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狱中创作:破局之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狱中创作:破局之诗

 

第7章:狱中创作:破局之诗

大牢里的日子,在某种诡异的平静中流淌。

自从那晚“打翻”了肉粥后,林凡的伙食标准首线下降,从断头饭的丰盛变成了清汤寡水的牢饭。但每一份饭菜,都干净得过分,盛饭的碗边都找不到一丝油腻。

送饭的也不再是那个满脸横肉的王老三,而换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只在县令身边出现的亲随。

林凡心如明镜。

这是张敬德的保护,也是一种无声的表态:他信了,但他暂时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他像个被珍藏起来的古董,安全,却也动弹不得。而外面,刘三捕头的调查,恐怕早己陷入了李家织就的泥潭。

指望张敬德从常规途径找到证据,无异于缘木求鱼。

林凡盘腿坐在冰冷的茅草上,双目紧闭,尝试着感知体内那丝若有若无的文气。它就像一个害羞的访客,只在他生死关头、情绪激荡到极致时才肯露面,平日里任凭他如何“呼唤”,都懒得搭理。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林凡在心里嘀咕,这句现代的俗语在此刻显得无比真切。

张敬德是个精明的政治投机者,自己就是他下注的“潜力股”。可如果这只股票迟迟没有利好消息,甚至随时可能被强制退市,那投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及时止损。

自己必须主动创造“利好”。

必须再给张敬德一颗定心丸,一剂猛药,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和理由,把这场豪赌继续下去。

而自己唯一的武器,就是诗词。

《将进酒》是绝境中的呐喊,是生命力的狂野迸发,它胜在“势”。但现在,身陷囹圄,喊打喊杀那一套就不合时宜了。此刻需要的不是狂风骤雨,而是一把能精准刺破脓疮的手术刀。

他需要一首诗,一首能代表自己风骨、明晰自己志向的诗。

这首诗,要让张敬德看到,他保下的不是一个侥幸活命的囚犯,而是一个宁折不弯的灵魂,一块值得他赌上政治前途的真金。

林凡的脑海,如同一座高速运转的图书馆,无数的诗词文章如流星般划过。

他需要一首能与此情此景完美契合的诗。它不能太哀怨,否则显得软弱;不能太张扬,否则显得轻浮。它必须是内敛的,却又充满了力量,像一块被激流冲刷了千年的顽石。

有了。

一首诗的轮廓,在他心中渐渐清晰。那是一首充满了风骨和韧性的诗,是前世一位画家的题画诗,却比任何言志诗都来得更加铿锵有力。

他睁开眼,眼中再无迷茫。

次日,当那名亲随放下饭菜准备离开时,林凡开口了。

“这位大哥,可否代为通传县令大人一声?”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学生身陷囹圄,百无聊赖,想讨些笔墨纸砚,聊以自遣。”

那亲随脚步一顿,回头审视地看了他一眼。一个阶下囚,不想着如何脱罪,反倒有闲情逸致舞文弄墨?但他想起大人的吩咐,不敢怠慢,只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走了。

林凡并不着急,他知道,东西一定会送来。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那亲随再次出现,带来了一套崭新的文房西宝。虽然不是什么名品,但纸是上好的宣纸,墨是新磨的徽墨。

“大人说,静候佳音。”亲随放下东西,破天荒地多说了一句,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究。

林凡拱手道:“有劳。”

牢门再次关上。

林凡没有立刻动笔。他净了手,将宣纸平铺在冰冷的地面上,然后像入定的老僧一样,闭目枯坐。

他在调整自己的状态。

他回想着穿越以来的一幕幕:菜市口的绝望,李家监斩官的冷酷,百姓的麻木,张敬德的审视,狱卒的刁难,还有那碗致命的肉粥……

所有的屈辱、愤怒、不甘,所有的求生欲、抗争心,都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的心海。

这一次,他没有去强行调动文气,而是将所有的心神都沉浸在即将写下的那首诗的意境之中。他仿佛化身成了一株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翠竹,任凭风吹雨打,雷劈霜冻,根系却死死地咬住岩石,绝不松动。

那股傲然不屈的意志,在他的胸中激荡。

终于,他睁开了眼。

那双眸子,在昏暗的牢房里,亮得惊人。

他提起笔,饱蘸浓墨。

笔尖触碰到纸面的那一刹那,一丝微弱却无比精纯的文气,顺着他的手臂,悄然汇入笔端。

这一次的文气,不再是《将进酒》时的金色狂潮,而是一种近乎透明的、带着玉石般质感的坚韧力量。

他下笔极稳,一气呵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第一句写下,墨迹仿佛深了一分,字里行间透出一股磐石般的沉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最后“风”字的一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

诗成。

整张宣纸上,二十八个字,笔力雄健,筋骨毕露。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股顶天立地的精神扑面而来。

牢房内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异象,但林凡却感到,这张薄薄的宣纸,此刻重逾千斤。纸上的墨迹,不再是单纯的黑色,而是一种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深沉,每一个笔画的转折处,都蕴含着一股百折不挠的力量。

他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但内心却无比通透。

这就是他的回答。

给张敬德,给李家,也给这个世界的回答。

他将宣纸小心翼翼地吹干,卷好,静静地等待着。

……

县衙,书房。

张敬德正看着一份卷宗,心烦意乱。刘三的调查己经进行到了第七天,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一无所获。李家就像一只狡猾的章鱼,把每一条触手都缩回了壳里,不留丝毫破绽。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保下林凡,是不是一步臭棋。

就在这时,那名亲随快步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个纸卷,恭敬地递上。

“大人,这是林凡……写的。”

张敬德眉毛一挑,放下卷宗,接了过来。

他缓缓展开纸卷。

昏黄的灯火下,二十八个大字,如同一队披坚执锐的甲士,跃然纸上。

张敬德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住。

他先是看字,只觉得一股刚健之气扑面而来,完全不像一个瘦弱书生能写出的笔迹。

然后他读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他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每念一句,眼神就亮一分。

当他读到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时,握着纸卷的手,竟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起来。

这哪里是诗?

这分明是一份请战书!是一份立于绝境之中,却依旧向整个世界宣战的檄文!

张敬德仿佛能透过这首诗,看到那个身在牢狱的年轻人,脊梁挺得笔首,眼神清澈而坚定,正无声地看着自己。

他在告诉自己:

我,林凡,就是那悬崖上的翠竹,根基稳固,无惧任何磨难。

你,张敬德,可以尽管考验我,施压于我。

而那些所谓的“东西南北风”,指的又是谁,不言而喻!

一股热血,猛地从张敬德心底涌起,瞬间冲散了连日来的颓唐和犹豫。他将手中的诗作重重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好!好一个“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一首以来缺的是什么?是证据吗?不,他缺的是一个能够让他下定决心,不惜与李家彻底撕破脸的理由!

现在,林凡把这个理由,用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递到了他的面前。

投资一个天才,或许有风险。但投资一个拥有如此风骨的天才,就算输了,又有何妨!

张敬德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眼中的精光越来越盛。

李家以为用权势就能堵死所有的路?

他们错了。

这个世界,终究还有一种力量,是权势和金钱无法衡量的。

“来人!”张敬德猛地停下脚步,沉声喝道。

“传本官令,明日,公堂重审林凡一案!”


    (http://www.94xsds.com/book/83176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