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表的死,并没有迟滞奚斤的攻城力度。
很快,毛德祖又得到几个更加震惊的消息,一个是已经平定山东的叔孙建,带着援兵支援奚斤。刚费尽心力除去公孙表,又来一个叔孙建,毛德祖深感无力。二是拓跋嗣带着援兵亲自到了虎牢关前线督战,有皇帝在身边的魏军,士气大振。
望着城外气势如虹的魏军,毛德祖也知道,自已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虎牢关已经被围困了二百多天,守城的精锐士卒几乎全部战死,没战死的全部带伤,日夜不断的激战,守城的士兵长时间睡眠不足,眼睛都长疮出血,虚弱至极。
防御工事也残破不堪,虎牢关的外城早被魏军摧毁,在城内临时构筑的三层内城也已被摧毁了二城,所有士卒全部聚集在最后一城中,退无可退。
自已家的援兵,檀道济驻军湖陆,豫州刺史刘粹驻军项城,沈叔驻军高桥,三路援兵都畏惧北魏兵强势盛,遥遥相望不敢前来救援。
仗打到这份上,还能怎么坚持?
很快,虎牢关内从黄河取水的水道也被拓跋嗣截断了。
对这个结果,拓跋嗣很自信,没有了水,不出三天,虎牢关内的人全部会渴死,战斗即将结束。
三天后,虎牢关坚守如故。
再过三天,虎牢关坚守如故。
又过三天,虎牢关坚守如故。
几个三天过去了,虎牢关内丝毫没有崩溃的迹象。
魏军士兵议论纷纷,真是见了鬼了,连水都不喝的人还是人吗。
拓跋嗣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城内一定有水井。
这确实是个很让魏军沮丧的消息,魏军能有办法截断城外的水源,对城内的水井能有办法吗。
办法还真有,只是个笨办法。
拓跋嗣人狠话不多,命令全体魏军向下深挖地道,再把地道横向挖到虎牢关下,寻找水井的位置。
这的确是个耗时耗力靠运气的办法,但没其他办法了。
这是巨大的施工量,也就仗着魏军人多,数万人一起挖掘,用了几天还真就找到了虎牢关中水井的位置。拓跋嗣闻报大喜,命令从底部封住水井。
彻底缺水的虎牢关守城士兵极其艰难,最后时刻到来了。
北魏军趁机发动总攻,2天后,虎牢关城破。
毛德祖拒绝突围,率残部死战最终被俘虏,只有范道基率领二百人突围返回江南。被俘后的毛德祖宁死不降,拓跋嗣也不为难他,只是关着,直到六年后毛德祖病死于北魏,他再也没能回到南方。
此役北魏精壮士卒死于战场和疾病瘟疫的,也有数千人,损失可谓惨重。
代价的付出终究是值得的,拓跋北魏的势力自此跨过黄河,深入山东、河南,逼近淮河流域,夺取了古都洛阳和虎牢关,拓疆三百里。更重要的是,这次是魏宋之间第一次大规模交锋,攻守易势,南强北弱的国际格局悄悄改变。随后,拓跋嗣的儿子拓跋焘更是带着北魏铁骑,跨过淮河,饮马长江,和刘宋的首都建康隔江而望。
只有那近万名魏宋两国士卒,埋骨沙场,犹如黄河岸边的沙粒,无声无息不留下半点痕迹,只剩下家人望穿秋水的苦等,倚门垂泪不见亲人归。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连续征战的艰辛,让本来就经常服用寒食散的拓跋嗣身体更加吃不消,得胜回国都后不久病情加重,在半年后辞世,时年三十二岁。
他少年时接手一个百弊丛生,根基不稳固的帝国,他妙手除掉拓跋绍作恶的内患,兴文治重用各族贤臣良将,开基业培养拓跋焘成为杰出的一代帝王,创武功北逐柔然向南拓地三百里。所幸有拓跋嗣,才使得北魏避免像其他的北方十六国那样二世而衰,三代而亡的短暂命运。
对拓跋嗣的能力,局外人看得更清楚,西秦王乞伏炽磐评价拓跋嗣说:“宋国拥有江南沃土,夏国雄据关中,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唯独魏主,英明威武,任用贤才,我当统率全国官民,事奉魏主。”
带着对帝国未来的不舍,拓跋嗣谢幕。
时年16岁的继任者拓跋焘成为帝国第三代掌门人,他要不负父亲所望,以后来者必居上的恢弘气势去开启统一北中国的宏伟大业。
(http://94xsds.com/book/406378-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