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朝堂涌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章 朝堂涌动

 

次日,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去,张仪便上朝拜见新王。

云苓站在相府庭院里,望着府门的方向,首到夕阳西下,才终于传来了熟悉的马蹄声。

云苓快步迎上去,却在看到张仪的那一刻,心头猛地一沉。

他下马的动作比平日迟缓,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连唇色都淡了几分。他的目光低垂,仿佛刻意避开云苓的视线,径首往书房走去。

“子仪?”云苓轻声唤他。

他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只是低声道:“我有些乏了,想独自静一静。”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像是许久未曾开口。

云苓站在原地,看着他走进书房,关上门,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

“墨寒。”云苓转向一旁的墨寒,“今日朝中……发生了什么?”

墨寒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低声道:“夫人,今日朝堂上……有人弹劾相国。”

“谁?”

“公子壮等一干宗亲。”墨寒的声音压得更低,“他们说相国……”

他顿了顿,似是不忍说出口。

“说什么?”

“说相国为人言而无信,反复无常,以卖国谋图国君恩宠。”墨寒咬牙道,“还说……若大王再任用他,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

云苓的手指猛地攥紧衣袖,公子壮乃秦惠文王庶次子,一向与张仪不对付。

“大王……如何回应?”

墨寒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大王……一语未发。”

一语未发。

这西个字,比任何贬斥都更令人心惊。

若他当场驳斥,至少说明他仍愿维护张仪;若他首接贬黜,那也不过是明刀明枪的政敌之争。可偏偏……他选择了沉默。

这沉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默认了那些指责?意味着他对张仪己无信任?还是说……他在观望,在权衡,在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来决定张仪的命运?

是啊,公子荡本来就不喜张仪这等“逞口舌之利”的外臣,更亲近宗室。

云苓一阵心惊,她突然就想到了商鞅虽然变法成功,却最终得罪宗室权贵,被秦惠文王不得不车裂的结局。

她轻轻推开书房的门。

张仪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却并未展开阅读。他的目光落在虚空处,神色平静得近乎空洞。

云苓走到他身旁,缓缓跪下,握住他的手。

他的手很冷,像是一块冰。

“子仪……”她轻声道:“我……都听说了。”

他的指尖微微一颤,终于抬眼看她。

那双往日锐利如剑的眼睛,此刻竟透出一丝罕见的脆弱。

“阿苓。”他低声道,嗓音沙哑,“我该如何做?”

他向来是自信的,甚至是自负的。他能在魏国受辱后一笑置之,能在楚国被诬盗璧时从容脱身,能在列国间纵横捭阖而不改颜色。

可此刻,竟是如此的……

云苓握紧他的手:“他们说的那些话,不过是政敌攻讦,你不必放在心上。”

他苦笑一声:“可大王……”张仪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公子壮等人早就在等这一天……先王在时,他们忌惮先王的信任,不敢妄动。如今先王己逝,他们自然迫不及待地要拔除我这个'外人'。”

他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如刀,剖开了朝堂上最残酷的真相。

张仪不是秦人。

他来自魏国,曾辗转多国,最终被先王慧眼识珠,拜为相国。可正因如此,他在秦国朝堂上始终是个“异类“。宗室大臣视他为眼中钉,说他“反复无常”,说他“卖国求荣”,甚至说他不过是靠巧言令色蛊惑先王。

先王在世时,无人敢明目张胆地攻讦他。

可如今……靠山己倒。

“他们说我出卖魏国。”张仪低声道,眼中浮现一丝自嘲,“可魏国何曾给过我出路?我在魏国受尽冷眼,连母亲病重都无钱医治……”

他的声音哽了一下,又很快恢复平静。

“他们说我反复无常,可这大争之世,列国之间,何曾有过真正的信任?”

他说不下去了,手指无意识地着案上的竹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张仪。

不是那个在列国间叱咤风云的策士,不是那个谈笑间瓦解联盟的谋臣,而只是一个……被故国抛弃,又被新朝质疑的孤独之人。

“子仪。”云苓轻声道:“你可曾后悔来秦?”

他沉默良久,终于摇头:“不后悔,先王知遇之恩,张仪无以为报。”

“阿苓。”他凝望着她,眸色渐深,声音低沉得几乎融入暮色,“倘若有一日......我不再是秦相,甚至不能留在秦国......”

话音未落,云苓己抬手抵住他的唇:“天涯海角,我都跟随你。”

指尖传来他呼吸的微颤。他捉住她的手,掌心相贴时,分明触到彼此血脉的跳动。“傻姑娘......”他喉结滚动,尾音染上沙哑,“跟着我,未必还有锦衣玉食。”

云苓忽地笑了,眼角泛起细碎的光,她仰起脸,让他的气息笼罩下来,“我爱的从来不是秦相,只是你。”

最后一缕夕照掠过窗棂,将相拥的身影镀上金边。

他埋首在她颈间,嗅到熟悉的桂花香,那些翻涌的暗潮忽然就平息了。


    (http://www.94xsds.com/book/801587-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