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魏延自郡守府宴会归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魏延自郡守府宴会归来

 

心情复杂间,诸葛逸前行几步,却见父亲己停下脚步。

此时,屋内传来女子温柔的声音:“夫君回来了?今日为何这般晚?环翠,去热饭,再让孙婶烧些开水……”

话音未落,女子的目光落在诸葛逸身上,双眸骤亮,满是喜悦。

诸葛逸望向眼前的女子,约莫二十五六岁,容颜温婉如画,宛如空谷幽兰。

她一头棕黄长发,与汉人审美迥异,却更添一份独特韵味。

这便是黄月英,他儿时的“月英姐”,从未有过非分之念。

两人对视片刻,诸葛逸展颜而笑:“月英姐!如今我为二叔养子,该如何称呼你呢?月英姐、婶娘,还是母亲?”稍顿,他笑道,“我看,还是叫母亲吧,不然父亲怕是要责罚了。”

玩笑过后,诸葛逸郑重行礼:“诸葛逸,拜见母亲!”

这是他与儿时敬仰的月英姐,如今的母子重逢,平淡而真挚。

诸葛亮的宅邸内,他默默旁观妻子黄月英与诸葛逸间由“姐弟”转为近似“母子”的互动,未发表任何意见,全权委托黄月英处理此事。

以免家中三人称呼纷乱,惹人笑话。

庭院内,黄月英携丫鬟环翠现身,望着正向她恭敬行礼的诸葛逸。

“扑哧!”一阵清脆的笑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

随后,黄月英笑道:“多年未见,小逸儿还是老样子,年纪尚轻便爱摆出一副大人的模样。

难道我叫你月英姐或是母亲,你就会不认我这个小逸儿了?”

“来,靠近些,让我仔细瞧瞧。”

黄月英向诸葛逸轻轻招手,态度不因诸葛逸身份的变化而有丝毫生疏。

诸葛逸听见黄月英又唤他“小逸儿”,心中满是无奈。

因为这个昵称,不仅非叔父庞统独有,亦非庞统所创,而是黄月英首先这么称呼他的。

幼时的诸葛逸,尽管极力隐藏,但仍不时流露出超乎年龄的成熟。

父亲诸葛瑾、二叔诸葛亮、三叔诸葛均或许因身为男性,未曾察觉。

但心思细腻的黄月英,却早早捕捉到了诸葛逸的早熟。

为了减轻这份早熟带来的沉重,黄月英给他起了“小逸儿”的昵称,时常以此开玩笑。

没想到,这个昵称被庞统听到后,竟成了他常挂在嘴边的戏谑之词。

诸葛逸在心底埋怨了一番庞统后,只好走向黄月英。

还未站稳,便感到一个温暖的手指轻轻触碰了他的眉心。

“长大了,也长高了。”黄月英感慨道,“小逸儿,你可还记得,初见你时,你那聪明伶俐又不哭闹的模样,让我心想,若能与孔明有个像你这般懂事的儿子,那该有多好。

没想到,今竟真成了我的儿子。

这,是否就是命运的安排?”

黄月英对诸葛逸极为亲昵,不因非血亲而冷淡。

她对诸葛逸这个养子的接纳,远远超出了诸葛逸的预期,让他既惊讶又有些不知所措。

“我曾敬重你为月英姐,未曾想你还想做我妈!”这话,诸葛逸终究没有说出口。

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轻声反驳:“若当时年幼的我被你视作亲生儿子,那同样被你疼爱的小向宠,岂不是也成了你二儿子的候选人了?”

黄月英闻此,眸光微敛,秀眉紧蹙:“小逸儿,你方才所言何事?”

“呃,我什么也没说!”诸葛逸慌忙否认。

“父亲、母亲,夜深了,你们还是早点歇息吧!”

诸葛逸的求生欲在黄月英面前瞬间爆发。

他连忙转向黄月英身旁的丫鬟环翠,恳求道:“环翠姐姐,能否带我去客房小憩?我突然头晕得厉害,此刻急需休息!”

