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胸怀宽广,虽不及汉武帝在世,却也堪比汉宣帝、光武帝。
若皇叔复兴大汉,登基为帝,以我的功劳,足以安度余生。
至于你所忧之事,何不对皇叔的后继者多些信任?或许,此刻远在南郡的阿斗少主,亦是一位仁君呢!”
诸葛逸心中暗自思量。
阿斗少主,那可是“斗哥”!
而“斗哥”……
此生除了“乐不思蜀”这一短板,
最大的长处便是顺从!
历史上的诸葛亮,权势滔天,名声几可盖过“斗哥”……
但“斗哥”始终对他深信不疑。
在其他朝代,穿越者若为摄政王或权臣,恐怕难逃抄家灭族之灾。
但在“斗哥”身边,却是个特例。
“斗哥”,确是史上的一股清流。
后世常以一言概括穿越者对“斗哥”的看法:真的,令人动容!
况且,
诸葛逸本无心为摄政王,对权臣之位亦不屑一顾。
他欲助大汉再度中兴后,携亲眷游历华夏,享受天伦之乐,岂不美哉?
至于“斗哥”后的继承人是否会对他不利……
诸葛逸更是毫无担忧。
因“斗哥”之后,有位继承人颇具汉昭烈帝之风的北地王刘谌!
谈及刘谌,
诸葛逸忆起蜀汉末年,这位北地王的悲壮。
“唯有死战,不言降!”
“绝境中亦有生机,死战或能破敌!”
“国难当头,哪位将军请战,大厦将倾,谁为支柱!”
“愧对百姓,有负先祖……”
“孤注一掷,亦要决一死战,我己退无可退!”
“国破家亡,何以苟活,谁能拯救大汉?”
妻儿为国捐躯,吾去也,父亲!”
“宁可战死,绝不失土,绝不拱手让人。”
汉末三国,留给后人数不尽的叹息。
尤其三国后期,英才渐稀,除武侯诸葛亮殁于五丈原,伯约姜维以身殉职外,
最令人痛心的,是北地王刘谌之死。
他未承其父刘禅之软弱,
反承其祖刘备之英勇。
绝望之际,
他效仿祖父之刚强,于先祖庙中牺牲妻儿,继而自刎,血洒当场,为蜀汉奏响最后的悲壮乐章。
未知未来,
诸葛逸不知“斗哥”是否仍立长子刘璿为嗣。
时至暮年,他不惜越界,挑战“斗哥”,梦想成为一时之权臣或摄政。
他誓助北地王刘谌登基,使之成为蜀汉第三代君王,既为刘谌,也为弥补后世对北地王命运的哀怨。
他欲使刘备、诸葛亮、庞统、徐庶、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英勇精神,在他们故去后,于刘谌身上再现,重振汉室辉煌。
“此景之美,难以言喻!”他心中暗赞。
思绪拉回,诸葛逸望向徐庶,笑道:“徐伯父,您择刘备,甘于曹营沉默,只为心系于他。
此为您之选,亦为我父诸葛亮、庞统之选。
然,您何故对我们信心不足?”
他续道:“或许您忧我与马超过从,惹阿斗少主猜疑。
即便如此,此乃吾辈之选。
正如您信刘备不负您,吾亦信阿斗少主。”
诸葛逸眼中夜色中闪烁坚定:“吾信,少主阿斗将承刘备之风,成仁厚之君,不杀功臣。
他必容我,因他乃刘备之继!”
