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当代诸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当代诸葛

 

这个人确实值得说很多。

他的家庭出身、学问、见识,在那个时代都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存在。

要说崔浩,首先必须说起其雄厚的家族背景。

门阀政治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从这里走出了大量到今天都对中国有深刻影响的精英人物,导演了一幕幕的历史大剧。

中原地区门阀大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中原地区的五姓七望。

西晋末年从中原侨居到江南的四大门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

江南本地的四大门阀:吴郡顾氏、吴郡陆氏、吴郡朱氏、吴郡张氏

这些世族构成了从春秋时期到唐朝末年左右政局的基本政治盘面。

每个大族都出过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低吟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李商隐从陇西李氏族群中走出;

怀揣着《兰亭集序》的书圣王羲之则是琅琊王氏的代表;

大诗人王勃、王维、王之涣这些文坛史上巨星都在太原王氏家族中孕育成熟走向全国;

在秦晋淝水战后一边下棋一边风轻云淡的和客人说“小儿辈大破贼归矣”的谢安。则把陈郡谢氏推上历史巅峰;

兰陵萧氏更是建立了南朝的齐和梁两个王朝;

陈郡袁氏中的有一支迁居到汝南,衍生出汝南袁氏,三国演义里四世三公的袁术袁绍就在这个家族;

江南本地的大族也出了大批威名赫赫的人物,三国时间大将陆逊、陆抗出身吴郡陆氏,三国吴国名将朱桓、朱据,以及同时期刘裕麾下大将朱龄石、朱超石兄弟都出身吴郡朱氏;

不管哪个政权的统治者,强大的石勒后赵,刘渊后汉、苻坚前秦、慕容垂后燕,如果得不到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统治是不能长久的。

最有名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王朝的统治秩序时,自已竟也不敢独坐皇帝宝座,极力邀请琅琊王氏的领头人王导一起坐,这真不是司马睿为笼络人心的惺惺作态,实在是如果没有王导等王氏大族支持,司马睿在江南的统治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当时也有著名的“王与马,共天下”说法。

拓跋嗣也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对北魏境内的世家望族极力拉拢。

在这个大背景下,属于清河崔氏一族的崔浩脱颖而出。

崔浩祖上崔林,在曹操麾下任司空,家族其他人分别在后赵石虎、后燕慕容垂的朝堂上担任过要职,母亲是范阳卢氏的家族成员,这起点不是一般的高。

起点高也就罢了,关键是崔浩自已也争气,用现在的眼光衡量,那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霸。

崔浩可不是像后世的八旗子弟那样的纨绔子弟,深厚的家族背景只是他的基石,自已的才学见解在当时那是一等一的强,足可傲视当世各路英才。

长大后的崔浩,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一个字“帅”,身材匀称,举止文雅,皮肤白皙,很像个美丽的女人,俗话讲男生女相必富贵。作为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帅哥,给崔浩的仕途带来了很多便利。

崔浩可不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从小就博览群书,记忆力超群,而且读书的涉猎面极广,汉家的经史子集他读,阴阳五行和天象学说他学,百家之言他懂,道教的经意观念他也精通,大千世界的书,无书不读,还擅长书法,妥妥一个全能型人才。

有背景、长的帅、懂得多,这已经够让人望尘莫及,这位仁兄情商还极高,超级敬业,特会来事。

拓跋珪晚年,因为经常嗑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时不常的间歇性暴躁,对身边的大臣刑罚严酷,很多人担心自已事做不好丢了性命,索性躺平。只有崔浩每天恭敬勤勉丝毫不懈怠,忙的时候干脆连家也不回,通宵加班。拓跋珪没吃药时还是很正常的,都看在眼里,对他很赏识,看他加班太辛苦,还经常把自已的食物分给他当宵夜。

