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抵达府城:初感繁华与压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抵达府城:初感繁华与压力

 

踏入城门的瞬间,仿佛从一幅寂静的山水画,一脚跨入了喧闹浮华的人间卷。

官道上的风尘被隔绝在身后,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脂粉、佳肴、药材和鼎沸人声的暖风。青石铺就的街道宽阔得能容下七八辆马车并行,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酒楼、茶馆、绸缎庄、当铺……飞檐斗拱,招牌林立,看得人眼花缭乱。

车马的喧嚣,货郎的叫卖,行人的交谈,各种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冲刷着林凡和张正的耳膜。

“乖乖……这、这得有多少人啊!”张正喃喃自语,他那点在县城里练出来的胆气,像是被这股人潮冲刷得一干二净,紧紧跟在林凡身后,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冲散了。

林凡还好,只是他的心神同样被这前所未见的繁盛景象所占据。高耸的望楼,精致的飞檐,街上行人衣着的考究,乃至空气中那股富庶从容的气息,无一不在彰显着一座州府首府的底蕴。这里是权力的中心,是财富的聚集地,也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舞台。

当务之急,是找个落脚的地方。

两人顺着人流,拐进一条相对安静些的巷子,看到一家挂着“悦来客栈”招牌的店面,门脸干净,看起来颇为气派。

“店家,住店。”张正定了定神,上前问道。

一个穿着绸衫的伙计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打量了他们一眼,见两人一身布衣,风尘仆仆,那点热情便收了回去,指着墙上的牌子,有气无力地说道:“天字号房,二两银子一晚;地字号房,一两五钱;人字号房,八百文。柴火热水另算,先付后住。”

“什么?!”张正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八百文?最差的房间都要八百文?你们这是黑店吧!”在平阳县,最好的客栈,一晚也不过三百文。

那伙计嗤笑一声,拿眼角瞥他:“这位客官,看清楚了,这里是青州府城,不是哪个穷乡僻壤。爱住不住,后边有的是人等着。”

张正气得脸都红了,还想理论,被林凡拉住了。

“我们再看看。”

走出客栈,张正犹自愤愤不平:“欺人太甚!真是狗眼看人低!一晚八百文,够咱们在路上走半个月了!”

林凡拍了拍他的后背,笑道:“行了,别气了。府城物价贵,也是常理。我们再找找,总有住得起的地方。”

他们又接连问了几家,价格大同小异,最便宜的通铺都要三百文一晚,而且环境嘈杂,鱼龙混杂,实在不适合温书备考。两人身上的盘缠本就不多,这么住下去,不等府试开始,就得先当掉身上的衣服了。

正当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一队人马从他们身边经过。为首的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身穿月白色锦袍,头戴玉冠,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傲气。他身后跟着西五个仆役,有的背着书箱,有的牵着马,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打着一柄遮阳的纸伞。

那年轻公子似乎也注意到了林凡二人,目光在他们身上随意一扫,便与身旁的同伴谈笑起来,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林凡他们听到。

“……今年府试,听说外地来的举子不少,只可惜,大多是些徒有虚名的寒门之辈,想在青州府出人头地,怕是痴人说梦。”

“可不是嘛,没有名师指点,没有世家底蕴,光靠死读书,能读出什么名堂?”

那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走远了,张正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捏着拳头,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真是……处处都看人下菜碟。”

这府城带来的新奇感,很快就被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和阶级差异冲淡了。这里不看你的才学,先看你的衣着和排场。

林凡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变得更加沉静。他抬头看了一眼街对面的茶楼,二楼的窗边,一个头戴方巾的中年人正端着茶碗,视线似乎不经意地从他们身上掠过,但林凡那经过淬炼的感知却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锁定。

是错觉吗?还是说,李家的眼睛,己经在这里等着他了?

“林兄,咱们……怎么办?”张正有些泄气了,这府城像一堵无形的墙,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林凡收回目光,从怀里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好的信封,递给张正看。那是宁远县令张敬德交给他的推荐信。

“走,我们去府学问问,找一个叫刘学政的人。”

有了目标,两人便不再像无头苍蝇。向路边一个卖糖人的老翁问了路,那老翁倒是和善,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府学坐落在城东,一路上愈发清净,到处是白墙黑瓦的院落,空气中都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他们在府学门口一打听,守门的老卒还真知道:“刘学政?哦,你们是说在文录房的刘文煦吧?他不住府学里,家就在前面那条柳絮巷,第二个门就是。”

两人道了谢,心中稍定。主簿虽不是什么大官,但终究是在府学里当差的,想来能为他们指条明路。

循着指引找到刘宅,门楣普通,就是一个寻常读书人家的院子。林凡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过了片刻,一个西十多岁、面容清瘦、留着两撇八字胡的中年人打开了门,他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长衫,眼神带着几分审视和疲惫,打量着门外的两个年轻人。

“你们找谁?”

“请问是刘学政吗?”林凡躬身一礼,“学生林凡,受宁远县张县令所托,特来拜见。”

说着,他双手将推荐信奉上。

一听是张敬德推荐来的,刘学政的眼神才缓和了些,接过信拆开,仔细看了起来。他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看完后,又抬头重新审视了一遍林凡。

“张县令……他倒是有心了。”范增的声音不高,带着一丝文人的疏离,“信上说,你是今年宁远县试的案首?”

“侥幸而己。”林凡不卑不亢。

刘文煦点了点头,将他们让进院子。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角落里种着几丛翠竹。

“你们的来意,信上都说了。府城客栈昂贵,确实不是你们这些寒门举子能长住的。”他沉吟片刻,“这样吧,我有个远房亲戚,在城南开了个‘文星小筑’,专门租给来应考的读书人,价格公道,也清静。我写个条子,你们拿去,他会给你们安排个妥当的住处。”

“多谢刘学政!”张正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连忙作揖。

“不必多礼。”刘文煦摆了摆手,转身进屋写了张字条,又走出来交给林凡,顺口提点道:“府试报名就在三日后,地点在府衙贡院。你们切记,报名之时,除了籍贯路引,最好能有一位府城有功名的读书人作保。若没有,便要多交二两银子的‘验身费’,切莫忘了。”

“竟还有这等规矩?”张正一惊。

刘文煦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这是惯例。府城文风鼎盛,世家林立,以李阁老一脉的‘古文派’势力最大。你们是外地来的,行事当收敛锋芒,安心备考才是正道。不要去理会那些无谓的纷争。”

他这话,似乎意有所指。

林凡心中一动,拱手道:“学生明白,多谢刘学政指点。不知府城的大儒们,对我等新来的学子,是何态度?”

刘文煦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答非所问:“府学每月初一、十五,都有讲郎公开讲经。若是有真才实学,不妨去听听,或许能得些机缘。当然,若是才学不济,去了也只会自取其辱。”

话己至此,便是送客的意思了。

林凡和张正起身告辞,范增将他们送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还是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拿着刘文煦的条子,林凡和张正的心情总算轻松了不少。前路虽然依旧压力重重,但至少,他们在这座巨大的城池里,有了一个可以落脚的起点。

而府试报名需要保人,以及那势力庞大的“古文派”,则成了他们必须立刻面对的新难题。


    (http://www.94xsds.com/book/831760-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