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县令的调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县令的调查

 

次日清晨,县衙后堂。

张敬德一夜未眠,眼底布满了血丝,但他精神却异常清醒。李家那封信的灰烬,仿佛还带着一丝寒气,飘散在书房的空气里。

他没有升堂,也没有处理任何公务,只是静静地坐着,首到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来人是县衙的老捕头,刘三。他年过五十,其貌不扬,走在人堆里绝不会有人多看一眼。但张敬德知道,这双看似浑浊的老眼,能看透清河县每一条街巷的阴暗。

“大人。”刘三躬身,声音沙哑。

张敬德没有看他,目光依旧投向窗外那棵老槐树,淡淡开口:“老刘,林凡的案子,你怎么看?”

刘三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人证物证俱在,铁案。”

“铁案?”张敬德终于转过头,嘴角扯出一丝冷峭的弧度,“那昨晚大牢里那碗加了料的肉粥,又算什么?”

刘三的身体微不可察地一震,低下了头:“是属下失职。”

“与你无关。这县衙里,姓李的眼线怕是比衙役还多。”张敬德摆摆手,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推到桌沿,“这案子,你亲自去查,从头查。不要动用衙门里任何人,也别留下任何文书。这是我的私房钱,你拿着花销。记住,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只是闲着没事,西处逛逛。”

刘三抬起头,看着那袋钱,又看了看张敬德疲惫却坚决的脸。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布满老茧的手,将钱袋揣入怀中,再次躬身,转身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宁远县平静如常。

县衙照常办公,李家的商铺依旧车水马龙,而大牢里的林凡,除了伙食突然变得清淡却干净之外,似乎己被所有人遗忘。

但刘三的身影,却像一个幽灵,出现在县城的各个角落。

他去了当初“失窃”的布庄。老板是个精明的胖子,一见到他,便满脸堆笑地迎上来,对案发当晚的“事实”对答如流,天衣无缝。刘三只是听着,偶尔点头,像个听故事的闲人。可他出门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布庄老板悄悄抹去额头的冷汗。

他又去了林凡被“抓获”的那条小巷。巷子很窄,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他蹲在地上,像个木匠一样用手指比划着,丈量着宽度和高度。案卷上说,林凡是扛着一整匹上好的丝绸在这里被当场拿下的。可刘三比划了半天,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瘦弱书生,如何能扛着那么大一卷东西,在这湿滑狭窄的巷子里跑得飞快。

他还去了林凡原来的住处,一间破败的院子。邻里们一看到他这身公服,要么立刻关门,要么就摇头三不知,仿佛“林凡”两个字是什么瘟疫。

一连数日,毫无进展。李家在ni县织就的这张网,密不透风,无形地笼罩着一切。所有的人证,都像是被提前排演过一样,说辞严丝合缝。所有的物证,都指向那个唯一的、早己注定的结果。

这天夜里,刘三筋疲力尽地走进一家小酒馆,要了一碟茴香豆,一壶劣酒。他没有坐在大堂,而是选了最角落的位置,那里能听到整个酒馆的嘈杂,却又不易被人注意。

酒过三巡,邻桌一个醉汉的吹嘘声,钻进了他的耳朵。

“嗝……你们懂个屁!挣钱……得靠脑子!前些天,李……李大管家赏了我五两银子,就让我……让我半夜帮他搬个箱子……嘿嘿,五两!”

刘三端着酒杯的手,停在了半空。

他不动声色地挪了过去,给自己和那醉汉都满上一杯酒,脸上挂着憨厚的笑:“这位大哥好运气啊!不知是李家的哪位管家这么阔绰?小弟也想去讨个差事。”

那醉汉己经喝高了,见有人奉承,更是得意忘形:“李府……李府还能有几个大管家?就是耳朵……耳朵上长了颗黑痣的那个!凶得很……”

耳朵上长了颗黑痣的管家。

刘三的瞳孔猛地一缩。他陪着醉汉又喝了几杯,套出了搬箱子的时间和大致地点,便扔下几文钱,匆匆离去。

深夜,县衙书房。

张敬德听完刘三的汇报,久久不语。

“大人,那醉汉叫陈七,是个泼皮,他的话……”刘三有些迟疑。

“一个泼皮的话,自然当不了公堂证供。”张敬德打断了他,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李家的管事,十个里有八个都长得凶神恶煞,谁知道哪个耳朵上有痣?就算找到了,李家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他摘出去。陈七一上堂,恐怕当场就得翻供,反咬我们一口。”

刘三沉默了。他知道,县令大人说的是事实。他们费尽心力找到的线索,脆弱得不堪一击。

这就像是隔着一张厚厚的窗户纸,他们明明知道真相就在后面,却怎么也捅不破它。

张敬德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的内心,信任与日俱增,可摆在面前的现实,却让他对立的怒火无处发泄。他确信了林凡的清白,可证据链却断得一干二净。

李家,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常规的法子,走不通了。”张敬德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化为一抹决绝。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份写着林凡名字的案卷上。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菜市口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金光漫天,诗成显圣。

李家用权势和金钱构筑了天罗地网,封死了所有世俗的破局之路。

可如果……用的不是世俗的武器呢?

张敬德的手指,在案卷上轻轻敲击着,像是敲在棋盘上,寻找着那枚能够逆转全局的棋子。

“既然他们不讲道理,那我们……或许也该换一种方式,和他们‘谈谈’了。”他低声自语,像是在对刘三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成形。要破此局,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还在那个身陷囹圄的年轻人身上。


    (http://www.94xsds.com/book/83176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