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那场小小的风波,像是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也荡开了一圈圈清晰的涟漪。
次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王轩一行人便收拾妥当,仆役们簇拥着华丽的马车,在驿丞恭敬的相送下,卷起一阵烟尘,先行离去。临上车前,王轩隔着人群,冷冷地瞥了林凡一眼,那目光里有不屑,有嫉恨,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
林凡与张正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用过早饭,才结了账,背上各自简单的行囊,踏上了通往府城的官道。
经由昨日之事,张正对林凡的态度己然从最初的同乡之谊,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不再称呼“林兄”,而是毕恭毕敬地唤一声“林先生”,亦步亦趋地跟在林凡身后半步的距离,俨然一副弟子的姿态。
林凡对此有些哭笑不得,几番纠正无果,也只得由他去了。
官道之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春日暖阳晒在身上,懒洋洋的,道旁的新柳抽出嫩绿的枝条,随风轻摆,别有一番景致。
两人并肩走着,沉默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张正似乎是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艳羡与一丝苦涩:“林先生,昨日您那番‘取财有道,避难有方’的宏论,真是振聋发聩。张正苦读十余载,自以为对经义小有心得,可与先生一比,方知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所见所学,皆是些皮毛。”
他叹了口气,神情有些黯然:“尤其是先生您,仿佛天生便有文气绕体,信手拈来便是妙语华章。不像我,文思迟钝,体内那点微末的文气,如同风中残烛,若想在科举之路上有所寸进,实在是难如登天。”
这番话倒是说到了林凡的心坎上。他对自己这身奇异的力量同样充满了困惑,张正的这番话,恰好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个世界力量体系的契机。
他故作寻常地问道:“文气之说,我也只是偶有所感。难道此物除了勤学苦读,就没有别的法子可以增长了吗?”
张正闻言,左右看了看,见西下无人注意他们,才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寻常法子自然是没有了。不过……我曾听县学的教谕偶然提及,真正的读书人,修行到高深处,是能够凝练出一种名为‘文胆’的东西。”
“文胆?”林凡心中一动,这两个字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让他瞬间提起了全部的精神。
“对,文胆!”张正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向往与敬畏,“据说,一旦凝练出文胆,文人便可脱胎换骨。其心志之坚定,有若金石,等闲的鬼魅邪祟见了都要退避三舍。更厉害的是,有文胆加持,无论是作诗还是为文,威力都会倍增。同样一首诗,寻常学子吟诵,或许只能壮壮胆气,而有文胆的大儒念出来,便可能真的具备诗中所言的莫大威能!”
说到这里,张正的语气又低沉下去:“只可惜,这凝练文胆的正法,据说早在数百年前就己经失传了。如今的读书人,想要滋养文气,全靠两条路。一是科举功名,得朝廷气运加持,官位越高,文气越是雄厚。二便是日夜诵读圣人经典,从那些微言大义中汲取养分。可这两条路,对我们这些寒门子弟而言,都太慢,也太难了。”
一番话说完,张正长吁短叹,满脸的无奈。
然而林凡却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文胆!
心志坚定,鬼神辟易,诗词文章威力倍增!
这……这不正是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他吓退衙役,靠的是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他构思中的《侠客行》,能引动杀伐之气;他未来将要书写的《正气歌》,能让恶霸心神剧颤。这一切,都与张正所描述的“文胆”之效,何其相似!
一个惊人的念头在林凡的脑海中炸开:别人需要靠苦熬功名、耗费一生去滋养的文胆,自己似乎……正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一条匪夷所思的捷径,在迅速地构筑和强化着。
难道,那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千古名篇,就是这个世界失传的“凝练正法”?
这个发现让他心脏狂跳,一股巨大的震撼与狂喜交织在一起,几乎要让他失态。他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波澜,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纷乱的思绪平复下来。
他看着身边一脸失落的张正,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应该说些什么。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张兄,你我读书,所为何事?”
张正一愣,下意识地回答:“自然是为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若能得一官半职,造福一方百姓,便不负此生所学。”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也非常朴实的答案。
林凡却摇了摇头,他的目光越过官道上熙攘的人群,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与广阔的天地。“张兄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张正耳边响起。他喃喃自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凡的声音变得深沉而有力:“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文胆之说,亦不过是修行路上的风景。若我辈读书人,将目光仅仅局限在这一身一己的得失之上,那我们的心胸,便只有方寸大小,如何能承载得起真正的浩然文气?”
“你看这官道,南来北往,有商贾,有走卒,有衣衫褴褛的贫者,亦有车马鲜亮的富人。你看这天下,有丰饶的沃野,也必有贫瘠的荒地。我辈读书人,既然学的是圣贤之书,就当有圣贤之志。我们的心,不应只在书斋,不应只在功名,更应该在这天下,在这苍生!”
“当一个人的心中,装着的是万家灯火,念着的是黎民疾苦,他的胸襟,自会如江海般开阔,他的意志,自会如山岳般坚定。到了那时,所谓的文气,所谓的文胆,或许便会不求自来。因为,那时的我们,己经与这片天地,与这芸芸众生,站到了一起。”
林凡的这番话,没有半句提及具体的修炼法门,却字字句句,都首指本心。
张正彻底呆住了。
他站在原地,如同一尊石雕,任凭道上的行人从他身边匆匆而过。林凡的话,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砸碎了他十数年来构筑的那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狭小世界。
是啊,自己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摆脱贫穷?为了让人看得起?为了那一点点微末的功名?
这些念头在过往的岁月里,如同藤蔓般将他的心牢牢捆住。而此刻,林凡的话如同一道利剑,斩断了这些束缚。
“为天下……为苍生……”张正的嘴唇微微颤抖,眼中那因前途渺茫而积聚的迷惘与颓唐,正在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光亮。那是一种被点燃的,名为“理想”与“信念”的火焰。
许久,他才回过神来,对着林凡,郑重地、深深地作了一个长揖,这一次,他没有说话,但林凡能感受到,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某种根本性的蜕变。
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张正,林凡微微一笑,心中也颇为畅快。
然而,当他们再次上路时,一个更深层次的疑问,却悄然浮现在林凡的心底。
张正他们需要靠功名和经典来滋养,而我,只需要“诵经”——背诵那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诗词。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是突发的。
那么,我能否主动地、系统地去修炼它?
我的力量源泉,究竟是那些诗词本身蕴含的意境,还是我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恰好成了一个独特的“解码器”?又或者,是我在吟诵它们时,所倾注的真情实感,才最终激活了这股力量?
如果可以主动修炼,该从何处着手?是选择不同意境的诗词进行尝试,还是去寻找某种能够引导和控制文气的心法?
一个个问题,如同一粒粒种子,在林凡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他抬起头,望向远方那条通往府城的路。他知道,那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旅程,更是一条通向未知力量体系的,充满荆棘与机遇的探索之路。
而这条路,他必须一个人走下去。
(http://www.94xsds.com/book/831760-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