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韩卫民的身世和婚姻,这里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小插曲。
韩卫民是个命苦的孩子,五岁没了娘,六岁又死了爹,成了孤儿以后,平时全靠邻居们,这家给一瓢,那家给一碗的接济,可以说是十分艰难地在世上勉强苦撑着,其中的痛楚和心酸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韩卫国的母亲是个吃斋念佛的大善人,对韩卫民当时的处境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过与丈夫商量便把韩卫民接进了自己家里,尽管自家的日子过得也很艰辛,但韩卫国一家人却从来未嫌弃过这个没有人要的苦命孩子。
韩卫民的父亲临过世前,总共给他留下两间土坯墙破毛草房,外加二亩薄地。
未成年之前,韩卫民基本上天天陪着韩卫国到孝义街上的私塾去读书,由于白天晚上,兄弟俩都形影不离地待在一起,因此相互之间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的深厚。
过了十西岁以后,农忙的时候,韩卫民学着帮忙干点零活,农闲季节则帮着放放牲畜。
到了韩卫国娶马氏成家,韩卫民己经有了十五岁。
分家另过的时候,因为从小就寸步不离地跟着韩卫国,所以韩卫民主动要求跟着韩卫国两口子一起生活,这样,韩卫国与马氏夫妇和韩卫民就组成了一个临时之家。
尽管不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彼此相处的比亲兄弟还要亲。
韩卫国考中秀才之前,除了农忙时节下地搭把手外,平时大部分时间,他都用在了攻读诗书上,那时的乡下女人大部分都裹小脚,马氏自然也不例外,虽然马氏也很能吃苦,但毕竟脚小干不了太重的农活,因此,家中的重活累活基本都落到了韩卫民一个人的身上。
尽管如此,韩卫民总是任劳任怨,从来不说一声累,不叫一句苦,有人出言挑拨,韩卫民也不为所动。
由此,韩卫国两口子认定韩卫民是一个诚实可靠,知恩图报的好小伙。
韩卫国考中秀才的这一年,韩卫民也有了十七岁。
眼看韩卫民己经长成了大人,为了给其早日成亲, 这天晚上躺倒床上后,马氏对丈夫道:“卫国,卫民今年岁数也不算小了,这几年跟着咱两口子风里来,雨里去的苦没少吃,也没少受累,依我的想法,咱应该帮他物色个正经人家的女孩子成家立业了,要不然的话,年龄越大越不好找,如果这件事不抓紧办的话,万一要是耽误了他的终身大事,不仅我们两口子会遭到别人在背后唾骂,而且我们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韩卫国听后,想了想问道:“老婆,既然如此,那你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要是有的话,那明天咱就托人上门去提亲,如果没有,那咱俩就赶紧拜托亲友,尽快把这桩事给解决了,否则,即便别人不讲什么,就像你刚才所讲的那样,咱自己也于心不安,还是你们女人心细,若不是你提醒,我还真的就没想到。”
“在我看来,你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不是你没想到,而是你压根就没去想。”
马氏娇嗔道。
“我怎么就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了?你不说,我还差一点忘了件该办的事情。”
韩卫国一边说,一边翻身压到了马氏身上。
“好了,先别闹了,我在和你说正经事呢,咱家的亲朋之中,我反复考虑了好几遍,并没有一个丫头与卫民相当,不过,我倒觉得咱村西头陈有实的女儿翠莲应该能够答应嫁给卫民。”
马氏一边把丈夫往身下推,一边正儿八经地讲道。
“陈翠莲还没有嫁人?要是我没记错的话,那丫头与我同岁,长得挺标致的,这都有二十了,怎么还没有成家呢?”韩卫国疑惑不解地问马氏道。
“这件事说来话长,据听人讲,翠莲原来的婆家是东边肖家村的,十六岁那年,她自小订下的娃娃亲未婚丈夫得了重病,婆家曾托人来打算把她娶过门去冲喜,当时,翠莲的父母没有答应,谁知过后没到一个月,她那个短命的未婚夫就只身去了阴曹地府。这些年高不成,低不就地便一首拖到了现在。
在此期间,也不是没有人给翠莲说过婆家,但不是因为条件好的人家嫌她命硬,就是因为条件不好的人家,翠莲与她父母又看不上对方而作罢。
我琢磨着,虽然翠莲比卫民大了三岁,但毕竟还是黄花大闺女,并且人也长得漂亮,如果卫民不嫌弃翠莲是望门寡,翠莲及其父母也不介意卫民是孤儿的话,我倒觉得他们俩是很般配的一对。”
马氏接过话,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好事还须多磨。关于这件事,我建议,明天吃早饭的时候,你先试探一下卫民的态度,要是卫民有意,那咱就想办法托人前去老陈家提媒,若是无心,那就再另想别的办法。”
韩卫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吃早饭的工夫,马氏特意试探着问韩卫民道;“兄弟,二嫂打算跟你说点事,今年你也快到十八岁了,己经到了成家娶媳妇的年纪,昨天晚上,我和你二哥商量了一下,想问问你打算找个什么样的老婆?”
韩卫民听了,想也没想便回应道:“二嫂,我韩卫民不但人长得貌不出奇,相不压众,而且分文皆无,还孤儿一个,我倒是想找一个像您这样既漂亮贤惠,又会勤俭持家的好女人,可谁会看得上我这样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光蛋呢?”
“好小子,还惦记上你二嫂了,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韩卫国故意打趣道。
“二哥,你千万不要误会,刚才我只不过是打个比方而己。”
韩卫民当即急红了脸连忙分辨道。
“就你没正经,咱不理他。二嫂心里当下有个现成的人选,这个丫头你也认识,现在我说出来,你要是愿意呢,那下一步就由我和你二哥托媒去提亲,你若是看不上,那我和你二哥就再想办法给你另选他人。
咱村西头陈有实的女儿翠莲,你应该不陌生,虽然她大你几岁,但人长得既漂亮,又还是知根知底正经人家的女儿,俗话不是说,女大三抱金砖吗?
听你二哥讲,她应该正好大你三岁,你好好想想,看看她中不中你的意?”
马氏极其认真地询问道。
(http://94xsds.com/book/812508-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