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韩信北伐,李翔随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章 韩信北伐,李翔随征

 

汉三年深冬,雁门关外的朔风裹挟着碎冰如利刃般割面。韩信身披玄色大氅,手扶城堞凝视着苍茫雪原。关隘处"汉"字大旗被狂风撕扯得猎猎作响,旗杆上凝结的冰棱折射出冷冽的光。自井陉之战大破赵军后,这位年轻统帅的目光早己投向更辽阔的北方——代、燕、齐三地若收入囊中,项羽的侧翼防线将彻底崩溃。

此时军帐内,火盆中木炭爆裂的声响与羊皮地图展开的沙沙声交织。当信使呈上刘邦"准奏北伐"的诏书时,李翔正将最后一捆竹简码放整齐。这位刚满十二岁却己随军历练数月的少年,望着父亲李超亲手绘制的北方舆图,目光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韩信突然转头,鹰隼般的眼神扫过帐中众将:"代国夏说据守阏与,三道防线固若金汤。但兵无常势......"他的指尖重重落在地图西北角,"此处太行支脉,人迹罕至却可首通代军粮道。"

三日后,汉军先锋部队在寒风中悄然启程。李翔裹紧狐裘,望着身边如鬼魅般穿行于峡谷的轻骑兵,终于明白韩信所说的"兵贵神速"。当他们攀至海拔千仞的鹰嘴崖时,脚下云海翻涌,远处阏与关的烽火台清晰可见。先锋官张苍低声提醒:"李参军,此处距代军粮草大营仅三十里。"话音未落,南方天际突然腾起冲天火光——正是韩信率主力正面佯攻的信号。

代国覆灭的速度超乎想象。当夏说听闻后方起火时,汉军铁骑己如神兵天降。李翔握着青铜短剑跟随冲锋,目睹着代军在混乱中自相践踏。混战中,一名代军偏将举刀劈来,千钧一发之际,张苍的长枪斜刺而出。血腥气混着雪粒扑入口鼻,少年这才真正理解父亲常说的"战场无儿戏"。战后清点,汉军以不足千人伤亡换取代国全境,缴获的粮草堆积如山。

燕国之战则尽显谋略的锋芒。臧荼的二十万大军陈兵易水,城墙箭楼林立。李翔随韩信登上斥候伪装的商船,在易水下游观察燕军布防。归营后,他展开连夜绘制的城防图,手指点向燕国粮仓所在:"将军,此处护城河冬季易结冰,若......"韩信却笑着摇头,取出一封墨迹未干的书信:"李参军,此战不需一兵一卒。"

三日后,燕国朝堂上,使臣王恢展开的帛书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代国覆亡,不过旬月;燕赵之地,本为一体......"臧荼盯着书信末尾韩信的印鉴,握剑的手微微发抖。当夜,易水河畔的燕军大营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喧哗,士兵们争相传递着汉军即将攻城的谣言。第二日破晓,燕国城门缓缓开启,臧荼率群臣素服出降,城头"燕"字旗被风雪卷落。

真正的恶战发生在齐国潍水之畔。齐王田广的二十万大军与龙且的楚军精锐合兵一处,沿河筑起三丈高的鹿角拒马。李翔随汉军斥候潜伏至河岸时,正撞见楚军士卒将整捆艾草抛入河中——原来齐军早有防备,在水中布置了大量易燃物。他冒死将情报传回,却见韩信望着奔流的潍水突然大笑:"天助我也!"

决战前夜,潍水上游传来此起彼伏的闷响。李翔带着亲卫查看时,只见数百民夫正将装满沙土的麻袋推入河道。河水渐渐变得浑浊,流速明显减缓。子时三刻,汉军突然擂响战鼓,韩信亲率五千骑兵发起佯攻。龙且果然中计,挥军渡河追击。当楚军前锋踏入浅滩时,上游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被堵住的河水如万马奔腾倾泻而下。李翔站在高处,看着楚军被洪流冲得七零八落,龙且的黑马在浪涛中奋力挣扎。

潍水之战以汉军完胜告终。当士兵将龙且的首级呈至韩信案前时,这位常胜将军却陷入沉思。李翔捧着缴获的楚军兵符上前,忽听韩信长叹:"龙且虽勇,却不知'半渡而击'的古训。这天下,终究是智者的棋局。"

捷报传回荥阳那日,刘邦正在大帐中与张良对弈。当"代、燕、齐尽归汉土"的奏折展开,白玉棋子"啪嗒"掉落棋盘。汉王起身大笑,声震屋瓦:"韩信真乃天授将才!"而在千里之外的齐地军帐,李翔铺开素绢,将潍水之战的细节细细写进家书。烛火摇曳中,少年将军的目光投向南方——他知道,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正在黑暗中孕育。

后,李翔修书一封,详述北伐经历。李超读罢,欣慰地对苏卿道:"翔儿长进不小,既能学以致用,又懂得谦逊守礼。看来,他己渐渐领悟李氏'谋定而后动'的家训。"

韩信北伐的辉煌战绩,不仅极大地扩充了汉军的势力范围,更彻底扭转了楚汉相争的局势。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决战,正在历史的深处悄然酝酿。而李氏父子,也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http://94xsds.com/book/787836-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