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士林笔如刀・檄文讨蓟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章 士林笔如刀・檄文讨蓟侯

 

北风裹挟着刘虞的死讯掠过冀州大地时,邺城文渊阁的铜制兽首门环上的积雪。

二十余名文人围坐在檀木长案前,案头摊开的刘虞遗书抄本被烛火映得发红,墨迹间干涸的泪痕清晰可见。

大儒郑玄的弟子孙乾猛地拍案而起,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飞溅在《春秋》注疏上

“公孙瓒背信弃义,残害忠良,此等恶行,必遭天谴!”

他脖颈青筋暴起,仿佛还能看见刘虞被公孙瓒逼死的惨状 —— 半月前传来的密报里,老臣咳血而亡的场景如噩梦般挥之不去。

“我等身为士林中人,当以笔为刀,讨此逆贼!” 孙乾的声音在雕花木梁间回荡。

话音未落,青年文士王朗己展开竹简,狼毫笔尖悬在半空

“当年董贼乱政,陈琳先生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曾让曹操惊出冷汗。今日……”

他的话被一阵环佩声响打断,袁绍在亲卫簇拥下步入阁楼,腰间玉带扣上的蟠螭纹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诸君所言极是。” 袁绍轻抚胡须,目光扫过众人苍白的脸色

“公孙瓒狼子野心,刘虞公心怀仁德,为幽州百姓呕心沥血。”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己拟好的文稿,展开时羊皮纸发出细微的脆响

“这是我命陈琳先生起草的檄文,诸位可一观。”

陈琳接过文稿,清了清嗓子。这位曾让曹操头风病瞬间痊愈的文士,此刻声音低沉如闷雷

“盖闻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民心所向,方为正统。今公孙瓒者,本一武夫,幸蒙汉室厚恩,官拜蓟侯,镇抚幽州。然其贪得无厌,残暴不仁 ——”

他突然提高声调

“去年秋,其部将田楷在代郡强征粮种,百姓易子而食;今春于上谷,竟以‘通敌’之名,屠戮乌桓老幼三千余人!”

阁内一片倒吸冷气声。

袁绍微微眯眼,想起三日前收到的密报:公孙瓒在易京楼储备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三年之用。

而此刻陈琳的诵读声如利箭穿心

“刘虞公体恤百姓,主张与胡人通商互市,却遭公孙瓒嫉恨。更有甚者,竟将刘虞公亲笔遗书付之一炬,妄图掩盖罪行!”

“此等行径,与董卓何异?” 陈琳将文稿重重拍在案上,墨汁顺着竹简纹路蜿蜒,宛如鲜血

“今我袁绍,奉天子之命,率正义之师,讨此逆贼!望天下英雄,共襄义举,剿灭公孙瓒,匡扶汉室!”

寂静持续了三息,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孙乾激动得胡须颤抖:“陈先生妙笔生花,此檄文一出,公孙瓒必成过街老鼠!”

袁绍满意地看着众人涨红的脸庞,暗自盘算:这些文人的笔,比十万大军更能动摇公孙瓒的根基。

他眼角余光瞥见窗外,两名心腹正将装满金饼的木箱抬进隔壁厢房 —— 那是给这些文士的 “润笔费”。

当夜,百余名驿卒骑着快马冲出邺城。

他们腰间朱漆竹筒里的檄文,每一份都加盖了袁绍私印。

与此同时,冀州军帐内,麴义盯着地图上渔阳的标记,手指在城墙位置反复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虽强,但我八千先登死士,专克骑兵。”

颜良、文丑二人按剑而立,前者瓮声瓮气道

“末将愿领五千精骑,三日内踏平代郡!”

许昌皇宫,天子刘协捧着檄文的手微微颤抖。

羊皮纸上 “奉天子之命” 五字刺得他眼眶发酸 —— 自东归以来,他何时下过这样的诏书?

身旁老臣杨彪看着袁绍的落款,叹息道:“袁绍此举,名为讨逆,实则……”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宦官尖利的嗓音:“袁本初使者到!”

幽州刺史府内,公孙瓒将檄文撕成碎片,残片如雪花般落在沙盘上。

他望着沙盘里用红泥标记的冀州军营,铁甲护手深深掐进檀木桌沿

“袁绍小儿,竟敢借题发挥!”

田豫捡起一片写有 “汉贼” 的残片,低声道:“明公,袁绍此次联合十八路郡守发文,更以‘清君侧’为名……”

“传令下去!” 公孙瓒突然怒吼,震得梁上燕巢簌簌落土

“易京楼再加三层箭楼,各城百姓迁入城内,坚壁清野!”

幽州街头,檄文引发的动荡如瘟疫蔓延。

在渔阳,曾被公孙军征作民夫的老汉对着檄文磕头

“刘大人死得冤啊!” 而在边境的柳城,猎户们却将檄文付之一炬

“没有公孙将军,我们早被鲜卑人剥了皮!” 酒馆里,有人压低声音议论

“听说袁绍给每个传檄文的人赏十文钱……”

袁绍站在冀州点将台上,看着麾下将士将 “讨贼” 大旗插遍校场。

当 “袁” 字大旗遮住最后一缕夕阳时,他握紧腰间的玉柄剑。

远处,陈琳正在修改檄文的最后一稿,新添的 “公孙瓒私铸铜钱,扰乱天下” 一句,将彻底切断幽州与中原的商路。这场以笔为刀的战争,早己超越了忠义与背叛的较量,成为两个枭雄争夺天下霸权的序章。


    (http://94xsds.com/book/838612-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