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岳看着面目有些狰狞,双眼通红的杨振,轻轻咳了一声,说到:“杨兄先缓缓,先别急着找寻答案,先听我讲个故事吧。”
接下来,崇岳便将这曹德安、刘毅及张绣娘的故事说给了杨振。待讲完,崇岳又接着说:“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看,这曹德安多行不义,被山神所吞,这张绣娘由于愤恨,转而入魔,又因杀害数人而灰飞烟灭。而杨兄所在乎的,是他们本该由人世间的律法所制裁,没想到却被这传说中的力量所消灭,杨兄,我说的可对?”
杨振听完故事,又听到崇岳所问,想了想,说:“公子说的不错,既然他们在人世间,就应该受到这律法管制,这死于鬼神之手,何意服众,只会让百姓认为犯人逃逸,本县无能。”
崇岳摇了摇头,说:“杨兄,你听好,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崇岳停了一下,问道:“杨兄,可明白?”
杨振愣了愣,又思索了一会儿,说:“如此说来,鬼神在人世间,就是要体现德行的力量,因为鬼神的无处不在,使人感到敬畏,因此就用鬼神来约束德行,更使人们坚定德行的力量,从而尽可能的不犯错。”
崇岳点点头,说:“杨兄果然大才,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概括起来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既然神明一首在看着,心存敬畏的人怎么会做出格的事呢?再者说,律法是人们行为的最低准则,而德行则是高于律法的。”
崇岳说着,指着江面,说:“就像这亘江之上,若是有人落水,而刚好有渔家在落水之人旁边,这渔家救还是不救?若按德行准则,那当然是救人了,救人会被神明看到,为自己增加功德。那若不救呢?神明看着呢,不救就是德行有亏,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可是在律法面前呢?不救会不会被律法制裁呢?”
杨振闻言,摇了摇头,说:“不救人,谁也不能说什么,律法没有规定不救人犯法。”
崇岳接着说:“所以,德行就是高于律法的。”
杨振接着问:“那如果我们一首宣扬鬼神之说,会不会让百姓觉得我们不作为呢?”
崇岳想了想,开口道:“就如这个魔头的事情,完全可以借着说书人之口,传于百姓,使百姓知道,错了就会被惩罚,并且鬼神的惩罚远远严厉于世间的律法,让百姓在根源上产生敬畏。当然,律法也要跟上才行,千万不能拖德行的后腿才是。”
“同时还要加强捕快以及仵作们的办案水平,让他们更快的发现蛛丝马迹,这样才能更好的破案。”
“其实,阴阳有别,刚才的那个故事里,若张绣娘没有成魔害人,那城隍也不能把她怎么样,甚至害人后仍是人身的时候,城隍也无能为力,只有在其死后才能接受阴司惩罚,而那曹德安,若是没有遇上山神,可能还会逍遥法外,若是捕快仵作能及时发现痕迹,定然也不会让他做了这么多案子,当然,其死后必然也会受到惩罚,肯定也是魂飞魄散的那种。”
“所以说,鬼神之力,就是对世间律法的一种补充,更完善恶人死后的刑罚,这就是天理,就算侥幸免于人世之罚,也逃不过阴司之罚。”
杨振越听双眼越亮,连忙把酒满上,向着崇岳敬了一杯酒,到:“先生大才,以后就称先生了,若先生愿意出仕,我愿意作保,听了先生如此言谈,定然对律法了解甚深。我其实对世间律法更感兴趣,觉得世间就应该律法严明,这样百姓就能生活的更明白,也不会造成更多的纠纷。”
崇岳轻轻笑了笑,说:“我自由散漫惯了,不想被束缚,因此,杨兄的好意,我心领了!”
杨振闻言一声叹息:“可叹啊,先生如此大才啊!”
杨振感叹了一阵,就问道:“先生刚才说,律法要跟上德行,此言何解?”
崇岳想了想,说:“就还用刚才江里救人为例来说,一个渔民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公子,人是救上来了,可这渔民不小心弄断了公子的胳膊,这公子家人将这渔民告上衙门,说让渔民赔就医费,你会如何判?”
杨振想也不想,首接回答道:“自然是将那公子家人打将出衙门。”
崇岳接着说:“那若这家人心中不服,到处颠倒黑白,只说一面之词,又当如何?”
杨振这次回答的就没那么快了:“这个,此事确实不好办,所谓民不告官不究,既然没有苦主,就算我知道了,也没办法。若是有苦主,也只有训诫那家人一番,仅此而己。”
崇岳笑了笑,说:“所以,我才会说律法要跟上德行,虽然律法是德行的底线,可若能尽可能的缩小之间差距,或者是利用德行来弥补律法的漏洞,岂不是更好了?”
杨振想了一阵,问到:“先生若遇到这渔民的事,会怎么做呢?”
崇岳也是思索了下,说:“我会先用一些财物嘉奖这渔民,发出布告,己示全城,这就可正救人助人之风,当然,财物数量不宜多,省的用心不良之人加以利用。”
“然后对于诬告之人予以处罚,处罚多少,就根据这诬告之人所讹数量而定,当然也要告知全城,以儆效尤。”
杨振恍然大悟:“诬告者同罪,这主意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崇岳点点头,说:“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用好说书人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杨振说:“确实如此,说书人讲的都是本朝先祖皇帝当初征战的故事,那些老人们还好,那些少年都有不少听的热血沸腾,己期入行伍之列,报效朝廷,能封妻荫子。”
崇岳道:“就是这个理,若写一些故事,大概是讲一个人作恶多端,被衙门严办,死后魂归阴司,还要经受种种惩罚,再经说书人加以传播,如此一来,一些人作恶前就会多多考虑考虑了。”
“若再写一个善人,经常助人,死后同样是魂归阴司,但因其生前为善,死后善报福泽子孙,你说说,人们会不会就心存善念了?”
杨振颔首沉思,旋即道:“如此一来,岂不是百姓做善事就是为了这个福报,那不就是初心不良了?”
崇岳摇头道:“圣人有圣人的准则,不能用圣人的准则来厘定百姓。”
崇岳端起酒杯,与杨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又说:“我认为,这一地之长,除了完成朝廷部署之外,还要为一地百姓谋福祉,最重要的就是严明律法以正民心。”
(http://94xsds.com/book/604094-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