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刘洵继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刘洵继位

 

元平元年深秋,长安城的银杏叶被霜风染成金红,却难掩未央宫内外的肃杀之气。自昌邑王刘贺被废后,朝堂如同一锅沸腾的沸水,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霍光独居大司马府西阁,青铜灯盏里的灯芯噼啪作响,案头摊开的宗室族谱己被反复翻阅,边角卷起毛边,而他的目光始终紧锁在"皇曾孙刘询"的名字上。这个曾被的贬为庶人的太子之后,此刻竟成了他心中最艰难的抉择。

密室木门突然轻响,光禄大夫丙吉裹挟着寒气踏入,怀中紧抱的檀木匣泛着陈旧光泽:"大将军,此乃老丞相李守临终前封存的密档。"霍光起身时带倒了案上竹简,他颤抖着双手打开木匣,泛黄的帛书展开,字迹虽己褪色,却如利剑般刺痛双眼——那是巫蛊之祸的深夜,李守用李家的未来为刘询换来的生存凭证,密密麻麻的朱批间,还留着干涸的暗红血迹。

"当年老丞相耄耋之年,却死死护着襁褓中的皇曾孙。"丙吉声音哽咽,"臣暗中查访十余年,刘询在市井间长大,研习《春秋》兵法,常为百姓平冤。数月前渭水泛滥,他冒死带领民众筑堤,百姓皆称其有圣王之风。"霍光抚过帛书上李守的落款,记忆如潮水翻涌。二十年前那个雪夜,浑身浴血的李政撞开霍家府的门,怀中婴儿的啼哭混着嘶哑的呼喊:"霍兄,这次李家和太子有可能逃不过这一劫了,这个孩子托付于你!"

三日后的未央宫承明殿,气氛凝重如铁。霍光率三公九卿长跪于地,白发苍苍的老臣声音响彻殿堂:"臣等恳请太后陛下,立皇曾孙刘询为大汉天子!"珠帘后,上官太后微微颔首,诏书展开的刹那,身着粗布麻衣的刘询缓步踏入殿内。他的青布鞋面沾着掖庭狱的泥渍,却昂首挺胸,目光扫过满堂朝臣时,既有历经磨难的沉静,又暗藏蛰伏己久的锋芒。

登基大典当日,未央宫前的广场挤满百姓。当刘询在高祖庙前完成三跪九叩,起身时突然解下腰间玉佩,那是半块螭纹玉,裂痕处缠着褪色的红绳——正是李守当年拼死护住的信物。"此玉见证李氏满门忠烈!"他高举玉佩,声音传遍长安城,"自高祖斩蛇起义,李氏西代血洒疆场,今朕必让忠魂安息!"

旨意如雪片般飞传:追封李守为"安国公",谥号"忠肃",在长安建宗祠与未央宫相望;刘据与李守合葬的白鹿原陵园扩建三倍,御笔亲题"忠义双辉"匾额;李政即刻入朝任大司农,掌天下钱粮;李凌之子李骁破格擢升羽林中郎将,赐"虎贲"军旗。诏书所到之处,李氏祠堂香火大盛,百姓自发在门前悬挂白绢,上书"忠烈千秋"。

朝堂之上,却暗流汹涌。御史大夫弹劾:"陛下如此厚赏,恐李氏一门权势滔天!"刘询猛地拍案,将李守密档重重掷于丹墀:"若无李守舍命相护,朕早己化为枯骨!当年老丞相如此年纪,抱着朕穿过箭雨之中,这般恩情,朕恨不得裂土封疆!"霍光望着新帝眼底燃烧的怒火,恍惚间看到了武帝年轻时的威严。

深夜的大司马府,霍光设宴邀刘询共饮。青铜酒樽里的酒水泛起涟漪,老臣试探道:"陛下如此重用李氏,就不怕养虎为患?"刘询却举杯起身,遥敬李氏祠堂方向:"霍公可知?朕在废弃的府中时,李政每月朔望必送来《孙子兵法》手抄本,寒冬腊月的棉衣里还藏着暖石。这份情义,比任何盟约都牢固。"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君臣身上,霍光望着眼前这个既有帝王谋略又不失赤子之心的年轻人,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赵郡李氏祖宅内,李政抚摸着皇帝赐下的金错刀,泪水滴落在刀鞘的蟠龙纹上。祠堂中,李守、李广的牌位前香烟袅袅,供桌上摆满百姓送来的五谷。他对着牌位长拜不起:"父亲、二弟,咱们李氏等了数年,终于等到这一天!"门外,三千赵郡子弟自发集结,齐声高呼"忠汉护主",声震云霄。

此后数月,刘询与霍光默契配合,推行"轻徭薄赋、宽刑简政"之策。李政在大司农任上改革漕运,将江南粮食通过新修的运河十日可达长安;李骁执掌羽林军后,日夜操练,寒光闪闪的陌刀阵成为未央宫最坚实的屏障。而在西域,傅介子传来捷报,龟兹王遣使送来降表,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再次响起。

某个月圆之夜,刘询独自登上未央宫阙,望着李氏祠堂方向的灯火长明。他轻轻着螭纹玉佩,想起李政曾说过的话:"忠字头上一把刀,李氏的刀,永远向着敌人,护着百姓。"夜风拂过,宫阙上的铜铃叮咚作响,仿佛是李氏先祖在云端欣慰的笑声。这一夜,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与天上星河交相辉映,预示着大汉王朝即将迎来新的辉煌。

“元平元年,昭帝崩,无嗣。霍光秉政,以广陵王胥、昌邑王贺失德,乃迎立皇孙询,是为宣帝。 初,巫蛊之祸,卫太子据被冤谋反,其孙询尚在襁褓,系于郡邸狱。故丞相李守,自高祖朝起,李氏一门累世忠良,守冒死力保,方全询命。宣帝即位,感李氏救命之恩,追封李守为安国公,谥忠肃,立祠祭祀;擢李守孙政为大司农,侄孙骁掌羽林。李氏忠义显于朝堂,传为佳话。”——《汉书,宣帝纪》

后世评价

1. 君臣协作典范:霍光两次扶立幼主,虽揽权却恪守臣道,与刘弗陵、刘询形成高效君臣搭档,为“昭宣中兴”奠定基础。

2. 忠义精神传承:李氏家族跨越数代的忠诚,展现了汉朝士大夫“忠君报国”的价值观,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3. 政治智慧与权谋:废立刘贺、平定西域等事件,体现汉朝高层在权力更迭与边疆治理上的果断与智慧,影响深


    (http://94xsds.com/book/787836-1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