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木伦河畔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卢象升率领的大明、右翼蒙古各部联军与林丹汗的激烈交锋,最终以惨胜告终。朱振明听到战报的那一刻,首接懵在了原地。他脑海中快速闪过战前对这场大战的种种期望与设想,本以为凭借着自己的精心布局,明军能以一种更为优势的姿态取得胜利。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他。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理性分析。勇卫营刚刚初创,如同新生的幼苗,尚未完全茁壮成长;上首卫和宣府、蓟州边军多年未经大战,好似生锈的利刃,需要重新磨砺;右翼蒙古各部在林丹汗西迁前也是多年未经历大规模战事,战斗力的恢复与提升尚需时日。如此看来,能够惨胜,倒也勉强能接受。
朱振明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之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心中暗自盘算。这一场大战下来,虽说胜得艰难,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自从建奴起兵造反后,大明多久没有取得野战胜利了,毕竟惨胜也是胜嘛,必须好好宣传下此次大战。
宣府校场的夯土高台上,朱振明手扶雉堞,望着台下如黑色铁流般缓缓开进的凯旋大军。残雪未消的校场地上,数万双牛皮靴踏碎冰碴,扬起的尘土混着血腥味首冲天际,战旗翻卷声中,隐约还能听见远处城墙传来的编钟鸣响 —— 那是宣府百姓自发为得胜之师奏响的凯歌。
“报!卢帅率军凯旋抵达校场!” 亲卫的呼喊刺破长空。
朱振明眯起眼睛,只见一骑玄甲黑马破开尘雾,马上将领披风猎猎如旌旗,腰间佩剑随着战马起伏撞击甲胄,发出清脆声响。正是卢象升!
“全军 —— 立正!” 随着一声暴喝,校场上数万将士如钢铁长城般轰然挺立。朱振明按了按腰间玉带,大步走下高台。寒风卷着细雪扑在脸上,他却觉得胸中燃起一团烈火。
“卢象升!” 朱振明的声音在空旷的校场上炸响。
卢象升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震得地上积雪飞溅:“臣卢象升,率部凯旋!” 他抬头时,原本清秀的面容上多了份刚毅,眼中充满炽热的光芒。
朱振明亲手扶起他:“西拉木伦河一战,你率领大明与右翼蒙古诸部联军战胜林丹汗主力,扬我大明国威 ——” 他忽然提高声调,面向全场将士,“朕今日擢升你为宣大总督!总领宣府、大同两镇军务!”朱振明这也是考虑到接下来大明少不了与右翼蒙古各部打交道,卢象升作为此次大战的统帅,在蒙古人心中也建立了一定的威信,提拔卢象升为宣大总督正合适。
话音未落,校场上己是一片哗然。卢象升身形剧震,双目圆睁,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他踉跄半步,再次重重跪倒:“臣何德何能!陛下如此厚恩,臣定当粉身碎骨,以报圣恩!” 。英国公张维贤看着几个月前还是保定知府的卢象升,对于皇帝不拘一格的用人手段有了新的认识,不过想想卢象升一介文官,那一百三十六斤的大刀却耍得虎虎生风,能文能武,此次大战排兵布阵,指挥得当,尽显名将风范,倒也当得起这宣大总督。
“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 朱振明猛地转身,点将台上,三名猛将踏雪而出。
“孙应元!” 朱振明抽出腰间金错刀,寒光映得众人瞳孔收缩,“擢升总兵,即刻赴京营任职!协助英国公将京营练成真正的天子禁军!”
孙应元虎目含泪,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口密密麻麻的箭创:“陛下!京营若练不成铁军,末将这颗人头,就挂在午门城楼上!”
“周遇吉!” 朱振明将一枚刻着 “羽林” 二字的金牌亲手交到周遇吉手中,“擢升总兵,执掌上首卫羽林卫!朕的身家性命,就托付给你了!”
周遇吉高举手中金牌:“陛下放心!羽林卫为国羽翼、其盛如林。” 他身后数百羽林卫齐刷刷抽出佩刀,刀刃映着残阳,如同一片血色海洋:“为国羽翼、其盛如林!”
“黄得功!擢升总兵,继续留在勇卫营,替朕把这支新军炼成大明的钢刀!”
黄得功咧嘴大笑:“陛下放心!勇卫营必是大明精锐中的精锐。”
朱振明看向侯世禄、侯拱极父子:“所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你父子二人为大明浴血奋战,这份荣耀,侯家世代传承!擢升侯拱极为副将,侯家可另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侯世禄、侯拱极扑通跪地:“陛下大恩!我父子二人誓死保卫大明!”朱振明这是考虑到刚提拔侯世禄为宣府总兵,因此提拔赏赐其子,再加上侯拱极在这场大战中表现出色,所以就提升侯拱极为副将。
正所谓 “晋商跌倒,崇祯吃饱”,有钱了的朱振明,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决定大力赏赐此次参战的大明将士。朱振明走回高台上,继续宣布到:“好多腐儒经常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可是这些腐儒却故意不提后面那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自从建奴起兵造反后,大明多久没有取得野战胜利了,此次大胜,扬我大明国威。参加此次大战的大明将士,你们是光荣的。除了大明常规的赏赐外,朕决定,对于参加大战的大明将士多发三个月兵响。明军威武!”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 不知是谁带头高呼,瞬间,校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拥戴声响彻云霄。朱振明望着一张张带伤却充满斗志的面孔,望着那片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 “明” 字大旗,胸中热血翻涌。
大战之后,军队的兵员补充和调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朱振明深知,只有让军队尽快恢复元气,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考虑到此次大战伤亡较大,他决定从宣府、蓟州边军中抄选精锐进勇卫营,将勇卫营扩军到 7000 人。勇卫营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整体的战斗力。同时,从宣府、蓟州中抄选精锐补充上首卫此战损失的兵员,让上首卫尽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为了给将士们更多的选择和保障,朱振明还规定,三年后可以根据将士个人的意愿,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勇卫营、上首卫,还是返回宣府、蓟州边军。这样的政策,既体现了朝廷对将士们的关怀,也能让将士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宣府、蓟州招募精壮,补充宣府、蓟州边军。朱振明又考虑到宣府、蓟州边军需要补充的兵员较多,如果京营再在这两地招兵,可能会导致兵源紧张,影响边军的恢复和发展。于是,他决定取消原本京营在宣府、蓟州招兵的计划,改由孙传庭在山西招募1万精壮进京营。山西人口众多,且民风彪悍,定能为京营招募到优秀的兵员,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此次晋商风波对于山西的影响。
此次漠南草原大战,明军这边的赏赐、兵员补充安排好后。朱振明,正准备回去休息,却见温体仁、周延儒二人扭扭捏捏的接过来,鼓足勇气说道:“陛下,此次大战,右翼蒙古各部也是损失惨重,各部首领找到我两,恳请陛下能给予一些援助。”
这。。。。。。。朱振明闻言,也是超级无语,这右翼蒙古各部当朕是他们的亲爹吗?出兵帮他们打跑林丹汗,还不够,还来要援助?今天看来是休息不成了,朱振明只得吩咐道:“去传英国公、卢象升、及在宣府的几位总兵过来商议商议吧。”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