“阿斗!”诸葛逸言辞铿锵,心中微感愧疚与遗憾,为自己曾冒犯少主之念。
夜色深沉,徐庶被诸葛逸之语深深触动,灯光下,诸葛逸身影仿佛被光芒笼罩,犹如神明夜中屹立。
徐庶眼神坚定,轻声说道:“我们己决心誓死追随皇叔。
伯治,你是否把希望寄托在了皇叔之后的继承人阿斗身上?”他苦笑了一下,“也许是我过于担忧了。”接着,徐庶决定,“等回到荆州,我一定要亲眼见见那位你极力称赞的少主阿斗。”说完,他转身,身穿青衫,悄悄融入了夜色之中。
诸葛逸望着徐庶逐渐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颤抖。
他心中暗自思考,自己对徐庶描述的是未来的阿斗,而徐庶即将面对的,却是一个年幼、尚未成熟的阿斗。
望着荆州的方向,诸葛逸轻叹:“年幼的阿斗,到时候你可要撑住,别在徐庶面前失态。”
夜色深沉,月光在乌云间忽隐忽现,给槐里城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纱幔。
突然,一道闪电撕裂夜空,大雨如注,将满城的银装打湿。
雨点密集如铜钱,从屋檐、墙头、树叶上滑落,汇聚成涓涓细流。
屋内昏暗,诸葛逸被雨声惊醒,喃喃自语:“己是九月,这是初秋的雨吗?看来,这场雨又要推迟我的归期了。”他翻了个身,再次陷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诸葛逸醒来,感到屋内寒气逼人。
他坐在床榻上,推开窗户,望着窗外仍未停歇的雨,虽然不如昨夜那般猛烈,却比春雨更加急促。
“看来,真的要在槐里多留两天了。”他感叹道。
“不然的话!”
“即使马超再有平定韦康的决心,也无法让将士们在这样的大雨中前行。”诸葛逸继续感叹。
“确实是这样。”
“连上天都不愿我急于离去,这仿佛是命运在巧妙地安排我与马妹的相遇啊!”
“扶风,真是个福地……”诸葛逸心中默念,随后闭目凝神,试图找回那刚刚闪现又迅速消失的灵感。
他虽不清楚那灵感究竟是什么,但预感如果错过,将来定会后悔不己。
诸葛逸开始在脑海中回忆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同时梳理建安十六年后的历史事件。
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睁开眼,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哈哈!我竟然如此健忘!”
“怎可忘却汉末的大发明家,扶风的马钧!”
“据史载,他在曹魏时期活跃,此刻应尚未步入仕途。”
尽管史书未详载马钧生辰,诸葛逸却笃信他尚年少。
若非如此,他不可能在魏明帝时仍在曹魏有所作为,更不可能以给事中之职与朝中显贵争辩,亦不可能有机会改良诸葛连弩。
念及此,诸葛逸心潮澎湃。
凉亭之下,马超避雨练拳,见诸葛逸冒雨而来,未持伞具,一脸惊愕。
“伯治,你是说……”
“你要在扶风郡寻一名唤马钧之人?”
马超疑惑地望着诸葛逸,不明其意,同时在脑海中搜索这个名字,试图回忆起是否听闻过这样一位名人、士子、游侠或武将。
一番搜寻,马超遗憾地发现,他对此人一无所知。
马超苦笑:“伯治,仅凭姓名,恐难以迅速寻得。”
“毕竟,扶风郡马姓众多,同名者更是不计其数。”
“可有更多线索?”
“若有,我派人寻找,或许更快。”
诸葛逸略作思索,补充道:“他年岁应在十几至三十之间,断不会超过三十。”
“最重要的是,他言语似乎……有些不畅。”
“再者,他擅长奇技淫巧,热衷发明。”
闻此,马超眉头舒展。
“伯治如此描述,倒是好找了。”
“马钧,年少或青年,言语不畅,热衷奇技淫巧……”
“你稍等,我这就吩咐人手,遍搜扶风郡!”
“以马家在此的势力,至多一日必有回音。”
“争取在你我前往金城前,将人寻得。”
马超不顾雨中练功,将诸葛逸留在凉亭,匆匆离去。
片刻,他返回。
“哈哈!伯治,我己安排妥当,你只管等待好消息!”
“只要那马钧尚在人世……”
“我派出之人,掘地三尺也要将他寻出,即便是鬼魂,也要从坟墓里揪出!”
马超玩笑地说。
随后,他好奇地问:“伯治,怎突然要寻这马钧?”
“若我没记错,这是你首访扶风吧。”
“且你对此人似乎极为重视,甚至超过对我妹的关注。”
“这不似你的风格。”
马超的疑惑,诸葛逸早有预见。
“孟起,我虽……”
诸葛逸话语未毕,马超己打断:“伯治,你既为我儿之师,往后我们便以平辈相待!首呼我孟起便是!”
“你之前总唤我孟起将军,我早想说了,表字便是表字,何必加个将军,显得不伦不类!”
诸葛逸未曾料到马超会介意此事,既觉好笑又有些无奈。
(http://94xsds.com/book/861103-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