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两个孩子的描述,明礼就知道是小叔又来了,他心里烦不胜烦,琢磨着要给他个教训。
南敬宇下工后看到闺女和外孙,腰板立即挺首,这下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满脸都是笑意。
再一看桌上的饺子和肉片就知道闺女心疼他这个爹。
他没说扫兴的话,洗完脸就立即坐到位置上,招呼大家开饭。
南笙先给他端了一小杯黑乎乎的药汁,南敬宇满脸问号,这是什么很新型的酒水吗?
闻着咋有股中药味!
看丈夫闻来闻去不敢喝,钟艳艳立即掐了他一把,“这是闺女给咱们买的中药,说是能解暑气,你赶紧喝了。”
大不了就拉两天肚子呗?
可不能白瞎闺女的一番心思。
南敬宇闻言两眼一闭,连味道都没敢品就把药给干了,随即还夹个饺子往嘴里塞,打算综合嘴里的药味。
白菜的清香再加上油梭子的肉香,这一口的满足让他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这时候,要是有口酒就更美了!
南家人在热热闹闹地吃晚饭,林雪又吃了个闭门羹,她就不懂了,二嫂都嫁了人,没事总往外跑干啥?
回到老宅,看见闺女拉着个脸,林父林母也懒得问她是怎么回事。
林雪越想越生气,忍不住向爹娘抱怨,“爹娘!二嫂经常不回家吗?她是不是又给娘家送好东西了!”
林国正不搭理她,范书婷也不受挑拨,“她爱买就买,我都管不着,有你什么事?”
林家老两口开明,儿子结婚一个就分家一个,不像其他家族不管生多少儿子都吃住在一起,经常为点小事吵架。
范书婷想着老了以后就让大儿子伺候,老三每年给点粮份就行,二儿子更不用说,人家现在己经开始给养老钱了。
被范书婷怼了一句林雪更不甘心,她怎么就碰不上这么开明的婆婆,几个嫂子上辈子真是烧了高香,才能嫁到林家!
但她对父母也有不满,要不是这次回家住,她都不知道家里这么有钱,爹娘和两个哥哥竟然把未来一年的粮份都准备出来了!
他们都有钱,却不借给自己买工作,林雪心里能好受就怪了。
南笙在娘家吃了早饭就走了,打算回家把被子拆下来洗洗,思哲也着急去河里捞鱼虾。
明礼听到姐姐喜欢,也打算去村里河边多捞一些,收拾干净给南笙送过去。
钟艳艳本来想把肉给闺女带回去一半,南笙不同意,让他们自己留着吃,她只能加快做衣服的速度,尽快给女婿邮寄过去。
回到家,思哲拎着桶就走,思琦也想去看热闹,就跟在哥哥身后当个小尾巴。
南笙先把自己屋里的被褥拆开,再去儿子屋里继续收拾,等把被罩拆下来,她还不忘把门给锁上。
林雪进到院里的时候,南笙正在洗衣裳,晾衣绳上己经占用了一半,她撇撇嘴勾起一个虚伪的笑。
“二嫂在家呢,昨天是去娘家了吗?”
南笙抬头看了她一眼,她很疑惑,一个年轻小姑娘是怎么做到如此让人讨厌的?
她的小嘴也像抹了毒,“是啊,但我不好意思多待只住了一晚上,都己经嫁了人,还回娘家抢粮吃,也不是那么回事啊对不对?”
对个屁对!
林雪还能听不出来二嫂是在针对自己?
“也不能那么说,都是爹娘的孩子,难道嫁了人就不能回娘家住了?”
南笙继续洗自己的衣裳和她唠嗑,两人笑的一个比一个假。
“那得看脸皮厚不厚,要是我回娘家长住,肯定是要把口粮带上的,不然你二哥也得被人笑话没本事,连媳妇孩子都养活不起。”
林雪破防了,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你说谁没本事?我丈夫可是县城的正式工人,每个月能挣二十五块钱!”
“那你丈夫好厉害啊,妹夫这么有钱,你回娘家肯定给爹娘买了不少好东西吧?我怎么都没听大娃说起过!”
林雪听不下去嫂子的阴阳怪气,气的转头就走,都忘了自己想来干什么。
南笙看着她的背影轻笑一声,小样,还想和我斗!
林雪这人不坏,就是有点蠢,还一心为婆家着想,只要她不打自己家的主意,南笙懒得与她计较。
河里捉鱼的人多,思哲只能往桶里装虾,村里还笑话思哲,问他凭鱼不要,拿这些没人要的虾干啥?
“我娘做这个挺好吃,再说鱼刺多,琦琦也容易卡嗓子。”
少一个抢鱼的大家更高兴,摸到虾还会给他,今天思哲收获特别多,南笙看桶装的那么满,至少得有十来斤。
“大娃,咱们河里到底有多少虾啊,一上午就能捞出来这么多?”
思哲也觉得意外,村里鱼虾是不少,但最近它们好像在水里待不住一样,都往外跑,还有不少鱼虾都晒死了。
“鱼也挺多,其他人都喜欢捉鱼,我就专门网虾,也没人和我抢。”
南笙决定了,晚上要包虾仁馅的馄饨吃,剩下的都晒干存起来慢慢吃。
下午一点钟左右,思忠和思诚送了一车柴火过来,都是干木柴。
两人还要接着去山上忙活,南笙拦不住只能让思哲也跟着一起去。
不能让两个孩子白帮忙,家里肯定得供饭吃,这顿晚饭光是虾仁南笙就用了将近三斤。
三个大小伙子吃饭,饭量得备的足足的,不能让他们吃半饱回家。
南笙调了两种馅料,一种是虾仁三鲜的,一种是芹菜猪肉的,等第二车柴火被送回来,南笙还没把馄饨包完。
她出去交代了一句,“思忠思诚!回去跟爹娘说一声,就说今天在二婶这边吃,我做你们的饭份,都不许走啊!”
思忠和弟弟对视一眼,虽然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同意了。
思诚负责回去报信儿,思忠干脆留下帮思哲一起劈柴,歇着的间隙,他小声问弟弟,“大娃,二婶最近对你们挺好的?”
思哲笑着点了下头,“娘对我们挺好的,之前也不全怪她,那时候我也不懂事,老惹她生气。”
不一会儿思诚回来,手里还拎了个板斧,也加入干活的队伍。
南笙把馄饨煮到锅里时,就叫几个孩子洗脸进屋。
村里人都喜欢屯东西,柴火也是一样,思忠兄弟几个商量着,明天再去山上拉几车柴火回来,要把柴垛堆的高高的。
(http://94xsds.com/book/779384-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