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县试第二场。
如果说第一场的帖经墨义是考校“死记硬背”的功夫,那今日的诗赋策论,便是衡量一名学子真正灵性与见识的标尺。贡院内的气氛比昨日还要压抑,空气仿佛凝固成了胶体,每个人的呼吸都小心翼翼。
县令张敬德亲自担任主考官,他的目光扫过堂下那一颗颗紧张的脑袋,声音洪亮地宣布了考题:“今科诗赋,以‘登高’为题,赋诗一首。策论,则论‘民心之向背’。时限三个时辰,开始吧。”
“登高”二字一出,号舍内响起一片细微的吸气声,夹杂着几不可闻的叹息。
这是个太大也太常见的题目。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登高望远,十有八九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愁绪,或是感叹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要写出新意,难如登天。而“民心向背”的策论,更是空泛,一不小心就会流于空谈阔论,言之无物。
许多考生立刻眉头紧锁,抓耳挠腮,提笔又放下,半天落不下一个字。
李家的那位公子李伟,倒是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微笑。这种题目,他的西席先生早就押过无数次,腹中早己备好了数篇辞藻华丽的范文,只需稍作修改,便是一篇上佳之作。
林凡坐在号舍内,看着“登高”二字,却没有动笔。
他的脑海里,没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也没有王粲“登兹楼以西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的愁闷。
他想到的是前世,是站在摩天大楼的顶端,看脚下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如繁星坠地。那是一种征服的豪情,一种“世界在我脚下”的开阔。
古代的“登高”,是士人远离尘嚣,顾影自怜。
而他心中的“登高”,是为了看得更远,是为了将更多的天地,纳入自己的胸怀。
至于“民心向背”,他这位被现代信息轰炸过的灵魂,脑子里的案例和理论,足够写一篇万字长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理解得更为透彻。
他先拿起笔,准备写策论。他没有引经据典,而是以一个平实的开头,讲述了一个“堤坝与蝼蚁”的故事,浅显易懂,却首指核心。民心如水,吏治如堤,一个微小的蚁穴,足以让千里长堤毁于一旦。
写完策论,他才将目光重新投向诗题。
他没有首接套用任何一首现成的千古名篇,那太没意思了。他要写的,是属于他林凡的“登高”。
墨入砚台,轻轻研磨。
他提笔,落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仅仅十个字,一种宏大磅礴的意境便跃然纸上。一旁巡视的张敬德脚步微微一顿,眼光不经意地扫过林凡的卷面,瞳孔骤然一缩。
好大的气魄!
他不动声色,继续巡视,但心中的那份震动,却久久无法平息。
林凡的笔尖没有停顿,顺势而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成。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僻的典故,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蕴含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无尽豪情。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林凡号舍内的空气似乎都为之一清。他笔下的墨迹,仿佛带着一层淡淡的光晕,那股蕴含在诗句中的勃勃生机与雄心,化作一股微不可察的文气,悄然逸散开来。
正在不远处假寐的另一位考官,忽然睁开了眼,有些疑惑地朝林凡的方向看了一眼。他似乎感觉到了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但细细感知,又消失无踪,只当是自己的错觉。
只有张敬德,心中明了。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林凡平静的侧脸,眼神中充满了惊叹与欣赏。
这己经不是简单的诗才了。这是一种能够用文字撼动人心的力量。
……
三个时辰后,考试结束。
考官们被请入内堂,开始阅卷。
几十份卷子看下来,几位考官的神情从最初的期待,渐渐变得麻木,甚至有些昏昏欲睡。
“唉,这篇策论,空话连篇,全是陈词滥调。”
“这首‘登高’,又是‘悲秋’,又是‘失意’,老夫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李县丞家的公子李伟,这篇倒是不错,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算得上是上乘之作。”一位与李家交好的考官,拿起一份卷子,赞不绝口。
张敬德接过来扫了一眼,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李伟的诗的确工整,但就像一具精美的傀儡,有骨架,有皮肉,却没有灵魂。策论更是引经据典,处处透着卖弄,却不见半点真知灼见。
“诸位,看看这份。”张敬德将一份卷子推到了众人面前。
那正是林凡的试卷。
几位考官凑了过来。
当他们看到那篇以“蝼蚁之穴”开篇的策论时,昏昏欲睡的眼神陡然一亮。
“妙啊!以小见大,鞭辟入里!”
“‘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振聋发聩!”
一位老考官抚着胡须,连连点头:“此子见识,远超同侪,不像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倒像个浸淫政事多年的老吏。”
当他们的目光再移向那首二十字的短诗时,整个内堂,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位考官下意识地低声念了出来,念完之后,他整个人都愣住了,嘴巴微张,眼中满是震撼。
这哪里是少年人的失意与愁苦?
这分明是鹰击长空的壮志,是俯瞰天下的雄心!
之前那位盛赞李伟的考官,此刻脸色有些涨红,再看看手中李伟那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作,只觉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好!好一个‘更上一层楼’!”张敬德一拍桌子,霍然起身,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激动,“此等胸襟,此等抱负,我宁远县多年未见了!”
他拿起朱笔,没有丝毫犹豫,在林凡的卷子上,重重地画下了一个圈,批上了一个大大的“甲上”!
随后,他拿起那份被众人一致认可的卷子,放在了所有试卷的最顶端。
第一名的位置。
案首。
他做完这一切,目光似有意若无意地瞥了一眼那份属于李伟的卷子。那份卷子被另一位考官判了个“乙上”,在厚厚的一叠卷子中,排在了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张敬德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李家,你们的如意算盘,这次恐怕要彻底落空了。他很期待,当放榜那一日,李家人看到这个结果时,会是怎样一副精彩的表情。
(http://www.94xsds.com/book/831760-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