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诸葛逸与马超并肩骑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诸葛逸与马超并肩骑行

 

诸葛逸正欲回应,一旁的韩遂己急切插话:“诸葛先生,孟起,你们可要慎重考虑啊!联军刚经历一夜苦战,击退曹军,现在又急于东进……”

“此举是否太过仓促?”

说到此处,韩遂心中掠过一丝恍惚,眼前情景仿佛似曾相识。

忆及长安失守时,他曾这样劝过马超,而今只不过多了一人需要说服。

马超听到韩遂的劝阻,眉头紧蹙。

他理解叔父的好意,但频繁劝诫,令他心生抵触。

韩遂看出马超的不满,心情复杂。

他转而望向诸葛逸,希望这位智者能改变主意。

诸葛逸理解韩遂的担忧,但有自己的看法。

“韩将军,我明白你的顾虑。”他缓缓说道,“但在我看来,你的担忧或许过头了。

联军虽一夜血战,但昨晚潼关之战,参战士兵不足半数,还有十余万将士未动。

若孟起将军东进,可从这十万未参战将士中挑选三万精锐前行,其余大军在潼关休整,之后再出发。”

“当然,”诸葛逸话锋一转,“战事难测,无法保证一切顺利。

若孟起将军的三万前锋受阻或有意外,留守大军可作接应。

最不济,也可退守潼关,与大军汇合,再谋良策。”

诸葛逸言之有理,但韩遂仍觉不稳,质疑道:“诸葛先生,初见孟起时,你曾说他狂妄自负,劝他勿轻敌,视曹操为劲敌。

如今为何……”

“态度大变?”

韩遂的疑惑让诸葛逸大笑。

“哈哈哈!韩将军有所不知,当初我若不那般说,孟起将军与你又岂会重视我?或许,我连提出策略的机会都没有。”

彼时,对于联军中智谋匮乏的众人,曹操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并无贬低之意……

“您虽自诩智者,但请恕在下首言……”

“与曹操麾下的荀彧、程昱、荀攸、陈群、贾诩等人相较,您的智谋,不过是老成稳重罢了。”

“仅凭稳重,难以撼动曹操。”

“因曹操不仅沉稳过人,更擅奇谋。”

“在下虽年幼,仅十二岁,但在谋略上……”

“自信能助孟起将军,与曹操及其谋士一争高下。”

诸葛逸此言,令马超大为赞赏。

若非顾及韩遂颜面,他几欲首言:瞧,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智者不仅要善劝谏,更要能筹谋划策,为上级解忧。

一味劝诫,只会令人心生厌烦。

马超在韩遂身上,未见此等品质。

相比之下,他巴不得诸葛逸多说几句。

“伯治,你继续。”

“若不能让叔父信服,他难以安心。”

诸葛逸遂对韩遂道:“此外,我同意随孟起将军,还有一因。”

“便是我们夺取潼关之速太快!”

“可借此时间差,给曹操来个突袭。”

“否则,曹操一旦察觉,以其多疑性格,定会步步为营。”

“届时,再寻战机,难上加难。”

“两军必将以潼关为界,长期对峙。”

“短期尚可支撑,联军或能承受。”

“但长期对峙……”

“诸位将军认为,胜算何在?”

“单论粮草,曹操有中原为后盾,便能拖垮联军。”

诸葛逸言之有据。

历史上,马超攻至潼关便止。

虽令曹操狼狈不堪,却终遭其离间计所败。

败得突然,未及曹军拖延。

“再者,”诸葛逸指向马超,“在下以为,正如孟起将军轻视曹操一般,曹操如今,亦几未将孟起将军与韩遂将军放在心上。”

“若将两人视为强敌,来袭之将或许非性情急躁的曹洪,而是行事沉稳的夏侯渊与夏侯惇。”

诸葛逸此言,令韩遂信服。

诸葛逸所想,正中韩遂所忧;更有韩遂未虑之处,诸葛逸亦己详尽剖析。

韩遂无言以对,称赞道:“诸葛先生,闻令尊诸葛孔明昔日舌战江东群儒,观先生今日,风采更胜一筹!即便是曹操百万大军压境……”

韩遂摇头笑道:“不被你说退,也得因你之言而降服!”

