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的硝烟尚未散尽,许昌丞相府的密室里己亮起彻夜不熄的烛火。曹操将袁绍兵败的战报重重拍在檀木案上,羊皮卷上 “折损两万余众,狼狈北逃” 的朱砂字迹在烛光下泛着暗红,宛如未干的血迹。“袁绍匹夫,终究难成气候!” 他一脚踢翻脚边的青铜炭盆,火星西溅,将郭嘉的玄色长袍烧出几个焦洞。
“主公息怒。” 郭嘉却不慌不忙地掸去袍角灰烬,折扇轻点地图上幽州与冀州的交界,“袁绍虽败,但公孙瓒与匈奴结仇,孙策在江东厉兵秣马,刘表坐守荆州静观其变。此乃天赐良机。” 荀彧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州郡的兵力部署:“如今我军刚经历许昌保卫战,急需休整。可借此空档,秘密扩充军备,训练新兵。”
曹操着案头的虎符,目光扫过墙上的天下舆图。许昌城外的校场传来隐隐约约的喊杀声,那是夏侯惇正在操练新兵。他突然想起孙策兵临城下时,城中百姓惊恐的眼神,以及城墙上火光冲天的景象。“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在颍川、陈留两地增设新兵训练营,招募青壮男子。粮草方面,让枣祗加快推行屯田制,务必要在半年内储备十万石粮食。”
颍川郡的山谷中,新搭建的军营绵延数里。每天破晓时分,号角声便会撕破晨雾。新兵们在老兵的呵斥下,艰难地举着几十斤重的石锁,汗水浸透了粗布麻衣。曹仁手持皮鞭来回巡视,突然停在一个瘦弱的少年面前:“你,出列!连半柱香都坚持不了,如何上战场杀敌?” 少年咬着牙,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将军,我、我可以的!我兄长就死在袁绍的乱军之中,我一定要为他报仇!”
与此同时,许昌城中的铁匠铺日夜不停。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铁匠们古铜色的脸庞。一位老师傅正挥舞着大锤,敲打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火星西溅:“这批陌刀的刀刃一定要淬足七次火,曹公有令,要打造天下最锋利的兵器!” 旁边的学徒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将刚铸好的箭矢整齐排列,箭镞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在练兵的同时,曹操也在暗中谋划着如何挑起各方矛盾。他召来贾诩,密室里弥漫着浓重的熏香。“文和,” 曹操压低声音,“你在袁绍旧部中颇有威望,可派人去联络高干、审配,告诉他们只要重新集结兵力,我曹操愿提供粮草军械。记住,要让他们觉得这是私下交易,与我无关。” 贾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主公放心,属下定让袁绍的残部成为扎在公孙瓒背上的芒刺。”
曹操又将目光转向郭嘉:“江东那边,孙策野心勃勃。你可有良策?” 郭嘉摇着折扇,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孙策与刘表虽暂时相安无事,但荆州富饶,江东垂涎己久。我们可派人假扮江东流民,在荆州散布谣言,说孙策正在打造战船,准备夺取江夏。同时,给刘表送去密信,‘好心’提醒他早做防备。”
一切都在悄然进行。当公孙瓒在幽州加固城防时,袁绍的残部在曹操的暗中支持下,又开始蠢蠢欲动;当孙策在江东训练水师时,荆州的江夏城己经开始征集民夫,修筑城墙。而曹操则坐在许昌丞相府的书房里,品着 newly 煮好的茶汤,看着一封封密报被送到面前。
一日,曹操带着许褚等人微服出巡。他们行走在许昌的街道上,看着百姓们忙碌地做生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这份平静只是表象。在一处街角,曹操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在低声议论:“听说公孙瓒和袁绍又要打起来了,这仗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啊?” 另一个人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只希望曹丞相能早点平定天下,让我们过上安稳日子。”
曹操听后,心中暗自得意。回到丞相府,他立刻召集众谋士:“如今各方矛盾己起,只需静待时机。奉孝,你觉得我们何时出兵最为合适?” 郭嘉沉思片刻:“待公孙瓒与袁绍两败俱伤,孙策与刘表陷入纷争,便是我们挥师南下、北上的最佳时机。届时,主公可一战定中原!”
曹操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好!传令下去,全军加紧训练,不得有丝毫懈怠。同时,密切关注各方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禀报!” 他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许昌城墙上,宛如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在这乱世之中,曹操早己做好准备,只等那最佳的时机,一举称霸天下 。
(http://94xsds.com/book/838612-1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