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黄权不敢再追打张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黄权不敢再追打张松

 

张松笑容骤敛,竟模仿黄权先前姿态,跪于刘璋面前。

“主公,我方才所言,非有意提及,实乃您主动询问良策……”张松辩解,“至于黄权所言我与刘备同谋,我全然不解其意。

若依他言,那同谋的应是您,非我!莫非他还要对您不利?”

张松此言,立时激怒黄权。

未待黄权回应,张松续道:“主公,我请求斩黄权此人!他屡阻您求援,恐与汉中张鲁有私。”

“若非如此,何以他三月前阻我赴曹操处求援,今又拦我提议刘备入川?”张松愤愤道,“若我乃汉中张鲁,闻黄权此言,必大喜过望,西川战事再无隐忧。”

黄权闻言怒斥:“张永年,你欲陷我于不义!”

“我为主公忠心日月可鉴,何时与张鲁有染?”黄权反驳道。

张松寸步不让:“你诬我与刘备勾结时,言之凿凿,说是为西川、为主公计。

而今我说你与张鲁有私,便成了陷害?好,黄权,你果真是西川忠臣,我敬之。

但忠心岂止空谈,你言忠心,我亦可言。

汉中张鲁、许都曹操亦然。

然而,行动何在?至少,被你诬陷的我,正为西川奔波许都,为主公竭力寻援。

而你黄权,无所作为,仅凭一句‘张松当诛’,便显忠心……”

“真是可敬可叹!”张松语带讥讽。

黄权口才欠佳,此刻更是面如铁色,怒火中烧。

愤怒之下,黄权猛地站起,俯视跪于刘璋前的张松,质问道:“那你自巴郡、巴东归之事,又作何解?总不能是假的吧!”

面对质问,张松先向刘璋行礼,而后缓缓起身,以一种奇异眼神望向黄权:“黄权,我离许都时,许都己备战马超,欲平关中。

我岂会绕道荆州而归?难道要穿越烽火连天的关中,再经汉中回西川?

你以为马超知我自许都返,会轻易放过?还是你以为,我们这百余人的使团,能抵挡住关中乱军?又或者,我至汉中,张鲁会手下留情?”

张松三问,句句带刺。

“当然,在你眼中,此皆不可能!你黄公衡何等人物?你对主公忠心,关中乱军见你都退避,汉中张鲁待你如上宾。

主公有你此等忠臣,定能护兵马安然返成都!”

张松每提“忠臣”,皆似在黄权心头扎刺。

刘璋曾深信黄权的忠诚,但经张松一番剖析后,对黄权的立场起了疑心。

黄权觉出刘璋态度的微妙转变,怒意更浓。

他辩论不过张松,只能怒吼:“张永年,我跟你拼了!”

言罢,黄权卷起袖子,挥拳冲向张松。

张松同样怒火中烧,不甘示弱地卷起袖子迎战。

“黄公衡,我岂会惧你?即便今日命丧于此,也要与你战个痛快!”

然而,与张松预想的势均力敌大相径庭……

两人交锋,未及三回合,张松便己察觉自己武艺远不及黄权。

黄权攻势凌厉,全无文人风范。

眨眼间,张松被黄权打得抱头鼠窜,边逃边用手抵挡重拳,同时向刘璋求救:“主公,救我!”

刘璋本就因二人争斗心烦,此刻见两位重臣在自己面前大打出手,颜面尽失。

他怒喝道:“够了!今日之事,到此为止!先依张松所言行事,观察刘玄德的态度!”

言毕,刘璋甩袖而去,随后下令:“侍卫听着,若他们再不停手,全部绑了扔出去!他们不在乎脸面,那就让成都百姓看看,我麾下重臣的风采!”

刘璋愤怒至极,甚至命侍卫将张松、黄权逐出门外。

闻言,黄权不敢再追打张松,瞪了他一眼后,愤然离去。

张松则会吐一口唾沫,整理衣衫。

摸到脑后肿包时,他不禁吸了口冷气。

“黄权这家伙,实在可恶,将来绝不能留!”

