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后记孝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后记孝文帝

 

有人说元宏和他倡导的改革,背弃了太多自己民族的特点,是可耻的叛徒。

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各民族之间,各政权之间己经殊死厮杀了二百多年,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匈奴人建立的汉,羯族人建立的赵,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羌族人建立的后秦,匈奴人建立的夏,以及同为鲜卑民族的慕容五燕,这些国家早己灰飞烟灭,皇族成员或被灭族或成俘虏,没有一个可以全身而退。

出路在哪里?是每个政权的掌舵人必须要思考的。

在中原,这片汉民族发祥繁衍之地,根深蒂固的汉家思想时刻在影响着这里的人,不管这里的主人是新来的还是久居者。要想在这土地上生存,就必须得到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居留的汉家大族的拥护,他们只能去适应这个环境。

纵观这二百年的纷乱历史,元宏从来不是唯一的吹哨人。羯族人石勒试过,鲜卑人慕容垂试过,连凶悍的匈奴赫连勃勃也试过,还有那位差一点就成功的氐族人的骄傲苻坚大帝。而元宏的先祖们,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拓跋濬,以及铁腕的冯太后,他们都沿着这条道路艰难地探求着,只有走通了这条路,自己的政权才有长治久安的可能。元宏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用力推开了这最后一扇门。

他带着自己的国家,进行着这次华丽的蜕变,他深深地影响着之后的跟随者。

改革的过程注定艰辛,是几代人不断试错总结,寻找最适合的途径。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乏勇于求索的人,一个个胸怀天下,目光长远的人接踵而至,承袭着他的思想,不断完善他留下的制度。

在元宏去世时,在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一个叫贺六浑欢的三岁小孩正流着鼻涕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泥巴。几十年后,这个小孩和和他一起玩泥巴的其他小孩开启了另一个王朝,这个王朝继承了元宏推行的制度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在山西北部一个世代为北魏养马的部落,一个六岁的小孩正在天地之间纵马驰骋。这个叫尔朱荣的漂亮小男孩,用自己的魅力组建起一个堪称豪华的创业天团,他用自己过人的眼光把当世豪杰聚揽在麾下,在他的创业天团中走出多个秉承元宏遗愿最终把中国历史推向另一个巅峰的历史人物。

元宏去世8年后,一个叫宇文泰的黝黑的小孩出生了,他以元宏的制度为蓝本,在西北颁行均田制,开创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府兵制,为之后的北周政权打下基础,在他的第西子宇文邕手里,北方再次实现了统一。

在之后,鲜卑化的汉人杨坚,深化均田制,开创三省六部制,优化府兵制,在元宏离世九十年后,让我们这个险些沦为欧洲小国林立同样命运的东方大国重新统一起来。

在整个汉化过程中,元宏虽不是开山之祖,却是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智慧的承前启后开创转折的人。

他推行说汉话,改汉姓,着汉服,迁都中原,重用汉臣,不是数典忘祖,是站在为了整个民族长久生存繁荣的角度发起的向先进文明靠拢的举措,这和为了自己逍遥而忘记祖先创业之难的人有着最根本的区别。

也有人说他主导的汉化改革,让本来弯弓立马的鲜卑战士沉溺在宽袍大袖的儒雅汉风之中,削弱了鲜卑民族尚武的血性,让他身后的北魏迅速走向衰亡。

可是,谁能说汉化汉风没有血性?

从中原一隅到经略西域,从白山黑水到蒙古大漠,从雪域高原到碧波南沙,哪一片土地不是用战士的血,用烈士的魂打拼而来,哪一块界碑不是先民苦难而行的精神折射?

君可见,汉家子弟从来就不缺乏让后人血脉贲张的忠勇之士,说那合击西方的霸王项羽,说那千里驰突的霍去病,说那中流击楫的祖逖,说那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还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挥戈马上行”的戚继光,在西行仓库,在盖马高原,在谁说汉家子弟无血勇?

君可见,宽袍大袖何止只会做锦绣文章?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立马定乾坤何尝不是汉家读书人的始至情怀。有投笔从戎的班定远,轻骑西域催战云;有岳麓书院百学子,浴血抗元殉潭州;有张睢阳齿,有颜常山舌,有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谁说汉家书生无血勇?

真正让一支军队战斗力缺失的原因,从来不是汉化,而是特权的腐蚀和统治的内耗。西晋八王之乱耗尽了帝国的军事力量,让异族乘虚而入;唐朝割据的藩镇,无法形成合力狙击黄巢的大军;蒙古铁骑被腐败摧垮,明军因缺钱而溃散,清八旗倒在特权的照拂中。

可以说,有没有元宏的汉化改革,随着在中原地区统治的深入,越来越安逸的靡靡之风早晚会吹酥曾经天下无敌的鲜卑战士的骨头。

对于元宏而言,宁可冒着巨大的反对压力强力推行汉化,除了为国家的长久统治之外,更有一种对灿烂的华夏文化由衷的仰慕和渴求。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称为夏。

华夏者,衣冠礼仪,无尽韵味藏其中。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楚辞汉赋千古传唱。

“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楚辞》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洛神赋》

“元戎轻武,长毂西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封燕然山铭》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这些华美的文章词句,哪个人读起来不都会爱不释手,如临其境。

儒家的仁义、佛家的解脱、道家的无为,墨家的仁爱,历代治国者都会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

王羲之的笔,嵇康的琴,赵飞燕的舞,吴道子的画,峨冠博带衣袂飘飘,哪个不是一场场视听盛宴,在美的海洋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肃穆的祭祀之礼,静谧的草堂夜话,胡同中的一砖一瓦,方言中的字字句句,都浸润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烙印,也只有在中华大地,家国春秋代代传承延绵不绝。

更不用说在浩瀚的史书典籍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成败得失尽在写满方块字的书中品读。

一切的一切,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光芒,让思想不再贫瘠,让志趣有用武之地。让万里之外的游子总有一颗思乡的心。

这是什么?就是文化自信!

在北魏之后,还有隋唐,还有宋元明清首到如今,中华文化不断绽放,在自信中积累升华,有了她,五湖西海的华人,有共同的习惯,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名字,纵然历尽苦难依旧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元宏倾一生心血所做的一切,注定要在我们这个民族留下最辉煌的印记。

伟哉中华,壮哉孝文。


    (http://94xsds.com/book/406378-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