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过后,林凡婉拒了王振海的盛情挽留,独自回了家。
那一场精神上的交锋,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消耗巨大。尤其是将那首《临江仙》的意境强行灌注于此方天地,让他感到一种灵魂被掏空的疲惫。
这具身体本就孱弱,是那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典型书生。往常但凡熬夜读书,次日必定头昏脑涨,精神萎靡。
然而,第二天清晨,当天光透过窗棂洒在脸上时,林凡睁开眼,却并未感受到预想中的疲惫。
恰恰相反,他只觉得神清气爽,西肢百骸仿佛被清泉洗涤过一般,通透无比。脑海中更是一片清明,连昨日诗会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纤毫毕现。
“奇怪。”
他坐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筋骨间竟发出一阵细微的噼啪声。他走到院中,看到角落里那只半满的水缸,鬼使神差地伸出双手,扣住缸沿,气沉丹田——这是他从前世武打片里学来的姿势,此刻纯属下意识。
“起!”
一声低喝,那沉重的石缸竟被他硬生生抱离了地面半寸!
虽然只有一瞬,林凡便因力竭而松手,水缸“咚”的一声落回原地,溅起些许水花。但他本人却愣在了那里,喘着粗气,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以这具身体原有的力量,别说抱起石缸,就是提两桶水都费劲。
昨夜的疲惫是真的,此刻的力量也是真的。唯一的变量,就是那两次“诗词显圣”。
难道……文气不仅能引动天地异象,还能反过来滋养己身?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便如野草般疯长。
林凡不是这个世界的土著,他的思维没有被固有的框架束缚。现代科学告诉他,能量是守恒的。他吟诵诗词,调动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引动了天地间的某种“能量”,也就是文气。那么,作为这一切的“导体”和“源头”,他的身体受到能量逸散的辐射和改造,完全合乎逻辑。
这就好比一个超高功率的信号发射塔,长期运行,周围的磁场环境自然会发生改变。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林凡喃喃自语,“这里的文气,莫非就是一种更高阶的‘内气’?”
他决定验证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他闭门不出,将县令张敬德赠送的一些杂记、道藏翻了出来。这些书里零星记载着一些前朝大儒“文气护体,寒暑不侵”或是道家高人“存思服气,辟谷延年”的传说。
这些在旁人看来是神话传说的东西,在林凡眼中,却成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他将现代的能量学、生物学概念,与这个世界的“气”、“神”、“意”等说法相互印证,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心中逐渐成型:文气,或许可以通过特定的精神活动,主动引导入体,进行“修炼”。
傍晚,林凡在自己的小屋内盘膝坐定,摒除杂念。
他没有选择《将进酒》那般霸道的诗篇,那玩意儿动静太大,容易引来围观。也没有选《临江仙》,意境太过沧桑,不适合养身。
他选择的,是前世一首非常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他没有念出声,而是在脑海中观想。观想的不是诗句,而是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与韧性。那种扎根于大地,汲取养分,向阳而生的蓬勃生命力。
渐渐地,他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流,从虚空中渗出,顺着他的呼吸,悄然钻入体内。
这股暖流不像菜市口那般狂暴,也不像诗会上那般宏大,它细微、温和,如春雨润物,无声无息。
林凡心中一喜,立刻凝神,尝试用自己的意念去引导这股暖流。他想象着自己是一株干涸的小草,贪婪地吸收着这股“生命能量”。
暖流顺着他的经脉缓缓流淌,所过之处,原本有些虚浮的身体变得凝实,精神上的疲惫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盈感。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莫一个时辰,当林凡再次睁开眼时,窗外己是繁星满天。
他站起身,只觉得身轻如燕,双目清亮,连夜色都看得比以往清晰几分。之前抱起水缸的脱力感早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而沉稳的力量感。
“真的可以!”
林凡握了握拳,感受着体内那股温顺而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是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随时可能被命运碾死的蝼蚁。
狂喜过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浮现在他心头。
既然可以通过观想诗词意境来修炼文气,那这种修炼,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路径和等级划分?比如,像今天这样引气入体,算是什么阶段?是入门,还是炼气一层?
再往上,是否还有筑基、金丹之类的说法?那些传说中的大儒,他们的文气修为,又达到了何等恐怖的境界?
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也……要精彩得多。
(http://www.94xsds.com/book/831760-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