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开放口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3章 开放口岸

 

金銮殿内,铜鹤香炉吐出的青烟在蟠龙柱间缭绕,将朱振明的身影笼在一片朦胧之中。他的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案头的《皇明祖训》,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阶下群臣,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几分。

“宣户部尚书毕自严进殿!” 随着内侍尖锐的嗓音划破寂静,毕自严抱着一卷羊皮纸,小心翼翼地踏入殿中。展开羊皮纸,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 “皇家远洋贸易公司” 的草案,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文华殿的金砖地面都隐隐震动。

“陛下!” 左都御史刘宗周突然越众而出,绯色官服上绣着的獬豸补子随着他急促的动作剧烈抖动,“太祖皇帝立下明令,严禁片板下海,如今陛下却要与商贾争海利,这分明是将祖训抛诸脑后,万万不可啊!” 他言辞激烈,满脸通红,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尽数宣泄出来。

朱振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从御座上站起,走到朝臣前,边走边恨恨的说道:“刘御史,你可知隆庆年间月港开海,每年为朝廷增加赋税三万两?”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此番让民间参股,是想让天下百姓都能从海贸中获利,怎么能说是与民争利?”

“可… 可海上充满危险,远的不说,就说大明沿海,红夷入侵、海盗横行!” 大理寺卿突然颤声插话,他头上的展翅乌纱随着身体的抖动摇摇欲坠,“去年荷兰人在澎湖肆意妄为,烧毁我三十艘商船,陛下难道就忘了这血海深仇?如此仓促开展远洋贸易,岂不是让更多商船羊入虎口!”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朱振明缓缓转过龙椅,目光如炬,首首地落在丹墀下的郑芝龙身上。

郑芝龙感受到那灼热的目光,立刻跨步出列,腰间 特制的“大明海上游击将军” 的印牌在烛火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启禀陛下,末将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响彻大殿。紧接着,他猛地扯开衣襟,一道狰狞的刀疤横亘在胸口,触目惊心,“末将在海上与红夷周旋十载,他们炮船的吃水深度、弹药储备,末将了如指掌。只要陛下信得过末将,定能护得商船周全!”

“哼!郑芝龙不过是海盗出身,让他来护航,谁知道会不会监守自盗!” 翰林院编修尖着嗓子跳出来反驳,脸上满是不屑与怀疑。

“放肆!” 朱振明怒拍御案,巨大的声响震得案上的玉玺都滑出半寸,“郑爱卿如今己是朝廷命官,再敢提‘海盗’二字,便是讪君之罪,严惩不贷!” 他强压怒火,转向郑芝龙,语气稍稍缓和,“郑爱卿,你且详细说说,如何确保商船万无一失?”

郑芝龙抱拳,神色坚定:“陛下,商船出海时,可由末将的兄弟们带领战舰护航。末将和兄弟们多年在海上讨生活,有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可以为大明远洋贸易公司远洋贸易船队保驾护航。”

有大臣听完,提出:“如果商船数量多,万一郑芝龙等人的战舰在与海盗、红夷战斗时,红夷同时分兵攻击商船,商船损失无法估量;如果商船数量太少,贸易的利润是否能够覆盖护航的成本,又是个问题。”

朱振明闻言却是大怒道:“想当年,郑和下西洋是何等的威风,如今这该死的红夷竟然胆敢入侵大明沿海。”

郑芝龙抱拳,神色坚定:“陛下,末将恳请调福建水师前出澎湖,只需半年,必能肃清台湾海峡!另外,末将提议将大明远洋贸易公司的远洋商船进行武装,如此一来,就算遇到突况,商船也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卷图纸,展开后呈给朱振明,“每艘商船配备十二门火炮,炮手由末将旧部担任,他们久经海战,定能让红夷有来无回!”

“陛下,即便能护航,商船数量少了难以盈利,多了又容易遭偷袭,这成本如何核算?” 户部侍郎跪行两步,满脸忧虑地提出质疑。

对此朱振明想了想回道:“商船建造,船队组建、贸易物资采购都需要时间,在此之间,可以让大明水师和郑芝龙原先的人马尽快消灭海盗,打败入侵的红夷,另外前期的商船数量可以小些,让海军练手积累护航经验,后面再慢慢增加每次出海的商船数量。”

郑芝龙闻言扑通一声伏地叩首,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砰砰巨响:“陛下如此信任末将,若不能让商船平安归来,末将甘愿提头来见!”

不料又有大臣提出反对:“大明远洋贸易公司壮大后,会不会挤占大明现有的海商的生存空间?”郑芝龙听完哈哈大笑,立马反驳道:“大海无边,大明要考虑应该是商船、战船的数量是否足够。”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尘埃落定之时,礼部尚书颤颤巍巍地出列:“陛下,隆庆年间仅开放月港一港,如今若全面开海,恐怕会有人为了私利,向建奴走私粮食等违禁物资,这后果不堪设想啊!”

朱振明闻言想了想,缓缓说道:“目前确实不适合全面开放海禁,选择部分港口开放,出海的船只与物资要严加管控,另外接下来要加大辽东沿海水师力量,严加巡查,防止有人向建奴走私粮食等违禁物资。”有大臣立马问道,开放哪些港口。

朱振明闻言,不自觉的在大臣面前来回走到,思考了许久,才说道:"先开放福建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地区在明代属于泉州),浙江的宁波与舟山,广东珠江口的澳门与香港。”

香港???众大臣听得一头雾水,朱振明这才反应过来,此时香港应该还只是个小渔村,连忙解释到珠江口的东岸,与澳门一东一西,互相呼应。

“珠江口?陛下,那里不过是几个荒僻的渔村,如何能担当起开海贸易的重任?” 有个老臣眯着老花眼,满脸疑惑地问道。

“错!” 朱振明的朱砂笔重重地顿在舆图东岸,“此地北接广州,西望澳门,乃是天然良港!”

郑芝龙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曾在珠江口躲避台风,深知此地水深港阔,确实是难得的天然良港。

朱振明又在舆图上狠狠画下一道红线,神色冷峻:“所有出海商船,必须在这几个港口登记,所载货物一律需仔细查验。尤其是粮食、铁器等违禁物资,胆敢运往辽东者,满门抄斩!”

“陛下圣明!” 郑芝龙激动地高呼,“另外,这几个港口可在地势险要处修建炮台,防止红夷或海盗攻击港口!”

“可!”朱振明回道。

至此,这场激烈的朝会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渐渐落下帷幕,但大明远洋贸易的宏伟蓝图,才刚刚展开一角。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