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郢都的街巷却未沉寂。
青石板路上泛着的水光,倒映着两侧高悬的灯笼,橘红色的火光在雾气中晕染开来,像是浮动的星河。
街道两旁,楚人商贩的摊位上摆满了各式精巧的物件——漆器、丝帛、兰草香囊,还有青铜小像,皆是秦地少见的雅致。
云苓跟在张仪身后半步,目光忍不住西处流连。
“大人,这里比咸阳热闹多了。”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雀跃。
张仪侧眸看她一眼,唇角微扬:“楚人尚奢靡,夜不闭市,笙歌不绝。”他顿了顿,又道,“不过,倒也有趣。”
他的语气难得轻松,云苓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灯火映照下,他的侧脸轮廓分明,眉目如画,比平日里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柔和。
她忽然想,若是没有那些尔虞我诈的朝堂之争,他会不会也像寻常公子一样,闲来赏花饮酒,恣意风流?
正想着,前方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一个小摊前围了不少人。
云苓踮脚望去,原来是个捏面人的老匠人,手指翻飞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像便在他掌中成形。
“大人,我们去看看?”她忍不住拉了拉张仪的袖子,又立刻意识到逾矩,连忙松开。
张仪唇角微勾:“去吧。”
老匠人见他们走近,笑呵呵地招呼:“两位贵人可要捏个小像?保准形神俱似!”
云苓兴致勃勃地点头,坐在小凳上,让匠人照着捏。老匠人手指灵活,面团在他掌心揉捏几下,便渐渐显出她的轮廓——杏眼樱唇,发髻微垂,连裙裾的褶皱都捏得分毫不差。
“姑娘生得俊,捏出来也好看。”老匠人笑眯眯地将面人递给她。
云苓接过,越看越喜欢,忽然心念一动,偷偷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张仪。他正望着远处的灯火,似乎并未注意这边。
她压低声音,对老匠人道:“老伯,能不能……再捏一个?”她指了指张仪,“就照他的模样。”
老匠人了然一笑,点点头:“明日来取便是。”
云苓心中一喜,又怕张仪察觉,连忙将面人收进袖中,装作若无其事地站起身。
等回了秦,她便要离开了,这小玩意儿,留着做个念想也好。
“好了?”张仪回眸看她。
“嗯。”她点头,唇角忍不住扬起,“老伯手艺真好。”
张仪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一瞬,忽然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唇角:“沾了面粉。”
云苓一怔,只觉得他指尖的温度一触即离,她低声道:“多谢大人。”
张仪收回手,神色如常的转身。
两人继续沿着长街漫步,夜风微凉,带着桂花的甜香。街边有楚女轻歌曼舞,水袖翻飞,歌声缠绵,引得路人驻足。
“《九歌·少司命》。”张仪忽然道:“楚人祭祀神灵的曲子。”
云苓侧耳倾听,只觉得曲调婉转悠扬,似有无限情思藏在其中。
她想起墨寒说过的话——他曾被昭阳冤枉,受尽折辱。那时的他,是否也曾独自一人,听着这样的歌声,在异乡的夜里辗转难眠?
正出神间,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群孩童提着莲花灯嬉戏玩闹,其中一个不小心撞到了云苓身上,灯里的烛火晃了晃,险些熄灭。
“小心。”张仪伸手扶住她的肩,将她往自己身侧带了带。
云苓站稳身形,低头看向那孩子,是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
“对、对不起……”小女孩小声道。
云苓蹲下身,柔声道:“没关系,灯没灭就好。”她替孩子理了理衣襟,又从袖中取出一块饴糖递给她,“拿去吃吧。”
小女孩眼睛一亮,接过糖,甜甜地道了声谢,又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云苓站起身,却见张仪正静静地看着她,眸色深沉。
“大人……怎么了?”她有些不自在地问。
张仪收回目光,淡淡道:“你倒是喜欢孩子。”
云苓笑了笑:“小孩子天真可爱,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张仪没再说话,继续向前走着。
忽然,只见远处高耸的章华台上灯火通明,隐约传来编钟悠扬之声。
“这是楚宫夜宴的乐声?”云苓不禁道。
“看来楚王又在宴饮。”张仪的眸中闪过一丝锐利,“正好,酒酣耳热之时,最易谈成'买卖'。”
云苓听出他话中的深意,心头微紧。她知道,明日那场朝堂交锋,恐怕会比想象中更激烈。
回驿馆的路上,张仪忽然在一家兵器铺前驻足。铺中陈列着各式楚剑,剑身修长,纹饰精美。
“楚剑虽利,却过于华美。”他轻抚剑鞘,语气意味深长,“就像这个国家,外表光鲜,内里却早己被蛀空。”
云苓忍不住问:“大人明日准备如何应对?”
张仪转头看她,忽而一笑:“你觉得楚王最想要什么?”
“土地?财富?”
“不。”张仪眸色幽深:“是虚荣。”他指尖轻叩剑身,“所以我明日要送他一个美梦,一个……他醒后才会发现是噩梦的美梦。”
月光下,他的侧脸如刀刻般锋利,眸中闪烁着势在必得的光芒。
云苓知道,这个在列国间翻云覆雨的纵横家,此刻己经准备好了明日的一切杀招。
(http://www.94xsds.com/book/801587-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