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经略河北(4)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经略河北(4)

 

再看看自已的几个儿子,没几个让慕容宝省心的。

慕容宝的长子慕容盛,因为生母不是慕容宝的皇后,算是庶出,这个出身让慕容盛失去了竞争皇位的资格。慕容宝对这个儿子十分放心。虽然地位不高,但慕容盛很有才干,凭着自已的勇气和智慧,在慕容宝被杀后的关键时刻只身赴险,联合亲信平息后燕内乱,杀掉了谋害慕容宝的仇人,替父亲报了仇,自已还成了皇帝。

对次子慕容会,慕容宝更一言难尽了。

必须说慕容会这小伙子多才多艺,很有头脑。当爷爷的慕容垂也最钟爱这个孙子,让他驻守在后燕起家的龙城,派干练的官员辅佐他,锻炼他的治国才能,并隔代安排,要求慕容宝立慕容会为太子,成为第三代接班人,慕容会对自已做后燕的皇位接班人志在必得。

但是,慕容宝心里另有所爱,他更喜欢另一个儿子慕容策,继位后立刻改立慕容策为太子,这让慕容会很不高兴,总想找机会夺回自已的位置。

这样,慕容宝和慕容麟,慕容会和慕容策之间的相互防范和斗争始终没有停息。

而慕容宝没看到的是,在背后,还有两双贼眼在窥视着他们,一旦有机会他们就要兴风作浪。

慕容宝暂时顾不上别人,当下就紧盯着慕容麟和慕容会这两盏不省油的灯。

用他们,这两位都是对自已不服的人,不听指挥,还要提防有变。

不用他们,他们手下的精锐兵卒实在不好控制。

这些都让慕容宝伤透脑筋。

好在身边还有慕容农、慕容隆这兄弟两人遇事可以商量,替慕容宝分担了不少压力。

果然,听闻慕容宝对拓跋珪一败再败,还在龙城的慕容会坐不住了,几次请求带兵增援,以救国难。

考虑眼下兵力不足的困境,慕容宝同意了他的请求,寄希望于这支从龙城来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能扭转眼前不利的战局。

慕容会心里当然有自已的小算盘,请求出征只是做个姿态,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名正言顺的进入中原,达到自已的目的。

手里的这些兵,以后是要以此为资本夺权用,怎么能消耗在和拓跋珪大战的战场上?

慕容会想得很明白,在这样的乱世中,有军队才可能有一切。

得知慕容宝同意了自已的请求,慕容会很高兴,几番权衡之后,确定了进军策略,就两个字:缓行。

他要慢慢走,继续等到拓跋珪和慕容宝两败俱伤精疲力竭时,再率领主力进入中原收渔翁之利。

慕容会令库官伟、馀崇二人带兵五千作为前锋慢慢出发,慕容会自已带着大部分主力以更慢的龟速行军。

库官伟等人从辽宁朝阳出发走到河北卢龙,也没等到慕容会跟上来,两人又在卢龙滞留了近百天,吃光了随军携带的所有粮食,随军的牛羊也杀了吃光了,慕容会还在不远的路上缓行,一步三摇,不急不慢。

在中山等得不耐烦的慕容宝几次下诏严厉斥责,慕容会总以置办行装、维修道路、加强训练等各种借口,在路上停停走走滞留了一个多月,最终才慢吞吞到达蓟州(天津蓟县),到了蓟州就再也不往前走了。

困守中山城内的慕容宝,眼巴巴的等待外援,绝不主动出战,慕容隆三番四次的劝谏,要趁魏军长久围困士气受挫之际,出兵和魏军一战。慕容宝已经被几次被魏军战败,毫无斗志,虽然口头赞同慕容隆的意见,每当慕容隆整顿军马要出战前都会阻止。

慕容麟看到慕容宝这个态度,乐见其成,对出战更加消极,几次阻挠慕容隆的出战请求,气的慕容隆跺脚大骂。

慕容麟夺权之心未改,一边阻止慕容隆出战,一边不断培养自已的势力。

他一开始想拉着慕容精入局一起谋杀慕容宝,慕容精是个忠臣,严词拒绝了慕容麟。慕容麟担心慕容精泄密,干脆带着侍卫杀了慕容精灭口。

慕容麟以为只要杀了慕容精就保守秘密,拍拍屁股站在边上准备看热闹。

没想到慕容精在下属中很有威望,慕容精被谋害,瞬间燃起了他身边亲兵侍卫的怒火。这些亲兵侍卫聚集在一起,散发文告,声泪俱下地控诉慕容麟暴行,愤怒的士兵越聚越多,准备攻击慕容麟的家宅,内讧一触即发。慕容麟见事情已经败露,城内是不能待了,带着人连夜逃出中山。

知道慕容麟这根搅屎棍逃出中山后,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只有慕容宝忧心忡忡,相比其他人,他有更深次的忧虑,就是这个慕容麟跑哪去了。

其实慕容麟往哪跑都可以,就是不能跑到蓟州找慕容令。

慕容麟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慕容令对自已的地位不满,两人要是联起手来,闹出什么事还真不好说。尤其是慕容令手里的兵,那些可是燕国的最后家底,要是闹出点事来,以目前慕容宝的实力,还真没法对付。

思来想去,慕容宝做了最后决定,放弃中山,去蓟州和慕容会会和,只要控制了慕容会和那些士兵,就可以防范慕容麟。

至于中山,就先不管了,只要能有兵,就有第三次复兴燕国的机会,至少慕容宝是这么想的。

慕容宝的这个决定意味着燕国放弃了华北的全部土地,从五十年前他的先祖在龙城起兵,先后败后赵,擒冉闵,退桓温,声威赫赫,逐鹿中原,随着国力的不断增长,国都从龙城迁到蓟州,再从蓟州迁到邺城,逐步深入到中原腹地。

慕容宝的父亲慕容垂复国后,定都在中山,疆域全盛时包括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广大地区。可到了慕容宝这一辈,掌权不过2年,丧师失土,最后还要逃回了祖先的起兵之地,五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全部化成南柯一梦。此情此景,让慕容隆、慕容农这些慕容家族的英雄痛惜不已,但也都无可奈何。

也就是这个决定,最终使慕容宝一路颠沛流离,再也没看到复兴的机会,最后死于权臣之手。

强盛一时的燕国也由此分成了南北2个小政权,南部政权(南燕)最后被刘裕所灭,慕容家全族被清零。而北部的燕国,经历一国改三姓的历史大剧,慕容氏燕国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慢慢销声匿迹,逐渐被历史的尘埃覆盖。

慕容宝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已未来的命运,带着太子慕容策、儿子慕容盛,兄弟慕容农、慕容隆以及一万多骑兵,出城向北直奔蓟州的慕容令军营。

皇帝突然跑路,中山城内顿时大乱,一些人出城降魏,一些人逃向邺城去投奔慕容德,另一批人继续留在城中观察动静。混乱中,中山城门大开,似乎静等着魏军入城。

拓跋珪见此天赐良机,马上组织军队准备连夜进城,王建为防止士兵趁夜入城掳掠皇宫,请求拓跋珪第二天一早入城。大胜在即,拓跋珪也被即将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精神抖擞的拓跋珪带兵来到中山城下,猛然发现不对劲,城门居然又关上了,城墙上聚集了大量的守城士兵。

这些人显然不是在欢迎拓跋珪的。

战场的机会,总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

就是拓跋珪这一夜的等待,事情居然又出现了翻转。


    (http://94xsds.com/book/406378-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