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公孙治新地,纳贤强根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2章 公孙治新地,纳贤强根基

 

雁门关外的喊杀声渐息,冀州大地上的硝烟却未完全散尽。公孙瓒身披玄铁战甲,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踏入邺城。曾经繁华的袁绍旧都,如今街道上满是断壁残垣,百姓们躲在残破的房屋后,用警惕又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新的统治者。城墙上,“袁” 字大旗被扯下,绣着白马图案的黑色战旗迎着寒风猎猎作响。

“传令下去,” 公孙瓒勒住缰绳,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凡是愿意留下的百姓,每户可分得三亩荒地,免三年赋税。” 他的目光扫过街边骨瘦如柴的流民,眼中闪过一丝不忍。身旁的许攸点头应下,手中竹简快速记录着指令。

然而,整顿军队才是当务之急。公孙瓒将袁绍的残部与自己的白马义从、吕布带来的并州铁骑重新整编。校场上,士兵们列队整齐,寒风卷起他们的衣甲。公孙瓒站在点将台上,铁槊指向天空:“从今日起,你们都是我公孙瓒的兵!白马义从负责突袭,并州铁骑镇守边关,袁绍旧部屯田戍边!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震得士兵们热血沸腾。

高顺率领的陷阵营,因其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被公孙瓒单独编为精锐部队,负责邺城的城防。公孙瓒亲自来到陷阵营营地,看着士兵们整齐划一的训练,点头称赞:“高顺,你这支队伍,堪称天下强军。日后,邺城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们了。” 高顺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负将军重托!”

安抚百姓的工作却并非一帆风顺。在巨鹿郡,当地豪强暗中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公孙瓒得知后,大怒:“这些蛀虫,竟敢在我的地盘上为非作歹!” 他派张辽率领两千骑兵,连夜突袭豪强庄园。当火把照亮夜空,张辽的长枪挑开粮仓大门,堆积如山的粮食呈现在眼前。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跪地叩谢。公孙瓒将没收的粮食全部分发给百姓,又将为首的豪强斩首示众,冀州的局势这才逐渐稳定下来。

在治理新地的同时,公孙瓒广贴招贤榜,向天下招揽人才。他在邺城设立招贤馆,亲自接见前来投奔的贤士。一日,一位名叫裴潜的儒士前来应招。此人素以博闻强识、善于治理地方闻名,曾拒绝袁绍的征辟。

公孙瓒在招贤馆内接见裴潜,见他身着粗布长袍,气质却沉稳不凡,便开口问道:“久闻先生才名,袁绍多次相邀,先生皆不应,今日为何愿投于我?” 裴潜整理衣袍,不卑不亢道:“袁本初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难成大事。今闻将军占据冀州后,整军抚民,广施仁政,且礼贤下士,是以愿效微薄之力,助将军成就霸业。”

公孙瓒抚掌大笑,起身相迎:“先生能来,实乃我公孙氏之幸!如今冀州百废待兴,正需先生这样的大才。还望先生不吝赐教,为我谋划治州之策。” 说罢,亲自为裴潜斟茶。裴潜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随即侃侃而谈:“依在下之见,当务之急是恢复农桑。可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设立集市,鼓励商贾往来,如此冀州经济方能复苏。”

公孙瓒听得频频点头,当即任命裴潜为冀州从事,负责统筹民生事务。裴潜上任后,亲自下乡考察,制定出详细的垦荒计划,还在各郡县设立义仓,以备灾年。在他的努力下,冀州的田野间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然而,曹操得知公孙瓒在冀州的所作所为后,坐立不安。他对郭嘉说:“公孙瓒此举,意在扎根冀州,增强实力。若任其发展,日后必成大患。” 郭嘉摇着折扇,沉思片刻:“主公,可派人暗中破坏公孙瓒的屯田计划,散布谣言,扰乱民心。同时,我们也加紧招揽人才,壮大自身。” 曹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就依奉孝所言,传令下去!”

孙策在江东也密切关注着北方局势。周瑜进言:“主公,公孙瓒若在冀州站稳脚跟,必将南下。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加强长江防线,同时派人联络曹操,共同制衡公孙瓒。” 孙策握紧拳头:“不错!传令下去,江东子弟,加紧操练,打造战船!”

公孙瓒在冀州的举措,也引起了匈奴的注意。呼厨泉单于在王庭中来回踱步:“公孙瓒稳定了北疆,我族再难南下劫掠。此人不除,我匈奴永无宁日!” 他决定与曹操暗中结盟,共同对付公孙瓒。

在邺城的书房里,公孙瓒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许攸递上一杯热茶:“主公,近日又有数十位贤士来投,其中不乏精通农桑、兵法之人。” 公孙瓒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有了这些人才,何愁不兴?告诉他们,明日我要亲自设宴款待。”

夜色渐深,邺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公孙瓒站在城墙上,望着这片逐渐恢复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豪情。他握紧铁槊,喃喃自语:“袁绍未能完成的霸业,我公孙瓒定能实现!天下,迟早是我的!”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更大的危机正在暗处悄然逼近,各方势力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http://94xsds.com/book/838612-1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