这点也能看出,正常的拓跋珪十分明事理,吃了药后就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拓跋珪死后,拓跋嗣对崔宏崔浩父子更加重视,经常让他们来给自已讲授周易和各种经书,分析历代帝王的成败。每当遇到难以理解和无法决策的事,崔浩都会通过五行和占卜等手段给予解答,神奇的是每次还都应验了。

一次拓跋嗣的后宫里出现了兔子,这事以前是没出现过的,这种不叫事的事却让拓跋嗣很不理解,跑去问崔浩,崔浩里外推算一番,说这是邻国要进献美女的吉兆,结果第二年后秦国就向拓跋嗣进献美女,拓跋嗣觉得崔浩很神奇。

一年北魏首都平城(大同)周围大旱,粮食不够吃,群臣建议迁都到河北的邺城,那里土地富饶气候宜人,谁都觉得是个好主意,但崔浩坚决反对,提出了迁都过去的人会水土不服,迁都后柔然和胡夏会侵扰国境,邺城距离平城(大同)太远不便于相互救援等各种理由。

崔浩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把不同意的理由说明了,还提出了解决当前饥荒问题的办法,建议只把一部分实在没粮食吃的人迁到其他各州,在各地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都城的人变少后,现有粮食也就够吃了,等到第二年丰收了,饥荒问题自然解决。

崔浩的这个办法让本来就不想迁都的拓跋嗣彻底放弃了迁都的想法。

这是北魏第一次讨论迁都,80多年后,在北魏另一位年轻皇帝的强力推动下,北魏真的迁都了,这回迁到了比邺城还要远的地方——洛阳。

崔浩通过对星象变化的分析,预言后秦的衰亡,东晋刘裕夺权建国等大事件,更加让拓跋嗣对崔浩的能力备加推崇。

崔浩,这哪是人才,简直是鬼才。

分析起来,这些事也都不神奇。

两国之间互赠礼物,互赠美女,是经常的。当时北魏的国力如同一骑绝尘日益强大,周边的后秦北燕早已无法望其项背,后秦的姚兴就在拓跋珪手上吃了大败仗。赠送礼品和美女,也是周边这些政权唯一能选择的和北魏交往的外交手段。想通这一点,不管拓跋嗣后宫里出的是兔子、猫咪还是狐狸,最后都能神叨叨的推断出来这个结果。

至于后秦的衰亡和刘裕篡位,脉络也很清晰。

姚兴死后,姚泓暗弱无能,衰落是必然的,而觊觎后秦这块肥肉的何止刘裕一人。

刘裕消灭掉后秦后,声威达到顶峰,实力膨胀,皇权和权臣自古就是死掐,如遇到皇权强大的时候,权臣勋贵的下场只能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越国文种,汉朝韩信彭越英布就是这个下场。如在皇纲不振的时候,权臣篡位就是不可避免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师司马昭废杀曹魏二帝,刘裕只不过是因循先人的做法而已。曹操以权臣夺政,曹奂又因权臣而失位,司马晋以权臣始,最后又以权臣终。

天道循环,不服不行。

总结下来,自已的拳头不硬被欺负是迟早的事。

有了对历史演变规律的掌握,就能料事在前。了解了规律,就抓住解码未来的钥匙。

崔浩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自已对未来时局的见解,和星象相结合,把自已的见解借着对星象变化的解读阐述出来。

你不信我崔浩可以,但你要相信老天爷的预兆。

这就是学霸级的能力,能把不同类别的知识组合起来,相互融会贯通,互为所用。

崔浩的经历告诉我们,多读读书,多思考,早晚都会派上大用场。

总之,崔浩背靠着家族势力,以自已的真才实学,从拓跋珪一代开始积蓄,在拓跋嗣这代崭露头角,最终在拓跋焘身边成就,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大放异彩。

拓跋嗣对崔浩是相当推崇备至,把他看成是自已的诸葛亮、王猛。

崔浩也要在未来几十年里,唱响自已的旋律。


    (http://94xsds.com/book/406378-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