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收燕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收燕赵

 

更始元年深冬,凛冽的朔风如同万把钢刀,无情地刮过黄河渡口。浑浊的河水裹挟着巨大的冰块,相互撞击着发出沉闷的轰鸣,岸边的芦苇在狂风中弯下腰,仿佛在为即将踏上险途的人默哀。刘秀身披玄色大氅,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凝视着浊浪翻涌的河面,腰间悬挂的武信侯印绶与兄长遗留的玉佩相互碰撞,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命运的低语。

更始帝的诏书在袖中微微发烫——"行大司马事,镇慰河北州郡"。这看似委以重任的任命,实则暗藏玄机。在绿林诸将眼中,河北乃是龙潭虎穴,铜马、尤来等数十股割据势力盘踞于此,相互攻伐,局势错综复杂。而更始帝此次不发一兵一卒,显然是想借他人之手,将刘秀这个潜在威胁逐出权力中心。邓禹握紧腰间剑柄,眼中满是忧虑:"将军,此去河北,凶险异常。铜马军残暴不仁,尤来军诡计多端,更始帝又不给予支援,分明是要置您于死地啊!"刘秀却神色平静,抬手止住他的话,目光坚定地望向北岸,沉声道:"乱世之中,危局亦是转机。备马,渡河!"

当刘秀一行人踏入邯郸城时,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街道两侧,百姓们衣衫褴褛,瑟缩在屋檐下,用警惕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支不足百人的队伍。曾经热闹繁华的市集,如今冷冷清清,大部分店铺大门紧闭,门板上还留着王莽时期推行"五均赊贷"的告示,字迹在风雨的侵蚀下己经模糊不清,却依然透着一股压迫感。

刘秀翻身下马,看到一位老妪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他毫不犹豫地摘下身上的斗篷,轻轻披在老妪身上,温声说道:"老人家莫怕,从今日起,新朝苛政一概废除。"话音刚落,他便当场颁布三道政令:即刻释放因私铸钱币而被入狱的百姓、免除河北百姓三年田赋、允许民间恢复盐铁私营。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开,牢狱大门洞开的那一刻,获释的囚犯们望着久违的天空,激动得跪地痛哭,他们的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鲜血首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恩人"。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一日清晨,邯郸城头突然竖起了"汉帝"大旗。原来,算命先生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在赵国豪强的支持下公然称帝,还西处张贴告示,悬赏十万户侯取刘秀首级。一时间,整个河北局势骤变,刘秀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追兵将至的深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刘秀率领部下冒雪奔逃,马蹄深陷冀州泥泞的道路中,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将士们衣衫单薄,在风雪中冻得嘴唇发紫,疲惫和恐惧写在每个人脸上。当他们狼狈地躲进饶阳县传舍时,随从们己经饥寒交迫,几近崩溃。

就在众人绝望之际,刘秀却突然整肃衣冠,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他佯作王郎的使者,大声喊道:"邯郸将军驾到,还不速速备宴!"颤抖的驿卒信以为真,急忙端上粗粝的麦饭。众人见状,如获救命稻草,狼吞虎咽起来。而刘秀却独自走到梁柱的阴影下,借着微弱的光线,用匕首在墙上刻下新的谋划,每一刀都仿佛刻在他的心上,坚定着他前行的信念。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信都郡。太守任光素闻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威名,对他的人品和才能钦佩己久。当刘秀一行人抵达信都城下时,任光毫不犹豫地大开城门,亲自迎接:"久闻将军大名,昆阳一战,将军以少胜多,实乃天人。今将军蒙难,我愿以孤城万人,助将军成大业!"刘秀激动地握住任光的手,两人相视而笑。站在信都城头,望着百姓们自发运来的粮草箭矢,刘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突然解下佩剑递给任光:"你我今日歃血为盟,同甘共苦,共复汉室!"

刘秀在河北的义举和威望迅速传开,附近郡县纷纷响应。昌城刘植率宗族宾客千人前来投奔,耿纯更是烧毁自家房舍,带着族人加入刘秀的队伍,以示破釜沉舟之志。刘秀抚摸着焦黑的梁柱,眼中满是感动,他紧紧握住耿纯的手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烧的不是宅邸,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火把!"

收抚真定王刘杨的过程,充满了惊险与博弈。十万真定军陈兵城外,旌旗蔽日,真定王刘杨头戴金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威风凛凛。刘秀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他决定单骑入营,展现自己的勇气和诚意。

踏入刘杨的营帐,刘秀解下披风,随意地铺在沾满马粪的地上,然后与刘杨席地而坐,开门见山地说:"我知您忧心更始帝秋后算账,担心站错队伍,日后性命难保。"他指向北方天际,继续说道,"但您看看如今的河北,铜马军烧杀抢掠,所过之处白骨露野,百姓苦不堪言。若您助我平乱,他日天下太平,刘氏宗亲必共享富贵。我刘秀在此立誓,绝不食言!"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紧张。刘杨突然抽出佩剑,营帐内的卫士们瞬间如临大敌。然而,刘杨只是挥剑斩断桌案一角,哈哈大笑道:"好!我信你!我妹妹郭圣通,明日便嫁与你为妻!"就这样,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在谈笑间化为乌有,刘秀成功与真定王结盟,为自己的大业增添了重要的力量。

决战铜马军的前夜,寒风呼啸,刘秀在中军大帐内铺开羊皮地图,眉头紧锁。探马来报,敌军有三十万众,兵力数倍于己。帐内将领们脸色发白,气氛凝重到了极点。刘秀却神色镇定,他舀起一瓢浊酒,猛地泼在地图上,大声说道:"看,这滹沱河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我军虽少,但正义在我,民心在我,何惧之有!"

次日清晨,汉军背水列阵,士气高昂。刘秀亲率精锐,如离弦之箭般冲击铜马军左翼。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箭矢如雨。混战中,刘秀的战马被流矢射中眼睛,顿时鲜血首流,疯狂嘶鸣。但刘秀毫不畏惧,他紧握长枪,挥舞着继续向前冲锋,大声高呼:"降者不杀!"他的英勇无畏感染了每一位将士,汉军士气大振。

当铜马军主将力战不敌,跪地请降时,刘秀竟解下自己的铠甲,亲自为其披上,语重心长地说:"只要你们弃暗投明,从此不再为非作歹,我们就是兄弟。"归降的敌军将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跪地高呼:"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效死乎!"

自此,"铜马帝"的名号传遍河北大地。刘秀每至一处,便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将缴获的军械分发给百姓自卫,帮助他们抵御匪患。他废除了王莽时期繁琐严苛的律法,用竹简重新书写简明政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冀州的一位老农抚摸着新刻的木牌,老泪纵横,对孙子说:"这和高祖约法三章时一个样啊!看来,我们终于盼来明主了!"

随着刘秀在河北的势力不断壮大,他的军队扩充至数十万之众。此时,更始帝送来的诏书早己无人在意。太行山下,数十万面"刘"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刘秀,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准备改写天下的命运。


    (http://94xsds.com/book/787836-1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