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忠魂震奸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忠魂震奸雄

 

元始五年冬,长安的雪下得格外早。铅云低垂,未央宫的飞檐挂满冰凌,凛冽的寒风卷着细雪掠过空荡荡的长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椒房殿内,汉平帝刘衎剧烈咳嗽着,指节捏着绣金锦帕,殷红血迹在素白绸缎上晕染开来。守在殿外的李卫握紧腰间双戟,青铜戟刃映出他紧锁的眉头——半月前,他便察觉王莽派来的医官神色有异,那药碗里漂浮的药渣,总泛着股似有若无的腥甜。

"卫将军,安汉公送来西域进贡的葡萄酒,请陛下品鉴。"宦官尖细的嗓音划破死寂。李卫猛然转身,看见朱漆托盘上的鎏金酒樽,烛火在酒液表面跳跃,折射出诡异的幽光。他大步上前挡住去路:"且慢!"话音未落,寒光一闪,袖中短刃己挑开酒盖,刀尖瞬间染成青黑色。殿内顿时响起瓷器碎裂声,汉平帝惊恐的面容在屏风后若隐若现,而东暖阁方向,王莽的贴身侍卫正握剑逼近。

李卫反手抽出双戟,铁戟相撞发出龙吟般的清鸣:"陛下快走!从密道往宣室殿!"他的吼声震得廊下铜铃乱颤,多年戍守赵郡练就的虎目死死盯着来敌。二十名黑衣死士破窗而入,弯刀泛着淬毒的幽蓝。为首的死士冷笑道:"李将军何必愚忠?安汉公许诺,降者封万户侯!"回应他的是李卫的断喝:"我李氏祖训刻在骨血里!宁可站着死,不向逆贼跪!"言罢腾空跃起,双戟如游龙入海,戟尖精准挑飞两人咽喉,铁戟横扫又将三人砸在蟠龙柱上,砖石纷飞间,鲜血溅满了精美的壁画。

混战中,更多死士涌入。李卫左肩中刀,鲜血浸透玄甲,却越战越勇。他望见汉平帝在宦官搀扶下即将抵达密道口,心中稍松,却未注意背后偷袭。寒光闪过,一柄匕首刺入他的右腿,剧痛让他单膝跪地。为首死士趁机踩住他的戟杆:"再执迷不悟,陛下性命难保!""想杀陛下...先过我这关!"李卫暴喝,徒手抓住刀刃,鲜血顺着掌心流下。他猛地发力将敌人拽倒,额头狠狠撞向对方面门,在死士惨叫中夺回双戟。此时密道石门轰然关闭,他知晓陛下己安全,心中再无牵挂,双戟化作漫天血影,向着蜂拥而至的敌人扑去。

未央宫的更鼓声惊飞栖鸦时,椒房殿己沦为修罗场。李卫倚着蟠龙柱喘息,身上伤口多达十七处,铠甲缝隙渗出的鲜血在青砖上凝结成暗紫色的纹路,双戟刃口卷成锯齿状。数十具尸体堆叠在他脚下,而更多死士举着火把逼近,火光照亮他染血的面容,眼神却依然如鹰隼般锐利。"杀!"他怒吼着再次挥戟,却因力竭而踉跄。一支箭矢穿透他的肩胛,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最终,他被乱刃砍倒,却仍死死攥着双戟,试图撑起身体。

当王莽踏入殿内时,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他望着李卫残缺不全的躯体,尸体仍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双目圆睁望向宣室殿方向,仿佛即便身死,也要守护汉平帝最后的退路。死士呈上染血的密信,信中写着"吾李氏子孙,生为汉臣,死为汉鬼",字迹被血晕开,却依然苍劲如铁。王莽阴沉着脸将信掷于火盆,火焰骤然窜高,映得他冠冕上的东珠泛着血色幽光。

他凝视着满地狼藉,突然发出一声长叹:"若元帝不耽于酒色,成帝能励精图治,哀帝可长命治国,朕何至于走到这一步?"语气中既有得意,又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怅惘,"李氏满门忠烈,可惜...生不逢时啊。"身旁的谋士欲出言附和,却被他抬手制止。他缓缓走到李卫遗体旁,弯腰拾起那柄布满缺口的铁戟,指尖抚过戟身上斑驳的血迹:"卫之英勇,果然名不虚传。只可惜,忠错了人。来人,厚葬于平帝旁"

三日后,长安城贴出皇榜:"圣上遇刺,不幸崩殂。"而市井间,百姓们却偷偷传颂着那晚的惨烈:有守卫目睹一神将持双戟力战百人,戟影所过之处血雨纷飞;更有人说椒房殿的血腥味三日不散,连天上的乌鸦都不敢啄食那具忠魂。后世史官修撰《汉书》时,在《忠义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勇也,如卫霍再世;其忠也,似日月昭彰。后人赞勇士,必称'卫之英勇也'。"

而在赵郡李氏祠堂,李则的牌位旁新添了李卫的灵位。李凛抚摸着布满裂痕的双戟,泪水滴落在"忠烈千秋"的匾额上。他转身望向满堂李氏子弟,声音如洪钟般响彻祠堂:"记住,这双戟不仅染着匈奴的血,更刻着王莽的仇!此仇不报,李氏子孙誓不为人!"祠堂外,北风呼啸,似是万千忠魂在为李卫悲鸣,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复仇之战蓄势。远处的天空中,乌云翻涌,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汉江山。


    (http://94xsds.com/book/787836-1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