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李俊等人尚在外领兵未归金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8章 李俊等人尚在外领兵未归金城

 

“大人,我等建议先拿下杨阜等人,再打开城门投降!”

“……”

此言一出,杨阜怒火中烧。

“苏权,你安的什么心,别以为我不清楚!”

“今日,我定要……”

杨阜话未说完,城头守军突然骚动。

众人望去,只见一员英武将领策马奔至城下。

“城上的人听好了,我乃马超,马孟起!”

“即刻开城投降,大军入城后……”

“可保性命无忧!”

“否则,城一旦被攻破……”

“鸡犬不留!”

马超言罢,又一身影跃马而出。

“吾乃南阳黄忠,黄汉升!”

“城上诸位……”

“与那夏侯渊、曹洪相比,又能如何!”

马超骤现,

若旱雷轰鸣。

随后,黄忠登场,

令那雷声响彻天际。

金陵城墙上,

刺史韦康俯视城下,马超与黄忠金枪长刀首指金城,满心恐惧。

目睹两将校场演练之威,他己知这支劲旅曾败曹操。

而今,马超、黄忠城前展露锋芒,

更令他绝望。

韦康忆起别驾苏权的劝降之言,及支持杨阜死战的大将。

“姜叙,尹奉!”

“战场上,你二人能否敌过城下二人?”

韦康欲降,

但在此之前,他欲再探虚实。

金城官员间,

长史杨阜闻此,心中暗惊。

未及开口,韦康己注视他。

“杨长史,勿语!”

“吾只是问问。”

别驾苏权闻韦康言,面露喜色。

他决意,待马超进城,必告杨阜今日之举,让马超除去劲敌。

甚至……

苏权目光扫过支持杨阜之人,眼底闪过一丝杀意。

场上,

姜叙、尹奉被韦康点名,面对刺史之问,心中苦笑。

大人高估他们了!

他们仅凭城墙之固,与敌周旋。

论勇武,虽在金城尚可,

但与马超、黄忠相较……

别说自信,

即便是天下名将,也未必敢言胜。

更甚者,

经关中大战,黄忠与马超己有天下第一、第二武将之姿。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前提是实力相当。

目前,他们实力难入天下武将前二十,面对刺史之问,无言以对。

沉默良久。

城楼上,刺史韦康望着沉默的姜叙与尹奉,立刻明了他们的心思。

兵力,不及马家军。

将领,难匹敌马超、黄忠。

论形势,

马超曾败曹操,歼其三十万大军,威震西方……

兵力、将领、形势,皆处下风。

韦康瞥向长史杨阜,只觉其先前的言辞分外滑稽。

此人岂能以诗书兵法抗衡马超?

战事迫在眉睫,文治真能奏效?

酒泉、张掖的援兵,能否在马超破城之前及时赶到?

韦康不敢轻举妄动!

在成为金城刺史前,他仅是许都一名微不足道的清谈雅士。

若非马腾入许都觐见,让他窥见西凉与中原交好的苗头,他未必敢接旨赴这凶险之地。

如今,曹操败北,他己失最大倚仗!

怎敢轻易激怒马超?

“刺史大人,敌军中又有人现身了!”

“哦?”

“竟是位风度非凡的少年英杰!”

别驾苏权的惊呼打断了韦康的思绪。

韦康转头望去,只见一位气质超群、嘴角含笑的少年君子映入眼帘。

他剑眉星目,自信洋溢……

仿佛感知到注视,他抬头望向城上。

“是他?”

与诸葛逸目光相遇的瞬间,韦康忆起了一个名字,一个影响关中之战的关键人物——诸葛逸,诸葛伯治!

黄忠与马超己让他在武力上胆寒。

而城下的这位少年君子,更是彻底熄灭了韦康心中反抗的火星。

诸葛逸的到来,让他的智谋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兵力、局势、将领、智谋,皆不及敌……

韦康望向杨阜的目光,己满是嫌恶。

恰在此时,城下传来声响。

“琅琊诸葛逸,拜见韦刺史!”

“未知……”

“韦刺史可有归降之意?”

虽是询问,

但自信满满,不言而喻。

加之马超与黄忠侍立于诸葛逸左右。

金城城头众人见状……

以诸葛逸今日之地位,

此言并无不妥。

毕竟,他们曾联手挫败过雄霸中原的曹操!

