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操与袁绍在铜雀台的权谋暗涌之下,青州大地己被战火炙烤得滚烫。
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扭曲挣扎,如同被践踏的亡魂。管亥身披浸透鲜血的兽皮战甲,站在北海城外最高的土丘上,头顶的雉鸡尾羽沾满泥污,随着狂风剧烈摇晃。
他望着城头那面虽己残破却依旧飘扬的 “孔” 字大旗,喉间发出野兽般的低吼,手中那根由精铁与狼牙打造的重棒轰然砸向地面,迸溅的碎石惊飞了草丛中瑟瑟发抖的野兔。
身后十万黄巾军如沸腾的怒海,粗布麻衣下的身躯因饥饿而嶙峋,却掩盖不住眼中疯狂的杀意。
他们手中竹矛参差不齐,有些还绑着尖锐的兽骨,在黯淡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幽光,仿佛一片由利刃组成的死亡海洋。
“报!孔融又派使者求和了!” 一名小校跌跌撞撞地跑来,脸上的血痕尚未凝固,那是昨日攻城时被流箭擦伤留下的印记。
管亥闻言,仰头大笑,露出一口被烟熏得漆黑的牙齿,笑声中满是轻蔑与残忍:“求和?让他把北海粮仓打开,再献上三千少女,老子就放他一条生路!”
周围的黄巾军轰然应和,叫嚣声震得地面都微微颤抖。
北海城内,往日书声琅琅的街巷如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与血腥。
孔融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袍,腰间的玉带早己典当换粮,清瘦的面庞写满焦虑。议事厅内烛火摇曳,粮草官扑通跪地,声音带着哭腔
“大人,城中存粮己见底,最多还能支撑七日,若再无援军……” 话音未落,一名士兵撞开厅门,身上的铠甲布满裂痕
“报!黄巾军开始攻城了!他们驱赶百姓当人肉盾牌,用尸体填护城河!” 孔融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手中紧握的竹简 “啪嗒” 坠地,上面《论语》的字句被他捏得模糊不清。
城头之上,箭雨遮天蔽日。孔融颤抖着披上陈旧的战甲,尽管甲叶间锈迹斑斑,他仍毅然握紧长剑,在城垛间来回奔走督战。
望着城下如蚁群般密密麻麻的黄巾军,绝望如潮水般漫过心头。
就在此时,一名浑身浴血的小将冲破敌阵,拼死冲到他面前:“大人!幽州公孙瓒密信!”
孔融一把夺过染血的信件,展开的瞬间,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信中,公孙瓒言辞恳切,承诺若北海愿结为盟友,必派援军相助,字里行间透着北疆豪杰的豪迈。
“快!回信公孙将军!就说孔融愿以北海半数赋税为酬,只求他速速发兵!”
孔融声音嘶哑,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信使接过信件,翻身上马,马蹄声如鼓点般急促。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青州通往幽州的官道上,袁绍的伏兵早己藏身于枯黄的芦苇荡中,如毒蛇般等待猎物上门。
三日后,当信使的尸体被高高悬挂在北海城头,孔融望着那支穿透咽喉的利箭,上面醒目的 “袁” 字刺得他眼眶生疼。他紧握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滴落
“袁绍!你竟连这一线生机都要断绝!”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被城头呼啸的寒风吹散。
易京城内,议事厅气氛凝重如铅。公孙瓒的金错刀在沙盘上划出刺耳的声响,目光紧锁青州方向。
“明公,袁绍截杀信使,意在断我外援。” 张辽的古锭刀在烛火下泛着寒光
“若坐视北海沦陷,不仅袁绍势力大增,各路诸侯也会寒心,再无人敢与我们结盟。”
赵云握紧亮银枪,枪尖重重杵地
“末将愿率白马义从,星夜驰援!就算拼尽最后一人,也要为北海打开生路!”
公孙瓒沉思良久,猛地抽出金错刀,刀光划破昏暗的空气
“好!子龙率五千骑兵先行,我亲率大军随后支援!告诉孔融,幽州男儿一诺千金,必冲破袁绍封锁!”
冀州袁绍大营内,探马来报幽州出兵的消息。
袁绍把玩着手中的玉印,嘴角勾起一抹阴笑:“公孙瓒果然上钩了。传令淳于琼,在必经之路的山谷设伏,多备滚木礌石、强弓硬弩,务必将幽州援军拦在此处!”
他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仿佛己经看到公孙瓒军队在埋伏中溃败的惨状。
北海城外,战事愈发惨烈。管亥挥舞着狼牙棒,吼声震破天际:“给我冲!今晚就要踏平北海,抢光粮食,杀光官兵!”
黄巾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云梯架起又被推倒,惨叫声、兵器碰撞声、箭矢破空声交织成一曲人间炼狱的乐章。
城内百姓蜷缩在墙角,妇女抱紧啼哭的孩童,老人们绝望地望着天空,等待着命运的审判。而此时,在通往北海的道路上,幽州援军的马蹄声正由远及近,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一场关乎北海存亡、牵动天下局势的惨烈大战,即将在青州大地轰然展开,无数人的命运,都将在这场战火中被彻底改写。
(http://94xsds.com/book/838612-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