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奢安之乱,还得从元朝那会儿讲起。西南地区山高林密,住着苗、彝、土家等好多少数民族,部落之间语言不通、风俗各异。元朝皇帝想管又不好管,干脆一拍脑袋:“得,就让当地的部落首领接着管自己人,朝廷给他们封个官,定期交点税就行!” 就这样,土司制度诞生了,这些被朝廷册封的部落首领,成了世袭的 “土皇帝”,土地、人口、军队全归他们管,朝廷基本不插手。
到了明朝,朱元璋觉得这制度还能用,就接着推行,不过多留了个心眼。他一边承认土司的地位,一边又慢慢往西南派自己的官员,待到时机成熟,再逐步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废掉土司制度,改为朝廷首接派遣官员首接管理,因为朝廷的官员一般都是有任期的,是流动的,不像土司是世袭的,所以明朝针对西南的这个改造又称 “改土归流”。但是明朝推行“改土归流”必然会剥夺当地的部落首领的统治权。于是整个明朝二百多年,西南一首是战乱不断,除了最近的奢安之乱,在这之前比较著名的就是万历年间的播州杨应龙之乱,以及更早之前的大藤峡之乱,在这之后的有南明时期云南的沙定州之乱。
奢崇明和安邦彦,都是西南势力比较大的土司。奢崇明是西川永宁宣抚使,手里握着好几万精兵;安邦彦是贵州水西宣慰司的实权人物。这两人在当地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早就在琢磨怎么甩开朝廷,自己当老大。
到了明朝末年,朝堂上贪官横行,对西南更是变着法儿地压榨。官员们张口就要钱、要粮,还处处限制土司的权力。更要命的是,朝廷在辽东和后金打得热火朝天,军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就开始在西南薅羊毛。天启元年,朝廷让奢崇明和安邦彦出兵帮忙打后金,结果承诺的 40 万两饷银,只给了 4 万两!重庆巡抚徐可求,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还当面嫌弃他们派来的兵老弱病残,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同年九月十七,奢崇明率先动手。他借着 “援辽” 的名义,派女婿樊龙带着两万士兵进了重庆城,转头就把巡抚徐可求等 20 多个官员杀了,占了重庆!紧接着,叛军一路攻城掠地,打下泸州、遵义,还建国号 “大梁”,把成都围得水泄不通。这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都惊掉了下巴。
这边奢崇明闹得凶,贵州的安邦彦也坐不住了。天启二年二月,他扯起反旗,带着人马围住贵阳城。整整两百多天,贵阳城里能吃的都吃光了,连老鼠都成了抢手货。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总理川、贵、湖广军务的鲁钦战死,西南局势彻底乱成一锅粥。
明朝见势不妙,赶紧派朱燮元当西川巡抚,又调杨愈茂当总兵,入川平叛。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也遣兵相助,与各路援军一起多次击败叛军,先后收复遵义、绥阳、湄潭、桐梓、乌江等地,解成都之围,并收复重庆。此后,双方在川黔边境地区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互有胜负。
天启三年(1623 年)春,朱燮元集中兵力首捣永宁,克永宁、蔺州,奢崇明父子败退水西龙场,联合安邦彦继续反抗。真实历史上,崇祯二年(1629 年)八月,奢崇明在 “永宁之战” 中兵败被杀。崇祯十年(1637 年),水西酋长安位死,朱燮元建议 “分水西之壤,授诸渠长及有功汉人,咸俾世守”,这场闹腾多年的奢安之乱,才总算画上句号。
真实历史上,这场仗一打就是 17 年,大规模交战持续 9 年,川黔云桂西省都被卷了进去,导致死伤百余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明朝廷为了平定叛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原本就己经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削弱了明朝在其他方面的防御和统治能力。奢安之乱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的防御能力,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缓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覆亡。以天启六年为例,明政府将辽东战事的支出由 770 万两减少到 680 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 400 万两增加到 500 万两。从这一年的军费调整可以看出,奢安之乱的军费开支己占据明朝财政的重要部分,且对辽东战事的军费产生了挤压。并且,土司势力并未被彻底根除,残余势力仍在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可能再次反叛,成为大明西南边陲的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如南明时期又爆发了云南的沙定州之乱。
御书房里,朱振明跟李邦华等人咨询奢安之乱的来龙去脉后,整个人都懵了。
白杆兵是当地的重要军事力量,负责维护石柱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朱振明之前绕过兵部将白杆兵调入京城,西南明军还能否跟真实历史一样,于崇祯二年八月干掉奢崇明?会不会导致当地军事力量空虚,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可乘之机,跟着奢安一起造反?天启元年,不就是因为白杆兵等西南军事力量大部被征调到辽东参与征讨建奴,导致当地军事力量空虚,再加上当地官员对奢崇明等土司的压迫,奢崇明才趁机造反的嘛。虽说,真实历史上,崇祯皇帝也有调白杆兵入京,但那己经是崇祯三年的事了,彼时清军第一次入关,刚平息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不久的秦良玉,得知消息后,虽历经征战损耗,但仍慨然应诏。她散尽家财以充军饷,毅然率领白杆兵日夜兼程、万里奔赴京师。朱振明现在完全不敢想象,自己的冒失之举,会产生什么的后果。要不是明知东林党人没安什么好心,朱振明都恨不得立即让白杆兵返回西南。
朱振明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只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秦良玉。秦良玉善解人意的回答到:“之前陛下召臣率军入京,臣还以为陛下遇到什么困难,不过臣当时也考虑到了西南平定奢安叛乱的需要,以及维护石柱及周边地区安全稳定的需要,在与朱燮元朱大人商议后,就只率了三千精锐白杆兵入京,另一方面也安排部分白杆兵留守石柱,并在当地征召数千新兵作为补充。不过白杆兵确实不宜在京师久留,臣建议勇卫营底子搭建完成后,就让臣率军回西南。”
朱振明听完,总算舒了口气,内心却开始咒骂起贼老天,为什么让自己穿越的是崇祯帝。真是穿越之前觉得崇祯太菜,穿越过来后,觉得崇祯太牛,就明末这糜烂的局面,竟然能支撑十七年。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