?”

柳从礼未答,只将手中书函丢入灯盏,火光一瞬暴亮。

与此同时,林言之忽于百川铺内收到一张旧年盐单。其上多出两笔“冬引回勾”红字,均盖有南仓副印。

她唤霜杏:“这两笔是谁批的?”

霜杏低声道:“是上回替杜家下单的那位……”

林言之眸光一冷,沉声道:“从今起,不用杜家货,仓账皆留底,账册锁起,不得外借。”

清晖社中,卢采秋亦收一封无名书信,内仅两字:

“当心。”

她抬眼望向窗外,只见东坊一角,旧货摊边,站着一名素衣老者,半面藏于灯影之中。

何氏见她出神,问道:“你怎的失神?”

卢采秋只道:“风大。”

三日后,仓口果有旧契遗出,一役仓吏被查,家中搜出北堰桥图残页,州府定罪为“贿印改图”,连累数人被拘。

县署压力剧增,坊间更有言语传出:“柳大人查仓不成,反惹人祸。”

柳从礼只一声冷笑,道:“我倒要看看,是哪只手在仓后藏兽。”

黄信被捕三日,衙门外愈发喧哗,有人私下张榜,暗指其与市井逃妇同居,背后牵扯账目不清与仓契异动。

清和听闻此事,眉头紧锁:“你可曾知这女子来历?”

柳从礼点头:“略查过,原是西坊富户杨家之婢,几年前逃婚,曾被杨家悬榜追缉,后无下落。”

“黄信收留她?”

“避在外仓旧库,一住数年。”

“此人虽小,却情义用深。”

“但立场错了。”柳从礼淡淡道,“他替人销账、改批引单,不为己利,只为掩人耳目。”

“那这‘人’,便是杜家了。”

柳从礼沉声道:“他只是棋子,背后那兽尚未露面。”

林言之得知黄信旧事后,于账册旁坐了许久,终唤霜杏:“取那批冬引账,我要再细查。”

她未曾提黄信之名,却知此事不只是他一人之错,错在律不容情,理不容命。

当夜,县署火烛如昼。柳从礼召集三司署员密议,推演仓案可能蔓延之线。

“黄信之事不能作罢。若仅以‘私藏逃妇’定罪,反使民间失望;若揭后主,局势或不可控。”

一人问:“那你打算如何?”

柳从礼缓声道:“设‘民事理律听讯会’,由三司六署各推代表,与坊户共同听查此案。”

“你要开公议?”

“不是为黄信开罪,是为众人解惑。”

黄信被押往县牢前夜,杜家在坊间暗中散布一纸流言,说黄信藏匿逃妇实为诱骗良家,仓账混乱皆因其私弊。

清和闻讯即刻入内,道:“这是逼你失信于民。”

柳从礼道:“亦是试我守不得一卒。”

是夜,果有士绅联合呈章,要求‘清查县署从役,防止吏治腐乱’,其中数名与杜家有私交者榜上有名。

次日一早,县署前己有百姓聚观,言辞混杂,有讥黄信之风评者,有为其叫屈之妇人。

清和披衣至外廊,只见一抹素影立于人后,分明是林言之。

她不言,只静静望着那方署门。

柳从礼站于阶上,回身瞥见她的身影,眼神微沉,却终未唤她。

他缓步下阶,向众人宣道:“本官将在三日后设‘理律听讯会’,凡对此案有议者,皆可呈口陈事。”

坊间一时哗然。

而林言之转身入巷,低声对霜杏道:“备一页账单,我亲自送至县署后堂。”

霜杏犹疑:“姑娘不避嫌了吗?”

林言之目光沉静:“避,也得分为何人。”

那一日午后,柳从礼立于县署偏堂后门,见她静静走来,素衣无饰,神情清明。

她将一纸账册递来,道:“若你要为黄信辩理,须有旧冬引三笔,皆涉杜家人名,此为佐证。”

他接过,欲言又止。

她却己转身,道:“柳大人,所行之事,勿负一字‘理’。”

风过廊间,柳从礼握着那纸账,片刻未动。

三日后,县署前堂设“理律听讯会”,堂内设三席,柳从礼居中,左为刑名司书吏,右为户司典员。民间推举三人入听,一为织坊老长,一为私塾老儒,一为药行主人。

案由由吏读明:黄信藏匿逃妇、涉账目混乱。

起初堂下噤声,老儒忽言:“法不容匿逃,理未必不许人心。若其为义所困,奈何以恶论之?”

药行主人亦道:“仓账虽乱,若非黄信之手所误,应查引票源头,不可一人当百责。”

柳从礼点头,命吏呈账册,依林言之所供,对照三笔冬引,果见印章、批引、归仓皆非黄信笔迹。

众人哗然,刑名司典道:“此为杜家次子掌批日内所为。”

柳从礼冷声道:“账出公署,错在制度之隙,黄信一人,罪不当株连。”

私塾老儒拍案:“此为理!”

吏员退堂,坊人散席,却己有流言西起:“县令偏袒,另有勾连。”

黄信虽免罪,仍被命迁出外仓,女伴亦随行避居乡外。

清和叹道:“你虽胜一局,却失一卒。”

柳从礼目色沉沉:“我所争的,从来不是一人之名。”

当夜,林言之回至百川铺,霜杏试探道:“今日听闻柳大人案上援引姑娘账册,许多坊人都说,姑娘与他……”

林言之看了她一眼,只低声:“不必言。”

她轻轻阖上账册,似乎未曾动容,然指尖略紧,片刻未松。


    (http://www.94xsds.com/book/858064-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