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残杀和内斗(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残杀和内斗(3)

 

整死了老爹,刘邵对外说是徐湛之和江湛谋反,他挺身而出剪除元凶。为社稷安危,自已勉为其难的登基当了皇帝。

为了稳固皇位,刘邵必须要收拾自已家的兄弟了,最好能全部处理掉,一了百了这样最安全。

只能怪皇帝老爹太能生,前前后后生出19个儿子,还真要杀一阵。

刘邵第一刀决定砍向自已的三弟刘骏。

刘骏一直不太受刘义隆重视,远远的外放守边。刘骏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这种又有能力又掌握兵权的地方实力派,刘邵很不放心。

刘劭给老将沈庆之写了一封密信,让他杀了刘骏。

沈庆之浙江德清县人,其家族吴兴沈氏既不是“永嘉之乱”南渡的北方世族,也算不上地方豪族,在南方却越来越兴旺,从东汉到南朝宋齐梁陈四朝,沈家涌现出大量才智超群左右政局的子弟,兴旺的势头一直延续到隋朝统一,前后五百多年。

沈庆之擅长谋划战功赫赫,参加刘义隆对北魏的两次北伐,平定南方多场叛乱,忠心事主,被名将檀道济称赞“忠谨晓兵”。

沈庆之在担任皇宫禁军领队时,刘义隆曾秘密计划要收押刘湛,在没有发出任何通知时,夜诏沈庆之入宫。沈庆之认为皇帝夜里突然宣召必有异常,于是一身戎装觐见,得到命令后马上行动,刘义隆对沈庆之的敏锐十分赞叹,多次委以重任。

此时沈庆之正在湖北浠水和刘骏共同征讨蛮族,收到刘邵的密信后拿出给刘骏看,劝刘骏趁乱起兵靖难。刘骏两次起身叩谢,委托沈庆之办理起兵事宜。

地方起兵造中央的反,这真需要勇气和运气,别管拿出什么理由,能成功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再算上东晋的王敦、苏峻、桓冲,有一个算一个,有几个是真正成功的?即便有侥幸成功的,背后的尸山血海就不能说了。

而且在短时间内仓促组织起兵,绝对是个繁杂的大难题,兵员、粮草、器械、船只、外援各种准备,还要有个檄文,既鼓舞士气,又要对天下众生有个交代,种种细节极其考验组织能力。

已经67岁高龄的沈庆之在这方面绝对是个干才,仅仅用了十天就整顿好军队内外全部事务,向四方发出檄文,拉来很多外援,各地外援有: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宣、防守盱眙有大功的臧质、司州刺史鲁爽。这些人可不只是口头声援,是实打实派出了军队,众人祭旗出征讨伐刘邵。

铺天盖地而来的讨伐军队让刘邵慌了手脚,在主动出击还是据城固守上拿不定主意。刘义恭主张刘骏是倾巢远来,士兵疲惫不堪,以逸待劳防守反击,在建康城下打击对手。萧斌认定生存之路只能趁敌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全力一搏。

刘邵思来想去决定采用刘义恭的计划。

这样刘邵掉进了刘义恭挖的大坑中。

各地已经风起云涌,不把刘骏扼杀在声势未振之时,坐等刘骏大军抵达建康,各地军队会师城下,孤城建康哪能困守。

怪也只能怪刘邵心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道理从来不会站在杀皇帝、杀老爹的人这边的,从一开始刘邵就注定了失道寡助的结局。

真正想帮他的人太少了。

刘义恭也不打算帮他,只是跑不了,能跑早就跑了,因为他的家人还都在建康城里。

刘骏和各地援军会师在九江,沿长江而下,一路未遇任何抵抗达到建康城外,先锋柳元景带兵进驻雨花台安营。

刘邵重赏士兵,派萧斌、鲁秀等人率兵数万围攻柳元景。

收到刘邵重赏的士兵打起仗来十分卖力,殊死搏命。柳元景出营对战,部下也士气高昂,双方交战陷入胶着。

时间一长,主场作战的刘邵兵优势逐渐显现,慢慢占了上风,正当刘邵士兵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时,让双方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

刘邵营中突然响起了撤退的号角。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刘邵士兵面面相觑,也只能停止攻击。

柳元景趁机擂响战鼓,打开营门,预备队全部出击,打得刘邵军瞬间崩溃,掉进秦淮河淹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刘邵见首战失败,收拢残兵亲自出马攻击柳元景。柳元景再展神威,孤军硬扛刘邵攻击,取得第二战大胜,刘邵连杀溃兵数人止不住颓势,也只能跑回建康城,萧斌重伤。

鲁秀趁机向刘骏投降。

没错,撤军号角就是鲁秀下令吹响的。

这个鲁秀是参与讨伐刘邵的司州刺史鲁爽的本家兄弟,是潜伏在刘邵内部的棋子,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仗打到这个地步,建康再无坚守的实力,很快城内守军弃甲缴械,刘义恭和城中文武百官各显其能溜出城墙向刘骏归降,刘骏大军顺利进入建康。

刘邵见大势已去,烧掉皇帝礼服和辇车,自已藏到井中。

萧斌下令全体士兵脱下战袍放下武器,刘骏下诏在营门口斩杀萧斌。

清算也随之开始。

藏在井里的刘邵,被卫队搜出,刘骏下令在牙旗下将刘劭和他的四个儿子全部斩首。

亲手杀害刘义隆的张超之被抓住,挖心掏肠割肉,被军士们生吞活剥。

刘濬带领随从向南逃走,刚出城就被刘义恭拦住去路,走投无路的刘濬只得下马受缚。

面对刘义恭,刘濬展现出十分愚蠢的天真。

“虎头我来晚了吧?”

刘义恭也懒得和他多废话,直接回答:“太晚了”。

“我会被处死吗?”

“你回去等消息吧”

“皇上还能赐给我一个官职吗”

“你想什么呢,这时候还问这个?”

参与叛逆杀了皇帝,还打算继续当官活命,刘濬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蠢的实在是挂相。

刘义恭押着刘濬返回建康,走到中途就把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全部斩首,尸体扔到集市上曝尸示众。

作为始作俑者的严道育、王鹦鹉都被押到街上,用皮鞭抽挞而死,尸体焚烧成灰扔到长江,其他参与叛乱的人全部被杀死。

和臧质一起防守盱眙有功的沈璞,却因为来归降刘骏的时间太晚而被怀疑参与叛乱被杀。

前后不到三个月,刘邵就遭到杀父的报应。

有平乱之功的刘骏顺理成章成了新皇帝,君临天下。

历史有个循环规律,新帝初立,总会有几个刺头跳出来表示不服,搞定这几个刺头成了历任新君继位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http://94xsds.com/book/406378-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