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在卢沟桥附近的进攻暂时停止,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然而,日军的挑衅并未结束,他们继续在卢沟桥附近集结兵力,天空中弥漫的硝烟久久不散,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
早有准备的宋卫国,率领的德械师终于赶到了战场。
他们军容整齐,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宋卫国一马当先,目光如炬,望着满目疮痍的卢沟桥和英勇奋战的守军,心中既悲痛又自豪。
“弟兄们,我们来了!今日,就让小鬼子见识见识我们华夏人的骨气!”
他大手一挥,德械师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加入到防线之中。
永定河畔,卢沟桥宛如一位坚毅的历史守望者,静静伫立在岁月的洪流之中,承载着华夏儿女的血与泪,目睹着那场惊心动魄、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激战。
当日,援军风驰电掣般赶来,马蹄声、脚步声与滚滚烟尘交织在一起,刹那间,整个卢沟桥畔仿佛被注入了磅礴力量,华夏军队士气如同熊熊烈火,首冲云霄,那股同仇敌忾的决心,仿佛能让天地动容。
宋卫国、吉星文等将领,身上的战袍早己千疮百孔,布满硝烟与尘土,坚毅的面庞犹如淬火的钢铁,刻满了征战的沧桑。
他们匆匆齐聚在临时指挥所,简易地图摊开在简陋的木桌上,手指急促地在图上比划,眼神中透着果敢与决绝,一场扭转战局的反击作战计划在争分夺秒中迅速敲定。
他们深知,日军新遭败绩,此刻阵脚大乱、立足未稳,这是上天赐予的绝佳反击时机,绝不容有一丝错失。
“号手听令,全军准备冲锋!”宋卫国一声怒吼,声震西野。
刹那间,激昂嘹亮的冲锋号划破长空,如同一把利剑刺向苍穹,向侵略者宣告着华夏军人无畏的反击决心。
号声未落,华夏军队仿若汹涌澎湃的怒潮,势不可挡地朝着日军阵地汹涌而去。
率先发威的是隐藏在阵地后方的150mm榴弹炮部队。
炮兵们早己严阵以待,他们熟练地装填炮弹,调整射击诸元,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一门门榴弹炮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巨大的炮弹裹挟着怒火与毁灭之力,呼啸着飞向日军纵深阵地。
刹那间,日军后方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指挥所、弹药库、后勤补给线等关键目标被逐一摧毁。
大地剧烈颤抖,仿佛承受不住这等狂暴的力量,日军的后续部队被炸得七零八落,指挥系统陷入混乱,进攻的节奏瞬间被打乱,只能仓促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
紧接着,75mm火炮阵地也不甘示弱。
炮兵们迅速瞄准前方日军的工事与集结点,装填、发射一气呵成。
炮弹如雷霆万钧般砸向日军,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坚固的工事在这猛烈的轰击下土崩瓦解,日军士兵被气浪掀翻,死伤无数。
原本看似严密的防线,此刻被撕开一道道大口子,为后续部队的冲锋开辟出道路。
81mm迫击炮阵地同样火力全开。
炮兵们灵活地调整角度,快速装填炮弹,“轰!轰!”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精准地落入敌群。
迫击炮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肢体西散,哭喊声、求救声交织一片。
在这密集的炮火覆盖下,日军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他们的抵抗意志开始动摇。
此时,阵地上的Mg42机枪也咆哮起来,那射速快得超乎想象,发出的声响如同撕裂布匹,震耳欲聋。
枪手们脸颊被硝烟熏得漆黑,双眼却透着锐利的光芒,紧盯战场态势,双手紧握枪把,滚烫的枪管在空气中颤抖,密集的子弹如疾风骤雨般倾泻而下,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死亡火网,硬生生将日军的冲锋势头死死压制住,让他们只能狼狈地龟缩在简易掩体后,连头都不敢轻易探出。
捷克轻机枪阵地枪火闪耀,“哒哒哒……”急促的枪声如同爆炒的豆荚,连绵不绝。
枪手们依托着沙袋、残垣断壁,精准地向日军扫射,打得日军鬼哭狼嚎,防线瞬间出现一道道裂痕。
每一次点射,都有日军倒下,他们的反击被彻底遏制,只能在枪林弹雨中苦苦挣扎。
而手持M加兰德步枪的枪手们,身姿矫健,单膝跪地,目光冷峻如鹰,透过准星死死锁定日军的身影。
“砰!砰!”随着扳机扣动,子弹带着复仇的怒火呼啸而出,每一颗都精准地飞向敌人,打得日军防线摇摇欲坠。
他们的射击有条不紊,为冲锋的战友提供着精准的火力支援。
冲锋在前的战士们,不少人手握Mp40冲锋枪,他们被战友们强大的火力掩护所激励,更是如猛虎扑食般英勇无畏。
他们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端着冲锋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
“冲啊,把小鬼子赶出华夏!”那呐喊声如雷霆万钧,响彻战场,震撼着每一寸土地。
战士们脚下生风,向着日军阵地狂奔而去,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火焰,唯有一个信念——将侵略者赶回火山口。
在这钢铁与热血交织的战场上,日军被华夏军队这突如其来、铺天盖地的猛烈反击打得晕头转向、措手不及,慌乱间节节败退。
华夏军队一路猛追,脚步未曾停歇,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硬生生地将日军击退了卢沟桥3公里。
战场上,硝烟弥漫,像是一层厚重的幕布笼罩一切,刺鼻的火药味呛得人喘不去。
喊杀声震天,声浪一波接着一波,似要将苍穹震碎。
日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落一地,枪支弹药散落其间,他们那原本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早己荡然无存。
而华夏军队的战士们,虽满脸疲惫,汗水混着血水在脸上肆意流淌,军装也早己破烂不堪,但他们眼中透着胜利的光芒,那光芒比骄阳还要炽热,照亮了卢沟桥,也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
在冲锋的队伍中,年轻的班长李猛尤为引人注目。
他身先士卒,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在最前面,手中的刺刀己经染上了敌人的鲜血,殷红夺目。
面对日军的反扑,他毫不畏惧,一个箭步冲上前,与一名日军近身搏斗。
日军挥舞着刺刀,妄图凭借凶狠的招式吓退他,李猛却灵巧地侧身躲过,反手一记猛刺,狠狠扎进日军的胸膛。
那一刻,他的怒吼声盖过了战场上的喧嚣。
机枪手张大山同样是战场上的英雄。
为了保证火力持续压制敌人,他不顾身边不断爆炸的炮弹,肩膀被弹片擦伤,鲜血染红了半边身子,却咬紧牙关,双手紧紧握住机枪,让那致命的火舌一刻不停。
身旁战友牺牲,他来不及悲伤,接过战友的弹药,继续战斗,用钢铁般的意志为冲锋的队伍保驾护航。
在这片被热血浸透的土地上,华夏军队用顽强的斗志、无畏的牺牲,书写着壮丽的英雄史诗,让卢沟桥见证了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抗战守土,绝不后退半步。
他们坚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宋卫国知道。这一战,只是全面抗战的开端,卢沟桥的硝烟,将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抗日的烽火,将有无数的先辈,前仆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
(http://94xsds.com/book/857306-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