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群臣的冠冕在晨光中晃动如林。大理寺卿突然扑地叩首,展翅乌纱几乎触到冰凉的地砖:“陛下!祖制唯有市舶司,‘海关’之名闻所未闻,恐是红夷邪说!”
“红夷邪说?” 朱振明冷笑,从袖中抖出泛黄的宋廷公文 “元祐二年设福建市舶司” 的朱批赫然在目,“掌管蕃货海舶征榷,此乃祖宗旧例!朕不过将‘督饷’更名‘海关’,怎就成了离经叛道?”
左都御史刘宗周剧烈咳嗽着出列:“月港督饷馆年入三万两税银,设海关耗费巨大,恐得不偿失啊!”
“三万两?” 朱振明突然将一卷账册狠狠砸在刘宗周脚边,万历二十七年的税单在风中哗啦作响,“睁大眼睛看看!实际关税十二万两!九万两白银,都进了谁的腰包?”
死寂瞬间笼罩大殿。郑芝龙腰间 “大明海上游击将军” 的金牌金光闪闪,他大步出列扯开衣襟,胸口狰狞的刀疤在烛火下泛着青白:“陛下!末将愿立军令状!海关若不能追回流失税银,提头来见!”
“让海盗管税?” 翰林院编修尖着嗓子跳脚,“这与引狼入室何异!”
“放肆!” 朱振明怒拍龙椅,镶嵌的东珠应声而落,“朕最后强调一次,郑爱卿己是朝廷命官!再敢诋毁,革职下狱!” 他转向郑芝龙,语气稍缓,“你且说说,如何整治海关?”
郑芝龙展开海图,指节重重叩在月港:“陛下,督饷馆以前只收引税、水饷,却管不住商船夹带。末将请陛下准海关设 ' 验货司 ',每艘船都要开箱查验。”
朱振明却抚掌大笑:"好!郑爱卿,你再说说,这海关该收哪些税?"
"回陛下," 郑芝龙指向海图上的航线,"第一收 ' 船钞 ',按船的大小收税;第二收 ' 货税 ',细分为粗货、细货不同税率;第三收 ' 加增税 ',专门针对进口的奢侈品!此外,对外籍船舶实行强制进出港引航,引航费根据相关港口的实际引航距离分类(一般以 10 海里为界),按船舶净吨位(拖轮按马力)计收。"
“陛下!” 户部尚书毕自严突然跪行两步,眼中闪烁精光,“若按船钞、货税、加增税、引航费,一个港口的关税,就能抵江南一府田赋!”
“住口!” 刘宗周突然扑上去抢夺税则草案,枯瘦手指将草案扯出裂口,“与民争利!商人辛苦所得,都要被海关盘剥干净!”
“盘剥?” 朱振明抓起算盘狠狠摔在地上,算珠噼里啪啦滚向群臣,“海上贸易利润巨大,何来盘剥一说?货税可定为一成左右,不同的货物所收货税税费不同,户部下朝后仔细商议制定下,还有船钞、加增税、引航费等,注意下,确保朝廷税收收入的同时,也要保证商人有足够的利润。”
"遵旨。"户部尚书毕自严连忙回道。
朱振明扫视群臣,沉声道:“既然要设海关,便要定品级、立编制!”
此言一出,殿内再度议论纷纷。内阁大臣兼吏部尚书李标颤巍巍出列:“陛下,依祖例,市舶司提举为从五品。如今这海关,该如何定位品级?”
朱振明踱步到殿中,目光如炬:“海关总署首属户部,掌天下海贸税赋,位同六部各司。总署主官定为正西品,与太仆寺少卿同阶!”
“正西品!” 李标倒吸一口凉气,“陛下,这品级是不是太高了?恐遭非议!”
“非议?” 朱振明猛地转身,龙袍扫过案几,“海关乃国之重器,关乎大明兴衰!没有足够品阶,如何震慑宵小,推行新政?” 他顿了顿,继续道,“各口岸海关设监督一人,由吏部选派;副监督二人,一人由督查院选派,一人从由口岸商贾中选拔。各口岸海关监督,定为正六品,副监督从七品,与知县同阶,首接向海关总署和户部述职!”
"商贾?" 内阁大臣李标惊得胡须乱颤,"陛下,自古哪有让商人管税的道理?"
"为何不可?" 朱振明的目光扫过群臣,"商人最懂商人的伎俩!郑爱卿,你举荐几个懂海贸的商人,朕要让他们做副监督!"
郑芝龙伏地叩首:"陛下圣明!末将举荐泉州李万基、宁波杨海山,此二人虽为商贾,却从未走私,且精通番邦语言!"
朱振明转头看向王承恩,继续说道:“内廷也要选派太监,到各口岸海关监督,切记外派到各口岸海关的太监只负责审核海关官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不得干涉海关正常运作。”
“遵旨。”王承恩急忙回道。
兵部尚书李邦华出列道:“陛下,海关需设兵卒护卫,这编制...”
“每个海关设三百戍卫,归当地卫所节制,但调令需经海关监督与卫所指挥使共同签署!” 朱振明果断道,“另设文书、账房、验货等吏员,总数不得超过百人,具体编制由户部与吏部商议拟定!”
“陛下,商贾出身的副监督,也能居从七品?” 内阁大臣兼吏部尚书李标面露难色。
“朕说了,商人最懂商人!” 朱振明厉声打断,“李万基、杨海山等人,虽无科举功名,但精于海贸,能为朝廷创收,为何不能为官?今后,海关副监督可依政绩升迁,表现优异者,可转任州县!”
此言一出,殿中寒门官员眼中闪过亮光,而不少东林党大臣们则面色阴沉,似乎在开放口岸以及海关带来的影响。
至此,海关一事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渐渐落下帷幕,不过众大臣更关心的还是大明远洋贸易公司股份一事,必竟这是由皇家、朝廷出资组建的一家远洋贸易公司,同时允许朝中官员、勋贵、宗室、当然也包括郑芝龙一行人入股,后面再进一步放开向民间吸收资本。许多大臣下朝后,不时聚集在一起讨论大明远洋贸易公司股份一事,有些甚至找各种门路打探具体的细则,有找户部尚书毕自严打探的,有找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打探的,甚至有找刚接受招安的郑芝龙一行人打探的。而始作俑者朱振明却仿佛忘记了此事一般,任由一众大臣如同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转。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1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