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太虚峰顶,一场罕见的月华雨正淅淅沥沥落下。太虚子站在藏书阁的飞檐下,看着银色的雨丝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光点。这是三百年一遇的天地异象,月华凝结成雨,对修行大有裨益。
"宗主不妨站远些。"一个清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月华遇金则散。"
太虚子转身,看见一位白衣女子立在十步之外。她撑着一把素白油纸伞,伞面上绣着银色的月桂纹样。雨丝落在伞上,竟发出珠玉般的脆响。
"月华阁的仙子?"太虚子下意识退后两步,腰间太虚剑的金饰果然不再影响飘落的月华。
女子微微颔首:"月华阁第七弟子,道号清玥。"她抬眸时,太虚子看见她眼底流转的月芒——这是将《月华经》修至小成的标志。
这场偶遇后,太虚子常在宗门事务之余前往两派交界的"听月亭"。清玥仙子总是带着一壶月华凝露,而他则会准备几卷新得的琴谱。他们一个谈三十六重天的局势变幻,一个讲月华阁的千年传承,常常从日暮谈到月升。
立夏那日,太虚子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装在玉匣中的一束月光。清玥用指尖在匣面写下"千里共婵娟"五字,字迹在月光中若隐若现。太虚子将玉匣放在枕边,从此夜夜好眠。
情愫在一次次论道中悄然生长。秋分时节,太虚子带着清玥登上太虚峰最高处的"摘星台"。当三十六重天的灯火次第亮起时,他轻声问:"可愿与我共看这万千星河?"清玥没有回答,只是将头轻轻靠在他肩上。
变故发生在冬至。太虚子接到密报,黑影殿正在拉拢月华阁。他连夜赶往月华阁,却在山门前被清玥拦下。
"回去吧。"清玥的声音比冰雪还冷,"师尊己答应与黑影殿联姻。"
太虚子握剑的手微微发抖:"你可知黑影殿主修炼的血煞功需要道侣献祭?"
"知道。"清玥抬起脸,月光下可见未干的泪痕,"但月华阁三千弟子的性命,系于此举。"
两人在雪中相对无言。最终太虚子转身离去,只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笔首的剑痕——这是太虚剑诀的起手式,也是他们初遇时讨论的第一个剑招。
三个月后,太虚子率众突袭黑影殿。当他在血池中找到奄奄一息的清玥时,她的月华道基己被侵蚀大半。太虚子不顾众人劝阻,将本命真元渡入她体内。
"值得吗?"清玥气若游丝地问,"我己是将死之人......"
太虚子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哼起他们第一次在听月亭相遇时,远处飘来的那首民间小调。
清玥最终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修炼月华之力的能力。在一个杏花微雨的清晨,她留下一封信笺悄然离去。信上只有寥寥数语:"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太虚子将信笺收入玉匣,与那束月光放在一起。从此太虚峰顶多了一个规矩:每逢月华雨落,所有弟子都要收起金属配饰。而这个规矩的由来,渐渐成了太虚宗口耳相传的一个美丽传说。
(http://94xsds.com/book/67147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