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还没有装满,还想再看看能不能遇到别的好东西。
刚刚摘水芹菜的时候,发现水沟子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小鱼。
这边的水不深,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鱼的,不过小鱼也不错。
要是放在以前的话,她肯定是看不上的,不好抓,回去也难做。
想做的能入口还得费不少油,调料。
有那功夫不如多摘点野菜,拿回家晒干,冬天也有口吃的。
但现在姜半夏也不缺这点时间和这点东西,把整齐码好的水芹菜又拿了出来,准备用背篓抓点鱼。
在河边摸了点螺蛳,用石头砸碎丢进筐里,找了个水位最深的地方,把背篓放进去,静静的等待着鱼上钩。
好久没有吃过鱼了,鱼虽然还没有上钩,但己经在思考用油煎出来的味道究竟有多香。
可能是没有经过人类的摧残,这边的鱼单纯的很,几乎是毫不设防。
看到好吃的立马就钻进了背篓里面,黑压压的一群。
眼看着差不多了,姜半夏用力的把背篓提起来。
等水都漏出去之后,底下铺满了手指长的鱼。
还有一条有手掌那么大,是一条鲫鱼。
大的话明天拿去试一试能不能买,小的话就留着自己吃,挖一点猪油润润锅,然后把小鱼倒进去煎的焦香酥脆,肯定老香了。
再把剩下的那一包方便面的调料粉倒进去拌一拌,肯定更好吃。
摘了点叶子铺在地上,把鱼倒在叶子上,准备再捞一回就回家。
多摸了点螺蛳砸碎丢里面,希望这一次能多捞一点鱼。
这一次运气倒是比较好,有一条手臂那么长的鱼,拉起来的时候竟然没有跳出去,还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而且这是一条黑鱼。
原本还以为这边的水位那么低,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鱼的,没想到这鱼还挺大。
虽然普通鱼在她们这边不值钱,但黑鱼还挺值钱的,听说黑鱼很补人。
也不是很常见,也就显得金贵了起来。
不知道拿到那个世界去值不值钱,不值钱也没关系,能卖出去就行。
她是不喜欢吃的,觉得黑鱼有点像蛇。
处理的时候满手粘液更像蛇了,她有点怕蛇,只要一想到处理时候那种滑溜溜的手感,她就有点吃不下去。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在地里被蛇咬过,姜半夏是很怕蛇的。
是想到蛇都能后背发毛的那种。
把东西收拾好,快步的下山去。
打了点水,把一条巴掌大的鲫鱼和一条手臂长的黑鱼放在一起养着,希望明天起来的时候它们还没有死。
死了应该就卖不出去了,只能自己吃,但她真的不想吃。
“哇塞,你抓鱼了呀?那我们今天晚上是不是吃鱼?”
阮袁半死不活的从地头回来,佝偻着背,双手垂在胸前,每一步走的都很不情愿。
仿佛有什么千斤重的东西压在了她的身上。
“今天晚上吃煎的小鱼,你要吃吗?你要吃的话,我把你的那份也做了。”
姜半夏对她的观感非常好,如果她想吃的话,自己是完全不介意多做一个人的饭。
“想吃,想吃,想吃的。谢谢我的再生父母。”要不是条件不允许,阮袁都想给她磕一个。
实在是太感动了,姐妹对她也太好了吧!
“你太夸张了吧,赶紧去歇着吧,我去做饭了,做好了喊你。”
姜半夏摇了摇头,蹲在水井边处,李小鱼处理起来也是很快的,一只手掐掉它的头,另外一只手从肚子往上一挤,把内脏挤出来就行。
“我来帮忙。”阮袁没有干过,做起来有点手忙脚乱。
倒是也没有帮到忙,多一个人总归是快一点的。
洗干净之后用竹编的簸箕沥着水,水沥干的差不多,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就可以放进锅里煎。
一层淡淡的面粉主要作用是不粘锅,加上肉不是那么容易散。
而且口感也能更脆一点。
姜半夏是很会做饭的,只是以前也没有机会让她发挥,现在有机会了,自然是想好吃一点,美味一点。
这边煎着鱼,那边快手快脚的洗了一把水芹菜,三两下切好,先备着。
把小陶罐拿了出来,今天就用这个煮米饭了。
底下先铺一层红薯,这才放米。
谁能想到呢?以前当老黄牛一样,也只能吃个半饱,离开了那个家之后,不仅能吃的饱饱的,还能吃上肉。
不仅能吃上肉,还能顿顿吃上白米饭。
这日子过得跟做梦一样,如果真的是梦,那就希望这个梦永远不要醒。
切了一点肥肉,等会儿用来炒水芹菜。
野菜就是要油大了炒才好吃,清汤寡水的难吃的很。
把猪油也洗了洗先切好,等把饭吃了,大家都睡了,她再开始熬猪油。
现在油多,她也是很舍得放油的,煎鱼的时候,倒了一锅底的油。
搁在以前肯定心疼的首抽抽,现在一点都不心疼。
这油煎完了之后还能用呢。
不过今天下山有点晚,饭做好的时候天己经灰蒙蒙的了。
“半夏,我那边有手电筒,咱们就着手电筒吃吧。”阮袁热情邀请。
姜半夏也是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手电筒她今天好像在2元店也看见了,不过当时没有想的起来买。
明天可以买一个。
“哇塞,今天的菜也太好了吧。”阮袁首接塞过来一块钱。
姜半夏首接给她推了回去,“之前给的1块钱就算在今天的饭里吧,你明天再给。”
“好吧,明天我去县里取我家里给我寄过来的包裹,到时候给你分好吃的。”
阮袁把钱收了起来,开始猛往嘴里塞饭。
“你是不知道,今天知青院的那群人还来邀请我跟他们一起搭伙吃饭,明明就是想占我便宜,还搞得跟恩赐我一样,我才懒得搭理他们,首接走了。
一个个的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说的难听一点,要不是有下乡这回事,他们跟在我屁股后头,我都要嫌他们碍事的。”
阮袁嘴就没有停过,不是在吃就是在骂,看来对知青院里的那几个人是真的很恨了。
姜半夏和知青院的那几个人倒是没有相处过,打照面的机会都少。
知青不屑于和他们这些村民来往,村民也看不上他们,觉得他们就是一群吃白饭的。
是到乡下来和大家抢吃的的。
干活就是属于两天鱼三天晒网,矛盾倒是不少,三天两头闹一场。
没到见血的地步,知青点打起来了,大队长都懒得管。
渐渐的和村民也就越来越远,上工都不在一个地方了,大队长专门划出来了一块地方给知青上工。
(http://94xsds.com/book/855542-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