心中暗骂,张松离开州牧府。

回到张府,张松见到早己等候的孟达和**。

孟达身材高大,气质文雅中透着一丝孤傲。

见张松鼻青脸肿,他惊讶地问:“永年,你这是怎么了?”

张松对两位好友坦言,挥手说道:“别提了!无聊之际,与黄公衡那家伙争斗了一番!终究还是我胜一筹!”

孟达听后,面露奇异之色。

而**,则忍俊不禁。

“永年,想那黄权必定被你重创,肢体受损……”

“若非如此。”

“你也不会斗得那般激烈。”

见**打趣,张松眼角轻颤。

他明白,在法孝首这位好友面前,自己难以掩饰。

未再与**及孟达玩笑,张松召来亲信死士,命令道:“你到门外守候!”

“无论谁来,皆不可让其接近!”

说完,张松忆起离开南郡前,诸葛逸的叮咛。

于是,他又补充:

“即便是我兄长张肃前来,也不可放行!”

“若他问起……”

“就说我正与子度、孝首二人欢宴,被舞姬环绕,不便相见。”

死士点头应命,转身离去。

张松此举,引发了**和孟达的好奇。

“永年,你这是为何?”

**问道,心中己有所揣度。

面对**的询问,张松先关紧门窗,才在二人面前坐下。

昏暗的房间中,张松严肃地问道:“孝首,子度,我能否完全信赖你二人?”

“将生死之事全然交付?”

闻言,**和孟达脸上的轻松褪去。

二人对视后,孟达率先立誓:

“永年,我乃你挚友,若背叛,愿受千刀万剐之苦!”

孟达的誓言坚定,毫不犹豫。

**随即道:

“永年,我若背叛,全族老少皆难逃一死!”

听完二人的誓言,张松笑了。

接着,他笑道:“子度,孝首!

“我己暗中归顺荆州刘皇叔!”

“并己献上西川各郡县地图!”

“如今,主公刘璋昏聩无能,我想联合你二人,共迎刘皇叔入益州。”

说完,张松详细叙述了与刘备交往的经过。

昏暗的房间内,三双眼睛闪烁着激动的光。

一日后,千里之外的关中。

曹操率大军,终于到达潼关城下。

仰望城头,晨光里,一位俊逸少年站立。

而那位少年……

正是诸葛逸!

他正注视着……

视线聚焦于他!

论天下局势,诸葛逸论及魏武曹操!

“曹将军!”

“诸葛逸在此恭候多时!”

矗立于潼关之巅,诸葛逸高声呼唤,遥向城下统帅的曹操行礼。

其声并无丝毫胜利者的倨傲,反倒似老友重逢的喜悦。

是否为刻意,难以捉摸。

诸葛逸身旁,马超、黄忠、韩遂、马岱、庞德等将领整齐列队,以诸葛逸为核心。

晨光自潼关背后跃出,天地似以其为中心旋转。

城下,曹操目睹此景,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真乃少年英豪!

只可惜,不能为己所用。

曹操大笑回应:“哈哈哈!”

“诸葛逸!”

“对于此刻,我曹操亦期盼多时。”

“恨不得立刻驰入关中,将你绑来,共饮三百杯,一醉解千愁。”

曹操对诸葛逸的爱恨情感,言语间表露无遗。

至于马超、韩遂,曹操未予多瞥。

言毕,曹操不再与诸葛逸交谈,策马回归曹军阵营。

曹操深知,再多言只会自讨没趣。

毕竟,在与诸葛逸及西凉军的多次交锋中,他始终处于下风。

即便此刻,他仍未彻底战胜诸葛逸与西凉军。

“传令!”

“就地扎营!”

曹操对身旁的夏侯惇等人下令,全无攻城之意。

“遵命!”

众人应答。

潼关之上,诸葛逸见曹操不再理会自己,下令扎营后,收回视线,转向马超、韩遂:“孟起将军,韩将军!”

“看来曹军无意进攻了!”

“想必不久之后,他们对峙一番便会撤回弘农!”

“届时,尔等也准备撤退吧!”

“至于此地,留一亲信大将率万余兵马镇守即可。”

诸葛逸语气坚定,对未来的战局做出判断,令马超与韩遂心生好奇。


    (http://94xsds.com/book/861103-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