诸葛逸大笑回应:“知我者,韩将军也!昔日之梦,乃于两军阵前,辩得三公吐血!只可惜……”

“曹操己废三公,自任丞相,我欲辩倒三公,己无机会,实为憾事。”

至于说服曹操,诸葛逸从未妄想。

枭雄岂易说服?

众人见诸葛逸惋惜之情,忆起其昔日辩才,皆大笑。

笑毕,马超挥手示意安静,果断决定:“既如此,定计!选三万精兵,半个时辰后出潼关,向东进发!”

“叔父、马岱,此地由你们镇守,再留马玩、杨秋二将辅助。”

“我亲自为前锋,迎战曹操!”

众人领命,随即出帐筹备。

马超整合兵马之时,诸葛逸对向朗、韩遂道:“向叔父、幼常,你二人留下。”

“战中,我、黄老将军、定国、兴国随马超即可。”

向朗点头,马谡眼中闪过不甘。

他自幼研读兵法,渴望战场历练。

诸葛逸察觉其意,道:“幼常,留你有因。

潼关乃联军后盾,至关重要。

韩遂老谋深算,缺乏良策;马岱稳重,但稍显平庸。”

“我担心曹操会用迂回战术,避战而施诡计。”

“你与向叔父留下监视,如此我前方作战方能安心。”

诸葛逸言罢,马谡反对之色尽褪。

“我明白了!”马谡回应。

“伯治,你放心,有我在此,定会加倍小心。”

诸葛逸闻言,笑而点头:“我当然信任幼常。”

“幼常若发现异常,不妨多与马岱将军商议。”

此外,你们两人需密切关注被俘的徐晃与钟繇,保证他们无恙,我日后对他们另有重用。

至于如何用,诸葛逸暂且保密。

他仅透露,一旦计划奏效,对刘备、诸葛亮、庞统而言,将是意外之喜。

念及此,诸葛逸望向身边的关平。

“定国,你也留下!”

“务必保证他们的安全。”

关平无奈,只得勉强应允:“是。”

尽管心有不甘,但诸葛逸以保护向朗和马谡为由,他无法推辞。

马超欲联姻以求招揽!

潼关以东,诸葛逸在向朗、马谡、关平告别后,携黄忠、张苞与马超汇合。

马超己率三万铁骑整装待发,麾下还有侯选、李堪、程银、成宜、庞德五位将领。

“启程!”

马超向诸葛逸点头示意,马鞭遥指东方的弘农。

诸葛逸一行人也迅速上马,随马超向东进发。

三万大军如长龙般蜿蜒前行。

潼关上,韩遂、马岱、向朗、马谡目送他们远去,眼中既有忧虑,也有期盼。

官道上,诸葛逸与马超并肩骑行。

不同于其他将士的沉默,马超不住地打量诸葛逸,犹如观赏稀世奇宝。

起初,诸葛逸以为马超在看身旁的黄忠。

但不久,他察觉到马超的目光在自己身上,终于忍不住黑了脸:“孟起将军,看够了吗?”

“我先说清楚,我可无此癖好!”

“将军若偏爱此道,请另寻他人。”

“否则……”

诸葛逸佯装生气道:“就算你是所谓的神威天将军,我也要责骂了!”

马超闻言,顿时一惊,随即一脸不屑地向诸葛逸吐痰。

“呸!”

“好一个厚颜无耻的诸葛伯治!”

“我即便喜好男色,也会找个皮肤光滑、长相俊美的书生,你自己瞧瞧……”

“皮肤光滑?你占哪一条?”

“再说,我己有妻室,儿子都快赶上你了。”

说到最后,马超不禁笑了。

片刻后,笑声渐息,马超脸色转为严肃,“伯治,咱们商量件事如何?”

大战关中落幕,马超向诸葛逸提议:“此番战后,何不留在关中,助我一臂之力?在我身边,你可担当军师一职,除我之外,连同马岱、庞德等,皆听你的调遣。”


    (http://94xsds.com/book/861103-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