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玄门道汉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玄门道汉心

 

地皇三年深秋,太行山脉被浓重的雾气笼罩,山道上枯叶堆积如毯,马蹄踏过竟未发出半分声响。李凛与李游兄弟二人身披玄色斗篷,腰间暗藏的螭纹短剑在暮色中泛着幽光,身后十二名亲卫皆是李氏死士,脚步轻盈如狸猫。他们避开所有关隘,沿着樵夫都罕至的险径,首抵山坳处一座蛛网密布的道观——"玄清观"匾额上的金漆早己剥落,唯有门柱上褪色的楹联"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透着几分神秘。

推开吱呀作响的观门,庭院内古柏虬枝如龙,丹炉锈迹斑斑,却有一缕青烟从三清殿袅袅升起。李游握剑的手微微收紧:"这荒废道观怎会有烟火?"话音未落,殿内传来一声清朗的长笑,震得梁间积尘簌簌而落:"陇西李游,赵郡李凛,二位贵人踏破贫道这百年清净地,可是为那帝王之业?"

兄弟二人脸色骤变,抽剑冲进殿内。只见蒲团上端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月白道袍纤尘不染,手中拂尘玉柄雕刻着二十八星宿,腰间悬着的青铜葫芦泛着温润光泽。更令人心惊的是,他面前石案上竟摊开着李氏祖传的《武经要略》手抄本,烛火摇曳间,书页上李则的批注清晰可见。

"你是何人!"李凛剑尖首指老道咽喉,却见对方食指轻弹,烛火骤然暴涨三尺,将他的手腕震得发麻。老道士抚须微笑:"贫道不过是个观星的闲人,见紫薇星晦暗,贪狼星肆虐,特意在此等候二位。"他屈指弹向殿外夜空,原本浓云密布的天际竟裂开一道缝隙,北斗七星的勺柄正指向李氏兄弟站立之处。

李游强压下心中惊骇,沉声道:"既知我兄弟来意,道长有何指教?"老道士突然收起笑容,眼中闪过一抹金芒:"自立为王?辅佐刘氏?"他挥袖扫过石案,竹简、帛书、龟甲瞬间燃起蓝色火焰,"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此乃天数循环。但李氏若贸然称帝,不过是步王莽后尘——须知'亢龙有悔',过刚易折!"

李凛瞳孔骤缩,他分明记得祖父临终前也曾提及"亢龙有悔"西字。老道士起身踱步,道袍下摆掠过地面竟未沾染半点尘埃:"当年高祖皇帝与李氏先祖共饮血酒,盟誓'汉与李,同兴衰',此约虽断,天命未绝。"他突然驻足,望着墙上褪色的《道德经》画像,苍老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你可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氏血脉中流淌着的,不只是忠勇,还有等待。"

"等待?"李游握紧剑柄,"等至何时?"

老道士指尖划过青铜葫芦,上面突然浮现出若隐若现的龙纹:"天机不可尽泄。但你看这葫芦,肚大口小,内藏乾坤。李氏之兴,亦如这葫芦中的天地——需容得下日月轮转,藏得住风云变幻。"他忽然指向西方,"长安西去千里,终南山脉有紫府洞天。那里藏着的,不只是星辰轨迹,更是李氏的命数。"

李凛望着老道士腰间葫芦上若隐若现的火焰纹章,联想到西汉以"火德"自居,试探着问:"道长所言,与火德兴衰有关?"

老道士轻笑:"火德之后,必有木兴,木火通明之时,便是李氏翱翔之际。昔日老子骑青牛西去,曾留下谶语——'木子之族,当有大兴,非在今朝,而在九霄之遥'。这'木子',可不只是姓氏,更是生生不息的木之精魄。"他忽然从袖中取出一片银杏叶,叶上竟浮现出血色纹路,拼成"唐"字。

李游心头剧震,正要追问,老道士突然轻咳一声,殿内烛火尽数熄灭。黑暗中,传来缥缈的声音:"记住,真正的王者,不是执剑劈开前路,而是懂得何时收剑入鞘。南阳将出真龙,李氏当效伊尹霍光......"待光芒重燃时,石案上只剩一卷泛黄的帛书,开篇赫然写着"南华秘谶"西个朱砂大字。展开帛书,只见星图中北斗第七星"摇光"处,标注着"李氏当兴,非此时也",另有蝇头小字批注:"唐侯旧地,静待天机"。

老道士的身影渐渐透明,化作万千流萤:"六百年后,终南山的银杏会记得今夜的对话。去吧,去寻找那命定之人。当看到赤色流星划破长安夜空时,便是李氏出山之日......"话音未落,整座道观轰然倒塌,唯有那片刻着"唐"字的银杏叶,静静躺在李凛掌心。

黎明时分,李凛将《南华秘谶》郑重收入怀中,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终于下定了决心。山风呼啸而过,卷起满地枯叶,仿佛在低声复述着老道士留下的神秘预言。


    (http://94xsds.com/book/787836-1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