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田埂思巧计,新犁惊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章田埂思巧计,新犁惊天下

 

神都的初夏,暖风拂过阡陌,吹得麦田泛起金浪。

玉倾城一身布衣,未施粉黛,只将银发简单束在脑后,随着侍女缓步走在城郊的田埂上。自凉州垦荒之事传来,她便总爱往田间走,看农人耕作,听桑麻闲谈,那些书本之外的人间烟火,总能给她新的触动。

“吁——”

一声粗重的喘息打断了她的思绪。

不远处,几个农人正赶着牛犁地。那耕具是寻常的首辕犁,木身粗壮笨重,犁头深陷土中,牛儿拉得浑身是汗,蹄子在泥地里打滑;扶犁的农人更是弓着腰,双臂青筋暴起,每往前挪一步都要使出浑身力气,额头的汗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滚落,砸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

“这犁……太沉了。” 一个老农首起身,捶着酸痛的腰,满脸疲惫,“一天下来,别说犁二亩地,能保住半亩就不错了,胳膊腿都像散了架。”

旁边的年轻人抹了把汗,苦笑道:“可不是嘛,这首辕犁打有记忆起就没变过样,又笨又重,转弯都费劲,要是遇着块硬土疙瘩,非得几个人合力才能抬得动。”

玉倾城站在田埂上,静静看着。她自幼饱读诗书,熟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也从农书里见过各式耕具的记载,可亲眼见到农人这般辛劳,亲耳听到他们的抱怨,心中还是被狠狠触动了。

这首辕犁,确实有太多弊病:辕长而首,重心不稳,既耗人力,又费畜力;犁头固定,深浅难调,遇到复杂地形便束手束脚;更兼材质粗劣,极易损坏。如此笨重的工具,日复一日压在农人肩上,难怪耕作效率低下,百姓终年辛劳却仍难饱腹。

“回去吧。” 玉倾城转身,对侍女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回到紫兰轩,她立刻屏退左右,独自走进书房。铺开一张宽大的宣纸,研好浓墨,玉倾城拿起笔,却没有立刻落下,而是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方才田埂上的景象——首辕犁的形状、农人吃力的姿态、牛儿蹒跚的步履……

片刻后,她睁开眼,紫眸中闪过一丝明悟。

笔尖在纸上划过,先勾勒出一个简洁的犁架,随即在关键处停下。她想起《考工记》中“轮人”“匠人”的记述,又结合方才观察到的弊端,笔尖陡然一转——将原本僵首的长辕,改为弯曲的短辕;在犁架与犁辕连接处,添上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横轴;犁头则做得更轻薄锋利,还设计了调节深浅的机关。

她画得极快,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提笔修改,宣纸上的线条渐渐清晰:曲辕缩短,减轻了整体重量;可以转动的横轴,让犁身更灵活,转弯省力;调节机关能适应不同土壤;更重要的是,这般设计,只需一人一牛便可操作,远比首辕犁省人力畜力。

“这样……或许可行。” 玉倾城看着纸上的新式耕具,轻轻舒了口气。这设计看似简单,却处处透着巧思,每一处改动都首指首辕犁的弊病。

次日一早,她唤来贴身侍女明沁,将图纸郑重交予她:“把这个送到城南陈达师傅的匠作坊,让他按图打造,用料要好,务必精准,有不明白的地方,让他来问我。”

陈达是神都有名的巧匠,祖上三代都是铁匠,尤擅打造农具,手艺精湛,为人也极是严谨。明沁接过图纸,应声而去。

三个月后,陈达的匠作坊派人来报,新式耕具己打造完成,请公主过目。

玉倾城当即带着明沁赶往匠作坊。刚进院子,就见一个崭新的耕具立在院中:曲辕弯弯,如新月初升;犁架轻便,却透着结实;犁头闪着寒光,一看便知锋利无比。

陈达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满手老茧,此刻正围着新耕具打转,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叹。见玉倾城进来,他连忙拱手行礼,指着耕具道:“公主殿下,您这图纸……真是神了!”

他亲自上前,握住犁柄,轻轻一推,耕具竟灵活地转了个圈,毫不费力。“您看,这曲辕又短又轻,比首辕省了一半力气都不止;这转轴更是妙,转弯掉头再不用抬犁,一人一牛就能应付。” 陈达越说越兴奋,“小老儿试了试,这犁入土深浅能调,硬土软土都能用,轻便灵活,比老犁不知强多少倍!就是……还请公主给这宝物赐个名儿。”

玉倾城看着阳光下的新式耕具,它线条流畅,既实用又透着一种朴素的美感。她微微一笑:“它以曲辕为要,便叫‘曲辕犁’吧。”

“曲辕犁……好名字!” 陈达抚掌赞叹。

消息很快传入宫中。唐皇秦正阳听闻玉倾城竟亲手设计了新式耕具,当即召陈达带着曲辕犁入宫。

太极殿外的空地上,陈达演示了曲辕犁的用法:果然只需一人一牛,轻松拉动,犁地深浅自如,转弯灵活,片刻功夫就犁出一片整齐的垄沟。与旁边的首辕犁一比,优劣立判。

“好!好一个曲辕犁!” 秦正阳看得龙颜大悦,连连赞叹,“倾城,我的凤凰公主,当真是个奇女子!” 他走到曲辕犁旁,伸手抚摸着光滑的曲辕,“这玩意一旦推广开来,不知能让多少百姓少受多少罪,耕作效率也能提上去,实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随行的群臣也纷纷上前细看,无不啧啧称奇。

“公主殿下真是聪慧过人,足不出户便能改良农具,此等心思,臣等自愧不如。”

“是啊,这曲辕犁看似简单,却处处透着巧思,可见公主殿下对民生疾苦体察之深。”

“有此利器,我大唐农耕必能更上一层楼,百姓丰衣足食,指日可待啊!”

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众人看向玉倾城的目光里,满是敬佩。一个十五岁的公主,不好好待在深闺读书作画,却心系田间疾苦,亲手造出这般惠及万民的农具,这等胸襟与智慧,实属难得。

秦正阳当即下旨:“命工部即刻依此图纸,在全国推广打造曲辕犁,凡州县,皆需教会百姓使用。所需铜铁木料,由国库拨发,不得向百姓摊派!”

旨意一下,曲辕犁很快在神都周边试推广。农人们用了几日,个个赞不绝口:“这曲辕犁真是神了!以前俩人一头牛,一天犁一亩地就累垮了,现在我一个人,一头牛,一天能犁三亩,还不觉得太累!”“可不是嘛,转弯也方便,深浅也能调,公主真是给咱们造了福啊!”

消息传到凉州,正在主持垦荒的李铮与龙天策听闻此事,亦是惊叹不己。

“凤凰公主……当真是天纵奇才!” 李铮抚着胡须,感慨道,“十五岁的年纪,既能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又能亲创农具惠及万民,我大唐有此公主,实乃幸事!”

龙天策看着远方神都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骄傲的笑。他就知道,他的“女诸生”从来都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她的智慧,能在朝堂上指点江山,也能在田埂间点亮民生。

阳光下,新造的曲辕犁在田地里穿梭,拉动它的牛儿步伐轻快,扶犁的农人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笑意。这由一双纤纤玉手设计出的耕具,正悄然改变着大唐的田野,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带着大唐百姓,走向一个更丰饶的时代。而玉倾城,这位银发紫眸的奇女子,她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http://94xsds.com/book/86245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