环翠,深知这位未来诸葛府少公子的处境,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少公子,请随我来。”

随着脚步声渐行渐远,诸葛逸犹如逃脱一般,迅速消失在诸葛亮与黄月英的视线之外。

待诸葛逸的身影彻底不见,黄月英转向夫君诸葛亮。

“夫君,听说今日刚到江陵的逸儿被你带去郡守府赴宴,他表现如何?”

诸葛亮闻言,轻轻一叹。

“月英,伯治今日之表现,绝非‘好’字所能形容。

在他面前,我与士元皆自愧不如。”

随后,诸葛亮详细叙述了今日郡守府的一切,黄月英听得瞠目结舌。

片刻之后,诸葛亮言罢,黄月英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

“夫君,记得当初你写信给兄长,欲过继一子为养子时,我推荐逸儿,你却有些迟疑,更倾向于乔儿。

如今,你还有何异议?”

黄月英的话,揭露了一个秘密。

诸葛逸更不会知晓,他能成为诸葛亮的养子,现任“母亲”黄月英功不可没。

在诸葛府的首夜,诸葛逸意外失眠。

诸多缘由交织:初至异地的不适,与黄月英母子关系的突变,以及对蜀汉未来的忧虑。

更有诸多隐秘,身为穿越者的诸葛逸,难以向人诉说。

与此同时,江陵城东一座府邸中,亦有人辗转反侧。

此人失眠,全然因诸葛逸而起。

魏延自郡守府宴会归来,彻夜未眠。

闭目之际,他脑海中尽是诸葛逸白日的身影。

“诸葛逸,确是奇才。”

“仅凭我简短言语,他便能洞悉我迎接的是张松,且张松的异常,似乎预示他知晓更多。”

“此事,须速报主公。”

“或许……”

“这对主公的大业有所助益,即便不然……”

“如此英才,主公岂能错过。”

魏延念头急转,眼神愈发坚毅,猛地掀开锦褥,呼唤门外:“备马!即刻出行!”

须臾,魏延整装骑马,首奔郡守府。

另一边,刘备难以成眠。

自庞统、诸葛亮、诸葛逸离去,他便独坐书房,凝视西川与大汉舆图,心潮澎湃。

诸葛亮《隆中对》为他指明了争霸之路。

而今夜诸葛逸的言论,更是在此基础上,为他描绘了一条更为清晰的道路,仿佛天下尽在掌握。

同时,他猛然意识到,抗曹不仅限于联孙,亦可借刀杀人。

马超,那西北猛虎,或将成为他驯服的助力。

“诸葛家,人才济济。”

“先有孔明,后有伯治,幸得他们心怀兴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忆起与关羽、张飞的情义,想起幼子与关平、关兴、关索、张苞等后辈,以及诸葛逸和阿斗。

这些名字闪过脑海,一个念头浮现:让他们结为异姓兄弟。

他希望他们能如父辈般团结,共赴生死。

阿斗有伯治相辅,又有众兄弟镇守,刘备深信,即便他离去,基业亦能稳固。

此念刚定,书房外传来异响。

“主公,魏延将军深夜请求觐见。”侍从报告。

“文长?”刘备感到诧异。

“请他进来,书房相见。”刘备命令,同时收起地图。

不久,魏延步入书房。

刘备见魏延身着便装,疑惑地问:“文长,深夜到访,有何急务?”

魏延点头:“确有要事。”

随后,魏延详细叙述了与诸葛逸的会面,未掺杂个人看法。

魏延相信,刘备能洞察其中微妙,识得诸葛逸之才。

但魏延未注意到刘备面色有异。

叙述将尽,魏延见刘备神色不对,话语戛然而止:“主公,可是末将言辞有误?”

刘备闻言,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刘备注视魏延,宽慰道:“文长,你来意我己明白,费心了。”

“但伯治之才华,远超你所描述。”

魏延初闻“伯治”,一时不解,随即明白此乃诸葛逸之别称,不由瞳孔一缩。

白日酒宴,他未闻有人以表字称呼诸葛逸,而刘备却神色如常提及此人。

这让魏延暗自揣测,酒宴后是否发生了什么。

尽管好奇,魏延却明智地未发问。

若刘备愿说,他自会得知;若不愿,则说明事情重大,他无权过问。

“原来主公己知,是我多虑了。”

“那末将不打扰主公休憩,告退。”


    (http://94xsds.com/book/861103-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