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的清晨,寒霜凝结在辕门的青铜大纛之上,随着晨风簌簌作响。刘邦身披玄色大氅,负手立于点将台,目光如炬地望着远处官道。晨曦中,两骑骏马疾驰而来,扬起一路烟尘。为首的萧何玄色披风沾满泥泞,胯下战马口吐白沫,显然是连夜狂奔;其后的韩信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袍,腰间新换的革带系得笔挺,虽面容憔悴,眼中却燃烧着炽热的光芒。
"萧公当真要以性命担保此人?"刘邦着腰间的玉珏,声音低沉而威严。昨夜张良那句"得韩信者得天下"犹在耳畔,但眼前这个衣着寒酸的年轻人,实在难以让他将其与扭转乾坤的大才联系起来。萧何一步上前,单膝重重跪地,额头几乎触到冰凉的石阶:"臣追随主公多年,何时打过诳语?韩信乃百年难遇的将才,若不能拜为大将,他日必成我军心腹大患!"他的声音中带着近乎执拗的恳切,鬓角的白发在晨风中微微颤动。
此时,李超越众而出。作为新近加入汉军、屡献奇策的谋士,他的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肩甲上的饕餮纹狰狞可怖。"听闻韩公子熟读兵书,"李超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末将斗胆请教:若项羽亲率三万精骑突袭灞上,公子当如何应对?"话音未落,西周顿时陷入死寂,众将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韩信,等着看这个无名小卒如何出丑。
韩信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他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容。"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的声音清朗,字字掷地有声,"项羽虽勇冠三军,却有三忌:其一,孤军深入而无后援;其二,粮草辎重难以维系;其三,楚军多为江东子弟,久战思乡,军心不稳。"说着,他弯腰随手折下一根柳枝,在沙地上迅速勾勒出灞上地形:"此处山谷狭长,正可设伏。末将若在此处部署五千强弩手,以强弓劲弩扼守谷口;再引灞水灌道,使道路泥泞难行。待楚军疲惫不堪、阵型散乱之时,分三路包抄——前军佯装败退,诱敌深入;两翼伏兵截断其退路;后军突袭焚烧辎重。不出半日,项羽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只能铩羽而归!"
李超瞳孔骤缩,韩信的计策竟与他三日前向刘邦所献之策不谋而合,且更加细致周全!但他仍不甘心,紧接着追问:"若楚军绕过伏兵,首取咸阳呢?"韩信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咸阳城高池深,粮草充足,足以坚守半月。我军只需在此期间派遣轻骑,截断楚军粮道,再联合诸侯从侧后夹击。项羽纵有通天本领,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这番分析,逻辑缜密,环环相扣,听得在场众将目瞪口呆。刘邦的眼睛越发明亮,大步走下点将台,亲自解下身上的玄铁甲胄。甲胄上还带着他的体温,沉甸甸地压在韩信肩头:"萧公所言不虚!从今日起,韩信为汉军大将军!"他一把抓起韩信的手,按在象征最高军权的青铜将印上,印纽上的蟠龙纹硌得生疼,却让韩信眼眶发热——这个曾在淮阴街头受胯下之辱的少年,终于等到了执掌千军的这一刻。
当天夜里,汉军大帐内灯火通明。韩信展开巨大的舆图,烛火将他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他手握竹制令箭,开始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曹参将军领左营,专习山地奔袭之术,务必做到行动如鬼魅,出其不意;周勃将军领右营,操练水战之法,掌控黄河天险;樊哙将军居中,负责攻坚破阵,遇敌必勇往首前!"他的手指重重划过地图上的垓下,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而我军与项羽的最终决战,便在此处!"
帐外,寒风呼啸。李超望着满天星斗,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佩剑。他深知,这个看似文弱的新任大将军,必将掀起一场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风暴。灞上的这个秋夜,因为这场惊心动魄的辕门论兵,注定要载入史册,成为楚汉相争的重要转折点。而属于韩信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http://94xsds.com/book/787836-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