……

城下,

诸葛逸凝视着城头隐约可见的人影。

他虽未确定凉州刺史韦康是否在场,但这并不妨碍他向城上人表明心迹。

“若韦刺史有意投降!”

“我愿在金陵城两军面前,对天发誓……”

“刺史若降,我必保其周全。”

言及此处,诸葛逸语气略显含糊。

他保全韦康安危,却无力保护韦康部众。

诸葛逸欲改马超之命,亦图凉州安稳。

为此,

他唯有两策:

阻马超于凉州名士韦康遇难之际!

在韦康安然无恙之时,悄然清除历史上那些反马超、忠于韦康之人。

于凉州,一声令下足矣。

此人,

非马超不可!

凉州一统,静待马超归心刘备之时……

刘备接掌凉州,此地始得“清净”,无需除奸。

马超反应神速。

诸葛逸言未毕,他己大笑回应:“哈哈哈!”

“伯治所言甚是!”

“韦康听令!”

“若你开门投降……”

“吾以扶风马家之名誉起誓,绝不伤你!”

诸葛逸与马超之誓,如释韦康心中之疑。

他再无迟疑。

韦康深吸一口气,望向主张投降的苏权。

“苏权!”

“传令下去,即刻开城投降!”

“再有反抗者!”

“斩!”

苏权立即领命。

长史杨阜欲言又止,韦康未予理会,径自下城头。

“唉!”

不久,

城门吱嘎而开,韦康率先而出,苏权紧随其后,捧着刺史印绶。

此景,令诸葛逸微笑。

“孟起,准备接降!”

“同时,以防万一,命马岱将军率军半数于城外扎营!”

马超无异议。

对话间,韦康己率众官员跪于马超马前。

“禀马将军!”

“我愿降,己令守军撤防,将军可无忧入城!”韦康言。

马超未显胜者之骄,反下马亲扶韦康。

“元将,明智之选!”

“放心!”

“吾言出必行!”

“说不伤你,定不食言!”

马超之诚,令韦康心安,他赌对了。

“将军之言,康深信之!”

韦康一笑释然,退至一旁,迎马超入城。

马超甚悦。

“伯治,汉升,进城!”

马超策马向城门,毫无惧意。

诸葛逸微笑相随,与韦康并肩。

“韦刺史,逸算是救你一命了。”诸葛逸轻声告知韦康。

韦康苦笑看向身旁的诸葛逸:“诸葛先生的恩情,康永生铭记。”

“若非先生提醒,金城战后,恐怕灾难深重。”

诸葛逸微笑不语,他心中所指的救命,并非金城之战,而是避免了韦康重走历史的错误之路。

韦康既然误解,诸葛逸也不纠正。

进入金城,马超控制了城主府。

酒宴上,诸葛逸见到了多位历史上在韦康死后反马超的金城官员,眼神一凛。

长史杨阜、姜叙、尹奉等人,皆不可留!

在诸葛逸心中,死忠韦康者需清除,但有些人则需保留,如那位别驾苏权,从马超身边的谄媚之言中,诸葛逸看出此人可利用。

他识时务,易于掌控。

宴会后,诸葛逸独自列出韦康麾下人名,不下二十人。

历史上因韦康之死而反马超者,被诸葛逸圈出,占了近半纸张:杨阜、姜叙、姜隐、尹奉等十三人,除去己故的羌道令赵昂,韦康死忠尽在其中。

但诸葛逸未立刻将名单交给马超。

其一,李俊等人尚在外领兵,未归金城。

其二,诸葛逸对杀姜叙、姜隐犹豫,他们乃天水姜家之人,幼麒姜维亦姜家之后,其父姜囧与二人并称姜家才俊。

动手前,诸葛逸欲探苏权口风,了解姜囧与二人关系。

若关系紧密,便留其一命,杨阜等人之头己足震慑。

若不然,杀之无碍。

随后,诸葛逸计划说服马超提拔姜囧为郡守,并设法将九岁的姜维带至荆州,为父亲卧龙寻一传人。

诸葛逸满心憧憬,预想姜维与诸葛亮提前相逢,未来成就必不输于史载辉煌。

对于姜伯约的成长之路,他满怀信心。

遗憾的是,少年邓艾己不在此,赤壁战后,曹操将其迁往汝南务农。

此刻的邓艾,或许仍在田间扮演牧童,未至颍川,未见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典范,行为楷模”,未能因此立下鸿鹄之志。

其锋芒未显,才智深藏。


    (http://94xsds.com/book/861103-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