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宁舍一人,不乱大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宁舍一人,不乱大局

 

拓跋焘极为倚重的崔浩就是清河崔氏杰出人物。

身为世族的一分子,崔浩免不了在向拓跋焘进言献策时,或多或少的偏向自已背后的世族利益。

当初平城一带大旱,拓跋焘的父亲拓跋嗣想迁都到相对富饶的河北邺城,崔浩极力劝阻,很难说没有打河北地区是世族聚集的大本营,而不愿意拓跋嗣到河北的小算盘。

在官员任命时,为了让世族子弟能谋上一官半职,崔浩经常和拓跋焘产生争执,惹得拓跋焘很不高兴。

根据九品中正的规则,崔浩严格区分朝中官员的出身和姓氏等级,分别授予官位,这使得五姓七望背景出身的世族势力遍布了北魏朝堂和地方州郡。而鲜卑贵族的子弟往往无法得到更心仪的职位,被挡了官路财路的鲜卑贵族更不高兴。

“你一个汉人,坐在家里指手画脚,上阵杀敌浴血拼杀都靠我们,凭什么你推荐的人都要当官,来抢我们鲜卑人的位置?”

一个传一个,一批传一批,崔浩成了鲜卑贵族最痛恨的目标。

崔浩人前人后总是刻意抬高世族的地位,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慧龙遗传有难看的酒糟鼻,就这也被崔浩称赞是“贵种”。崔浩无疑在告诉世人,只要出身高贵,丑的也有高贵的。这让那些出身不那么高贵的汉族其他官员也很不高兴。

崔浩信奉道教而贬低佛教,在配合拓跋焘的灭佛行动中,又让他在为数不多的中立者中树敌不少。

四面树敌的崔浩,命运就在拓跋焘的转念之间。

拓跋焘并非昏聩之主,他十分清楚崔浩的价值,也十分清楚崔浩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一方是崔浩所代表的世族势力,拓跋皇族要想在中原地区立足乃至统一南方,没有世族的真心支持无疑是痴人说梦。

另一方是自已的本民族人,从血缘上看,拓跋焘更信任这些人,只有他们才能和自已共进退。而且此时南有刘宋虎视眈眈,北有柔然时常掠境袭扰,内部也不太平总有叛乱发生,最终跨马争天下平息内乱还要靠这些鲜卑的新臣老将。

拓跋焘不得不反复地权衡,谨慎地平衡。

拓跋焘拎得十分清楚,中原世家势力一定会随着北魏国家政权的兴旺而不断兴盛,但也一定不会随着国家的衰败而终结。他们随时可以改换门庭,成为另一个国家的支持者甚至建立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兴盛于东汉的世族,东汉衰亡后,辅佐曹操孙权刘备;司马统一全国后,服务司马晋朝;如今又在自已的朝堂之上参与国家大政。

蜀汉末期,邓艾突袭成都,力劝刘禅投降的是谯周。蜀汉亡,谯氏在蜀中势力不减,142年后,谯氏后人谯纵趁着东晋内乱,割据四川当了8年的地方土皇帝。

这就是地方世族的可怕之处,根深蒂固,影响极大,不会随一国之亡而亡。

所以,对这些中原世族只能善加利用,不能生死相托。

所以,能倚仗的只能是自已鲜卑民族的铁骑战士。

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拓跋焘心中的天平已逐渐偏向。

撕裂的朝堂上各方明争暗斗,留给拓跋焘平衡各方利益的时间也不多了。

必须做出决定了。

两害相权只能取其轻。

没有其他选择,在如此不安定的局面下,必须采取措施安定鲜卑本族人。没有他们的支持,不会再有人去冲锋陷阵临阵退敌,拓跋焘的政权就会坍塌。

对于治国所需的汉家大族,只能一时打压,不可根除。至于如何挽回和笼络,只能交给后代子孙去解决,相信总有人能解决。

崔浩,只能被舍弃,用崔浩的命,换回几年的矛盾缓和。

拓跋焘肯定是个明君,但不一定是个好人。

明君玩的是政治,权衡的是利益,只对利益最大化负责,不能讲感情。

决定已经做了,还欠缺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理由。

中国历来有盛世修书的传统,从春秋左传到史记,从汉书到三国志,浩瀚的史书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限的生命在字里行间中得到永生。

进入中原的拓跋一族也追循着这一传统,授权崔浩编纂国史,把拓跋氏先祖的光辉事迹编纂成书,永远流传。

这对崔浩而言是莫大的荣誉。

能编纂国史的人,自已和家族都能名垂青史,崔浩为之神往。

在崔浩之前,编撰历史最有名的人物当然是司马迁,还有《左传》的左丘明,编写《汉书》的班固,编写《战国策》的刘向,编写《三国志》的陈寿。在同时期南方的刘宋境内,范晔也在日夜不辍的编纂着《后汉书》。

编纂国史是个浩大的工程,崔浩十分重视亲力亲为,总裁大纲,组织各类人才参与到编撰中,他自已也亲自参与部分内容的编写。历经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崔浩七十岁的时候,完成《国史》三十卷的编写。

这部书凝结了崔浩的全部心血,成了已经进入暮年的崔浩最中意的作品。

随着《国史》的完成,崔浩个人声望也达到了巅峰。

在周边一群人的阿谀谄媚中,崔浩丧失了一个政治人物应有的警惕心,未报经拓跋焘许可,擅自把国史内容刻在石碑上,立在郊外的祭坛边上供路人查看品评。

这下彻底掘开了自已的坟墓。

国史编著时,拓跋焘明确指示崔浩据要“据实”编纂。

崔浩理解“据实”就是秉笔直书,根据实际编写。

暴风眼就在“据实”了。

他根据当时留存的史料详实记录了拓跋先辈的所作所为,即便这些行为很多是见不了光的。


    (http://94xsds.com/book/406378-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