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面对那犹如被洗劫一空般的窑洞,爸爸默默地回到了砖厂,继续操持着做饭的活计。那个小女孩,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般,被我的奶奶和爷爷精心呵护着。他们给予她无尽的关爱和温暖,让她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而那个女人,却怀揣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她有孩子或许能够让爸爸回心转意。她天真地以为,这个新生命会给他们的婚姻带来转机,让爸爸重新回到她的身边。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爸爸每天都忙碌于工作之中,试图用忙碌来掩盖婚姻带给他的伤痛。他或许己经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心,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挽回。
就在这时,缘分却展现出了它神奇的一面。远在张家沟的妈妈,也正在勇敢地与封建社会做着抗争。妈妈的家庭背景颇为特殊,她出生在一个续弦家庭。外婆和外公的另一半都在早年离世,他们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后,才携手走到了一起,并共同孕育了妈妈和我的另外两个舅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妈妈在还未降生时,就被外公和同村的人定下了娃娃亲。他们约定,无论孩子是男是女,只要是一对,长大后便结为夫妻。
我的外婆和外公在不惑之年才有了我的妈妈,妈妈作为家中的长女,自幼便十分乖巧懂事,不仅精通厨艺,还擅长女红。由于家境贫寒,妈妈到了学龄,未能如其他孩童一般进入正规学堂念书,而是去了农林学校赚取工分。说是学校,实则是以劳作替代求学。那时的妈妈尚年幼,却己对裹着小脚的外婆满心怜爱,故而格外能吃苦耐劳,她埋头苦干,所挣工分竟可与比肩。相较之下,两位舅舅则幸运得多,他们得以入读正常的学校。
据外婆所言,妈妈至适婚之龄时,有一户贾姓人家相中了她。对方在孩子降生后,即刻送来了 400 块钱作为彩礼。然而,妈妈打小就对那男子心生厌恶,觉得他好逸恶劳,且其貌不扬。
而妈妈自身则生得花容月貌,身高一米六几,肌肤胜雪,更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至腰间,实乃长发及腰之佳人。在村里人眼中,妈妈堪称完美无瑕的女子。
须臾间便至男方要求成婚之时,妈妈坚决不从,外公却道娃娃亲乃寻常之事,到了时辰就该将姑娘嫁出去,外婆亦不敢应允,毕竟悔婚至少需赔付人家彩礼。
妈妈生怕年迈的父母经受不住打击,便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蹑手蹑脚地去投奔远在安边的二姨姥。二姨姥听闻妈妈的悲惨遭遇,犹如晴天霹雳,赶忙发电报说二姨愿垫付彩礼让妈妈退婚。经过一番波折,外公和外婆终于给人家赔礼道歉,退掉了己定的娃娃亲。同年,外公的身体也如那风中残烛,出现了问题,胃疼得厉害,什么东西都吃不进去,无奈之下,只好发电报让妈妈回家照顾。都说所爱隔山海,可这山海,却如那无垠的荒漠,遥远得让人望而却步。
妈妈心急如焚地赶回了家,看到病榻上虚弱的外公,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日夜守在外公身边,精心照料着他。白天,她变着花样给外公做易消化的食物;夜晚,她就坐在床边,为外公轻轻按摩。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外公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
然而,村里的风言风语却没有因此停止,大家都在议论妈妈退婚的事情。妈妈没有理会这些,她的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她想要走出这个小村庄,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她开始收集外面世界的信息,打听招工的消息。终于,她得知邻县我二姨家就是我外婆第一个家庭唯一一个女儿,有一个工厂在招工,便毅然决然地报名了。她告别了家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邻县的路。而此时,在砖厂忙碌的爸爸,还不知道命运将会把他们再次牵扯到一起。
妈妈到了邻县工厂,凭借勤劳和聪慧很快站稳脚跟。她努力干活,从基层做起,慢慢熟悉了工厂的各项事务。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公社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扭秧歌活动。这对于平日里忙碌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娱乐和放松机会。
爸爸作为活动的指挥者,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手持指挥棒,精神抖擞地引领着大家的节奏。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个手势都恰到好处地传达着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而妈妈呢,则站在人群中,像个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一样,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不时为爸爸和其他参与者鼓掌喝彩。
然而,就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却悄然传开。众人开始窃窃私语,谈论起爸爸离婚且没有孩子的事情。这些话像风一样,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让人感到有些尴尬和不自在。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传播开来,不仅传到了我妈妈的耳朵里,也同样传到了我妈妈的领班耳朵里。
随着时间推移,领班也特别好心,做起了牵线人。命运的红线悄然将两个没说过一句话,甚至于都没对视过一眼的两个人拉扯在一起,一段新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http://94xsds.com/book/86020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